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粟裕亲写“感谢信”给顾祝同,天目山三战三捷提前完成战略转变

粟裕亲写“感谢信”给顾祝同,天目山三战三捷提前完成战略转变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3 04:05:19
阅读:

1945年初,粟裕奉命开赴苏浙皖。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视新四军为眼中钉,决定再来一个“皖南事变”。粟裕针锋相对,率部奋起反击,取得天目山第一次反顽大捷。

战役结束后,粟裕让俘虏兵带给顾祝同一封亲笔“感谢信”:

“卑职率师南下抗日,正缺武器弹药,承蒙你慷慨解囊,无私奉送俘虏1700名,迫击炮3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30挺,汤姆式机枪14挺及步枪700支,解我燃眉之急,真乃雪中送炭,我等万分感激。武器乃多多益善,你如愿再次相送,我仍来者不拒。谢谢!”(《粟裕传》第1版,373页)

粟裕亲写“感谢信”给顾祝同,天目山三战三捷提前完成战略转变

顾祝同收到信后暴跳如雷。不过很快他又如粟裕“所愿”,被粟裕天目山第二次、第三次战役打得大败后,“再次相送”给新四军大批武器装备。特别是第三次反顽战役,缴获各种炮17门,轻重机枪130余挺,长短枪千余支。

天目山反顽战役表面上是三战三捷,在苏浙地区开辟了广大的新区,但这些以外的意义更不容易低估。

其一,在战略战术上实现了提前转变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我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早在1944年初的车桥战役中,粟裕的新四军1师即开始率先向运动战转变。

这次的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远比车桥战役规模大得多,运动战的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说此战的实践标志着苏浙军区的部队“在全军率先实现了由分散游击战向大兵团运动战的战略转变”。这为以后遂行解放战争的战略、战役任务在军事上作了重要的准备。

参加过天目山反顽战役的很多老同志后来回忆说:“经过天目山战役,为以后打苏中战役,打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 做了最重要的演练,他们对粟裕打运动战、歼灭战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和把握”。

其二,在武器装备上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于我军这样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军队来说,武器装备主要靠以战养战。通过打仗缴获发展壮大自己。在这方面粟裕做得极为出色。刘少奇作为新四军第二任政委、华中局书记,曾高度评价粟裕和他的新四军一师:“我一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粟裕亲写“感谢信”给顾祝同,天目山三战三捷提前完成战略转变

“作战最多,战果最大”,意味着缴获也多,部队装备改善得也快。这次的天目山战役,对于粟裕麾下的部队来说,缴获颇丰,可谓是发了“洋财”。特别是战役中缴获的大量美式武器装备,“不仅使新四军各个班、排普遍加强了近战火力,有的还配备了火焰喷射器,各团、营都增建了配有重型武器的机炮连”。在抗日战争末期,武器装备能达到这个水平,绝对是件了不起的事。这些都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三,在部队士气上得到了极大提高

战争时期的敌对双方就是这样,赢的一方士气自然就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军一部分官兵心理开始膨胀,错误地认为新四军的战斗力不行,“只是些残兵败将,不堪一击”。

天目山三战三捷,一扫“皖南事变”压在新四军心头的阴霾。特别是顽军第52师曾是“皖南事变”的刽子手,这次让新四军打得落花流水。突击总队号称中央军精锐,他们的官兵臂上都佩带有“奇兵”二字的袖章,目空一切,神气得不得了。

然而,通过天目山三战三捷,苏浙军区部队士气大涨,而顽军却极为低落。有些甚至被打怕了。突击总队有个被俘的军官怎么也弄不懂他们这样的“奇兵”是如何被吃掉的,嘴里不停地唠叨:“你们是怎么打的?是谁指挥的?“......

还有一点很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打完天目山战役,毛泽东认定“粟裕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传》《粟裕军事文集

粟裕亲写“感谢信”给顾祝同,天目山三战三捷提前完成战略转变

天目山风景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