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1 23:50:58
阅读: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不为五斗米折腰

by: 陶渊明

昨天为大家科普了老陶的生平事迹,

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令我们心生敬畏,

在那个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时代,

他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他坚持走上了归隐之路,

成了田园诗的开创者。

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他的田园诗中,

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

以及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而令大家耳熟能详的无疑是那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但他的诗作,在语文教材中仅出现了三首:

两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其三),

一首《饮酒》(其五),

还有两篇赋《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对陶渊明作品的熟识度,

小编就来逐一来赏析一下~~~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

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

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

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

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

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

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诗中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这首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意。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

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

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

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此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

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

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

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最后两句对于诗人来说,

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

就已经做出了抉择,

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

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

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这首诗结尾两句,

可谓全篇的诗眼,

一经它的点化,

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

这等无畏的精神,

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

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

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

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

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

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

你怎么能做到这样?

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

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中写到:

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

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

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

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

似乎在那一瞬间,

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

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

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

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

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

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

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

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

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

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

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

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

需要反复体会。

对于少年人来说,

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

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划重点:古代大文人之——陶渊明:田园诗的最高成就者~~~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

语言朴素,自然优美,

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

《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