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二十五史里的台州人⑰杜浒、牟大昌等:天地有正气

二十五史里的台州人⑰杜浒、牟大昌等:天地有正气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2 21:32:48
阅读:

二十五史里的台州人⑰杜浒、牟大昌等:天地有正气

华夏的历史星空中,闪烁着千万颗星星。仰望星空,让我们明白谦卑和责任的真正含义。回望先贤的史迹,是为了理解现在和谋划未来。

这个文史专栏,由台州日报和台州市社科联联合推出,将介绍正史里出现过的台州人。他们是时间长河中的匆匆过客,也是台州历史天空中的星辰。星辰灿烂,依然照耀着这片故乡的大地。

中国每一次王朝更替的船舰,都伴随着波涛汹涌的血海而来。最低成本是宫廷政变,杀人最少。最大代价是全国大战乱。

宋元交替之际,为害最烈。一方面是异族入侵,汉人抵抗特别激烈;侵略者往往以屠城报复,常常实行三光政策。另一方面是战争持续时间长,破坏了生产和社会秩序,造成盗匪横行,难民遍地;饥荒、瘟疫接踵而来,大量人口间接死亡。宋宣和三年(1121),中国户籍人口有9347万人,到元至元十一年(1274)时,全国户籍人口仅有887万人,损失率高达91%。

在这一大动荡时期,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汉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而杜浒等人,则是台州人的杰出代表。

杜浒,是南宋丞相杜范的侄子,黄岩人,字贵卿。少年时,即有英雄游侠之气概。德祐元年(1275),元兵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时局危急,朝廷发布诏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侵略者,保家卫国。杜浒当时在当县令,马上招募了民兵四千人。

此时,丞相文天祥在平江建立抗战指挥部,杜浒率领民兵投奔麾下。陈志道等赞同文天祥出使蒙元交涉;杜浒力陈不可,结果,被陈志道赶走。

不久,文天祥受命赴敌营谈判,被蒙元军队扣留。陈志道自己偷偷逃回,文天祥等则被敌人押往北方。大家都不敢跟随,只有杜浒慨然请求同去。临时朝廷授予杜浒兵部架阁之职。杜浒跟随文天祥到了京口(今镇江),靠贿赂夜里的看守刘千户,得到了通行证,才得以与文天祥一起逃出敌营。

他们一起到了淮甸,然后从海路南下,再从椒江口进入黄岩城,从陆路到了温州,回归到宋国临时朝廷。

益王即皇帝位后,授予杜浒司农卿、广东提举、招讨副使、督府参谋之职。不久,杜浒受命去温州、台州召集兵马、筹集财富,准备长期抵抗。福安失陷后,杜浒与文天祥失去联系,就追随新组建的宋朝廷。

当时,苏刘义怀疑杜浒是敌人的间谍,准备杀了他。陈宜中、张世杰不同意,派人保护他,才避免了灾难。

很久以后,杜浒重新回到文天祥部工作。后来,江西空坑兵败,他们一起艰难跋涉才得以脱险。文天祥移兵屯潮州时,杜浒建议走海路,文天祥不同意,让他保护海船到官富场。杜浒担心兵力不够,从小路直奔崖山。

宋元两军经崖山海上大决战,宋军兵败。杜浒被执后,在广州狱中与文天祥最后聚见,数日后,忧愤而死。文天祥作《哭杜贵卿》:“昔没贼中时,中夜间道归。辛苦救衰朽,微尔人尽非。高随海上槎,子岂无扁舟。白日照执袂,埋骨已经秋。”

黄岩人牟大昌,字逢明,号北黎。幼读史传,慷慨有志,见宋室将倾,闻鸡起舞。南宋德祐二年(1276)一月,元伯颜攻陷临安后,宋恭帝被俘,宋丞相文天祥义檄四方兵民抗元。牟大昌与侄子牟天与召集乡里民兵积极响应。同年十一月一日,元兵南下,牟大昌率数百乡里少年扼守黄土岭,战旗上大书:“大宋忠臣牟大昌,义兵今起应天祥。赤城虽已降于虏,黄山不愿为之氓。”在同元兵的战斗中,牟大昌执大刀,牟天与持铁帚,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牟氏叔侄与数百子弟全部阵亡。后乡亲寻其遗骨葬于茅畲大田山,元末名儒潘伯修题墓:“宋忠臣牟北黎之墓。”

三门人张和孙,字哲斋,生平好读史书,关心国事,淡于名利。德祐二年,文天祥、杜浒南下经过三门时,宿于张家,文天祥有诗纪之。为了救亡图存,张和孙倾尽家产,招募义军,打造船只,跟随文天祥南下勤王抗元。次年,在与元将张弘范的战斗中,义军兵败,张和孙被俘。解至军前,面对劝降,张和孙厉声说:“我生为大宋民,死为大宋鬼。”被杀。有人劝他的儿子遁入海岛逃命,其子说:“哪有父亲死了而儿子逃命的?”也慷慨就义。张弘范杀了张和孙一家老小。唯有襁褓中的婴儿被人藏匿,长成后认祖归宗。

仙居人陈仁玉,赐同进士出身,曾任浙东提刑兼衢州知州、兵部侍郎等职。德祐二年,谢道清太后下诏降元,台州知府杨必大奉旨投降。已退休回乡的陈仁玉与台州代理知州、仙居人王珏,州学教授、临海人邵凼相议拒诏,招募义民筑城,死守台州,誓不降元。十一月,府城保卫战失败,州城沦陷,王珏将州府印信交给部属杨芳春,大书“忠烈”二字于门,投泮桥水中自尽。城陷之际,烈火焚烧到学宫,州学教授邵凼端坐其中,在烈火中自尽。一起守城拒降的临海县孙知县,亦与其母一起死难。黄岩知县杨建亦在黄岩保卫战中死难。陈仁玉于乱中逃出,后退隐温岭石塘山海中。临终告诫子孙:永不仕元。

在宋末元初的王朝更替中,有的人死于战场,以身殉国。看宋史的《忠义列传》《列女列传》,许多官员和百姓,在亡国之际,义不受辱,合家老少投水自杀或烈火焚身。其中壮烈故事,让人潸然泪下。有的人被迫做了异族臣民,则发誓终身不出仕,并告诫子孙,永远不与侵略者合作。中华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摧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当然要提倡气节、崇尚正义。但是,在大敌压境、没有任何取胜的情况下,作为国家领导者,是宁为玉碎,还是屈为瓦全?这需要有一个长远考虑:与其亡国灭种,不如保全千万百姓的生命。谢太后签署投降书,是为了“只要生灵不涂炭,向元称臣亦不计较了”。那位从台州代理知州王珏手中接过州印的杨芳春,后来降元,成为台州的领导。

历史,不但需要有人当英雄,也需要有人充当懦夫。吴坚丞相,恰好扮演了悲剧的角色。

吴坚(1213-1276),仙居人,淳祐四年进士。理宗时,已为朝廷重臣。德祐元年(1275),蒙元兵临杭州城下。吴坚受谢道清太后之命,以签书枢密院事之职,两度出使元军求和。德祐二年正月,吴坚任左丞相兼枢密使,再受谢太后之命,与贾余庆等先赴元营议降,后又作为大宋请求投降的祈请使,赴蒙元大都(北京)呈降表,完成举国投降的最后仪式。在大都被蒙元羁留,当年病故。作为一个丞相,吴坚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充满了屈辱和悲愤。我们台州人,到现在也不大愿意提及这个不大体面的丞相。

在历史的滔天巨浪中,即使帝王将相,也是被泥沙裹挟,许多时候,只能扮演时代赋予的角色,俯仰屈伸都身不由己。离开了当时的处境,如果以高调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古人,肯定是不公平的。

源自:台州日报 作者:赵宗彪

相关推荐

  • 二十五史里的台州人⑰杜浒、牟大昌等:天地有正气

    天地有正气,华夏的历史星空中,闪烁着千万颗星星。仰望星空,让我们明白谦卑和责任的真正含义。回望先贤的史迹,是为了理解现在和谋划未来。 这个文史专栏,由台州日报和台州市社科联联合推出,将介绍正史里出现过的台州人。他们是时间长河中的匆匆过客,也是台州历史天空中的星辰。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