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3 06:50:23
阅读: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文/老张在路上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1278年三月,文天祥进驻丽江浦。八月,朝廷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此时军中瘟疫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文天祥唯一的一个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死了。

十一月,文天祥的军队进驻潮阳。潮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为潮阳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恼羞成怒的陈懿暗中勾结元军统帅张弘范,帮助、引导元军逼攻潮阳。

这一天,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吞食脑子(即龙脑),没有死成。这种毒药,按后来李时珍的说法,是用热酒冲服才能毒死人,文天祥忙乱之中,当然找不到热酒,所以杀身成仁而不可。

为了纪念文天祥,后人在文天祥被俘处建立一处亭子,名叫方饭亭。至今仍矗立在海丰一所学校校园里。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到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文天祥没有跪拜,张弘范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然后带着文天祥一起进入南宋朝最后的据点厓山。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从潮阳进攻崖山途中, 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正与小皇帝在一起的陆秀夫、张世杰。这三人并称“宋末三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文天祥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读了文天祥的诗,连赞“好诗好人。”感动归感动,但做为敌国主将,张弘范也并不能放了文天祥,他只是没有再逼迫文天祥。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人们知道“张弘范”这个名字,大多归功于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段子,张弘范俘文天祥于广州五坡岭,次年崖山击败南宋张世杰大军,南宋最后的一支军队全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殉国。张世杰冲出重围,准备招集旧部;找寻赵宗室后裔再图恢复。元军的舰队追至大洋,没有追赶上。不幸遇大风浪,船翻之后全船的人包括张世杰都淹死在平章山下。

张弘范在石壁上刻“张弘范灭宋于此”七个字而还。后来,有个秀才,在他这七个大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宋”字,于是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春秋笔法,褒贬之意,不言自明。这样一来,张弘范便是自取其辱。

而事实上,不但张弘范说不上是宋人,连他的父亲张柔也是金国将领,同大宋朝扯不上任何关系。

不过张弘范毕竟一个汉族人,灭掉了汉族的宋朝还得意洋洋,在汉族人看来,确实有点过分,让人五味杂陈。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据史书记载,张弘范是汉族人,元太宗十年(1238年),张柔四十九岁时,张弘范出生,金朝已经亡国四年了,所以他其实是元朝的臣民。

张柔,是河北定兴人,农民出身,原为金国人。金国衰亡期间,张柔发展地方武装,成为军阀。1218年,张柔与蒙古军交战被擒,投降了蒙人。后来在连年征战中,积功累进,成为蒙古军中的头号汉人大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崖山之战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让人请来文天祥,对他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1279年3月19日,随着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奋身跃入冰冷的大海,享国153年的南宋王朝宣告覆灭。

南宋的覆灭,有元朝大将张弘范的一份特殊功劳。正是他持续不断地追击,先后击败了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并在崖山海战中给了南宋王朝最后的致命一击。

张弘范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元朝国土上,接受蒙古文化的熏陶。但由于本来是汉族人,再加上父亲给他请了儒学名家郝经为师,他对中原传统文化也有很深的造诣。

一边是蒙古铁血文化,一边是中原儒家文化。这种文化上的交锋,张弘范曾经深切地感受过。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1275年,元朝大军攻克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为了庆祝胜利,元朝丞相伯颜召开劳军大会,并拿出库存黄金分赐诸将。

当时,各位将领都准时到达,唯有张弘范来迟。伯颜大怒,说:“我们祖宗早就规定,凡是军事性集会,迟到者都有罪,不允许宽赦。你难道连这规矩都不懂?”

大家都为张弘范捏一把汗。伯颜治军严厉,不会轻易饶人。

张弘范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认为祖宗所指军事性集会,是战场上的集会,打仗时我从来没有迟到过。今天聚会是领受犒赏,在犒赏之前我不敢争先,这有何不可以呢?”

伯颜听了,脸色缓和过来,点头称是。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文天祥书法)

包括成吉思汗铁木真在内的蒙古可汗,都以杀戮著名。他们在率部出征时,遇到抵抗和反叛,往往展开无情的屠戮,整个城市、村庄都不放过。张弘范在攻打南宋时,也遇到强烈的抵抗甚至反叛,他怎么处理的呢?

1276年初,南宋朝廷已经宣告向元朝投降。张弘范率部进入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可是,虽然南宋皇帝宋恭宗和皇太后都已投降,可浙东一带的人民不甘心接受元朝统治,发起反抗。他们杀了使臣,又焚烧了招降书。

按照蒙古人的惯例,这种情况是绝对要大开杀戒的。张弘范不忍心这么做。他只杀了几个为首的人,以示惩罚,总算保全了全城人的性命。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在这一点上,张弘范才展现出了中原文化的化育之功。

在对待文天祥归降一事上,张弘范依然遵过了儒家的“忠信”之道。

当初,张弘范读罢文天祥《过零丁洋》诗,除对他的遭遇同情外,心中肃然起敬。张弘范与文天祥在政治上虽然是对立的,但他对文天祥的人格则是崇敬和钦佩的。当部下劝告他:“敌国的丞相,居心叵测,不可亲近。”时,张弘范笑着说:“他是个忠义至性的男儿,决不会有其他。”

张弘范对文天祥这个敌对阵营的高官,从内心里有深切的同情和理解。他不单在生活上给以照顾,还把文天祥失散的仆人找回来,送到文天祥身边。他向元皇帝忽必烈上书,说明不能杀文天祥的原因。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崖山之战后,南宋彻底覆亡。忽必烈得知文天祥不投降,说,谁家无忠臣。下令将文天祥押往大都。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到京师,行前训诫部下,不许侮辱文天祥人格。

至元十七年(1280年)年后,张弘范的病转重了。他自己也意识到病不会好了,要求从病房回到自己的旧居室,把亲戚宾客们召集来,和他们一一告别。同年十月,他叫人把南征时忽必烈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与铠甲取出来,握着儿子张珪的手,珍重地交付给他。并且说:“我当年用这剑与甲为国家的统一立过功劳,你佩带宝剑、穿戴盔甲时,不要忘记了父亲的功劳!”说完就端坐而逝了,享年43岁。元廷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谥武烈。

值得一提的是,张弘范临终前,专门上书元朝皇帝,说文天祥是忠贞之士,南宋状元,生有奇才,不可杀之。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对于文天祥来说,张弘范本是仇敌,只是文天祥没有想到,张弘范却成了最懂得他的知音。在这个世界是,敌人的以诚相待是最难得的。

文天祥押到大都后,气度不凡的一代雄主忽必烈下令优待这位状元宰相,然后是一波接一波劝降文天祥的行动。

首先来劝降的是故宋宰相留梦炎,他是浙江衢州人,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的状元,也是投降的第一位宰相级高官。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文官纷纷投降,毫无羞耻感。

两人相见后,文天祥一身宋朝衣冠,面南而坐,冷冷的打量着留梦炎。一身元朝高官华服的留梦炎浑身不自在,他还没开口,文天祥就痛骂道:“堂堂状元宰相,甘为异族鹰犬,饱读圣贤书,却毫无礼义廉耻,你有何面目去见两浙父老?”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留梦炎只有苍惶而退。

第二个出场劝降的人竟是投降后被元廷降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文天祥让宋恭帝端坐于上,随即面北而跪,郑重的行了臣子大礼。

见礼后,文天祥说道:“君臣缘分已尽,请圣驾速回!”为其忠诚所感,宋恭帝背好的所有劝说台词一句也说不出来,最终黯然离场。

最后是朝中重臣、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出马。

阿合马受到忽必烈的器重走上高位,他见惯了各级官员的曲意奉承、卑躬屈膝。眼见面前的这个南人竟俘虏竟然如此无礼,他大喝一声,命其跪下。

谁知文天祥只是冷笑了一声:“南朝丞相为何要跪你北朝丞相!”

阿合马气极而笑:“你一个南朝丞相做了阶下囚,还敢在本相面前逞能!”

文天祥争锋相对:“朝廷若是早日用我为相,何至于让你北人如此猖狂!”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一月后,另一名宰相孛罗在张弘范的陪同下,提审文天祥,一番言辞交锋后,孛罗依然奈文天祥不得,他向忽必烈建言,不如直接杀了他。

张弘范仍然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大元初立,如果能招降文天祥,一定对稳固统治、安抚汉人有很大的作用。忽必烈深以为然,不过各种方法用过了都不好使,只有暂时先关起来。

文天祥在狱中最后一年,他的几个前同事王积翁等人,商议上奏元朝皇帝,请求释放文天祥,让他去道观做道士,从此不问世事,文天祥也表示同意这种安排,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王积翁正要上书,留梦炎却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天祥死于汉人前同事之手也未尝不可。

公元1282年底,中山有人自称“宋主”,聚集数千人起事,扬言“救出文丞相”。大都内也有匿名书信出现,言某日率兵马为乱,可保丞相无忧。满朝大臣都纷纷建言忽必烈,请杀文天祥,以安社稷。

忽必烈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他召见文天祥,诚恳道:“你以对待宋朝的忠心对待我,我让你做宰相!”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文天祥说道:“天祥既受宋恩,忝为宰相,如何能再事新主,唯愿一死!”

忽必烈感慨道:“好男子,惜不为我用!”

公元1283年,一月九日,文天祥在大都城南柴市从容的面南而拜。随即他索取纸笔,写下诗歌:

昔年单舸走淮扬,万里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云变,气入烟岚草木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关河暗淡路茫茫。

然后从容就义,年仅47岁。

他俘虏了文天祥,却在临终前上书皇帝请求保文天祥一命

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人们在他的衣带上,发现了他最后的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