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9 22:16:47
阅读: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NO.4796

天柱峰的传说

作者:细毛朵

相传,湘西洪江天柱峰的名字历史久远,共工部落流落到五溪之地,不忘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撞断天柱,女娲补天的故事。凡是有共工部落居住的地方,就有天柱的传说,就有洪江的故事:

《水调歌头》

九月二十六,

公相纪生辰。

橙黄橘绿时候,

天气暖於春。

奎画有堂辉焕,

中著台星一点,

长伴寿星明。

衮衮有家庆,

未羡古徐卿。

谢元枢,

营绿野,

避洪名。

六年裁剸国事,

曾费几精神。

歇了傅岩霖雨,

闲了孤舟野渡,

旒冕合知心。

吾道苟尊尚,

元不在蒲轮。

曾经担任宋朝大臣,后被贬谪的吴芾在洪江写的这首诗词里赞扬了北宋收复南江十六州以后,该地域首任地方行政长官、管理沅州、靖州的果州刺史谢麟的政绩,其中就提到了因为共工部落的历史原因,朝廷避讳“洪江”这个共工部落名字的情况。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天柱峰的地名早在宋代诗人在洪江写的作品里就有描述:

《天柱峰》

撑天拄地气何雄,

绝似多愁杞国翁。

五曲年来添个伴,

从今不复患共工。

宋朝陈普在这首诗里明确了“天柱峰”的来历,大家都知道共工怒触不周山,撞断天柱,女娲补天的故事。宋朝命名洪江萝卜湾沅水边一奇伟山峰为天柱峰,似有此意。然而,好景不长,洪江苗在明朝继续发动起义,现在的青衣苗就是当年的洪江苗,分布于沅江中上游及其支流,当时在沅陵,辰溪,麻阳,会同、绥宁、城步境内的苗族实为一家,皆称“洪江苗”,包括原属会同县的贵州天柱、锦平等黔东南地区。天柱县这个地名的来历,也是针对洪江苗的。

又比如,洪江苗的群居地巫水流域,宋代以前就已经被朝廷一分为三,成立了现在的绥宁,会同和城步三个县域分而治之。

公元1463年,洪江苗攻破贵州镇远,公元1447年,洪江苗发动了10年战争。明朝政府为了镇压洪江苗,将会同的天柱、锦平划出,成立新的县治加强统治。“天柱”的含义,已经不言自明了。

洪江苗使用三种与汉语很接近的语言,分别是沅陵麻阳辰溪的乡话,城步绥宁靖州通道的平话,以及会同天柱锦屏的酸汤话。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关于贵州天柱的洪江苗,熟苗11万人,生苗2万人,洪江上游清江的苗船就是他们操控的,木材也是他们操控的,在洪江有他们专门上卸货的码头和落脚的会馆,也有他们苗族专门的庙宇多处,其中最出名的庙宇是炎皇宫和天王庙。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天柱县有12.7万苗族,占天柱县人口的31%。

但是天柱县苗族有几个问题。天柱县苗族大概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竹林乡一带的苗族,史称“西溪苗”,今天尚操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今天有两万多人,并无异议。其二即是“酸汤苗”,大约十万人,以操“酸汤话(酸通话)”名之。又称小洪江人,这是问题的所在。

一,关于“酸汤话”

在湘黔边界清水江下游沅水上游有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酸汤话”,一叫“酸通话”“酸巴话”。使用者多为苗族,有少部分侗族和汉族也会使用。而今媒体稍有提及就叫做“酸汤话”,不但如此,连学者的文章也如此称呼。但是为什么会将之称呼做“酸汤话”呢?专家学者说“因为当地苗族爱喝酸汤,所以他们的话就叫酸汤话”,当真可笑。武陵山区、雪峰山区到苗岭一带苗侗等民族都十分喜欢使用酸汤或用酸汤腌食物,非独这一个小群体的特点。这主要是风土条件和古代交通不便物质匮乏有关,然而可以牵强的附会到一种语言上?

另一个说法就是,汉族人闲他们说话酸溜溜的。这也十分奇怪,何以一种方言有味道?竟然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口味?实在富有想象力的解释。不过专家亦采用这种解释而不正本清源,满篇文字都是对少数民族的鄙视!作为其中一员,我是十分气愤而痛恶的。希望专家正本清源,还一个本来的来源和正确的解释、正确的称呼。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包含这汉族在过去社会条件下对于苗族的严重歧视!在这一方言里,说“酸汤话”的苗族被其他语境、民族的人称作“酸巴佬”,这个读音和乡巴佬是差不多的,而语意里也带着深刻的歧视。这证实了这个称呼的来源带有歧视和民族斗争双重原因。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二,关于“酸汤话”的自我认同

这是一个回答,关于这个群体是否是苗族的回答。

内部群体已经认同这种语言,尽管天柱境内该话有瓮洞片、白市片、坌处片、远口片、地湖片五个片区,歧视丝毫不妨碍他们的内部交流和整体认同,也就是说来自任何一个片区他们都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所以,操“酸汤话”的人都被国家认定为苗族(除近代明确其他民族而操该语的)

一者我,就是“酸汤话”;一者他,便是西南官话,西南官话被这一支“酸汤苗”称作“客话”。客,就是他者,这个苗族已经通过语言区分了自我和他者。而西南官话是云贵一带的汉族的共同语言。这个认同之强,随便找一个当地苗族都会毫不犹豫的把西南官话称作客话。

这种准确的分野在这个语言外也得到了认同。比如在怀化市有人说“酸通话”,别人便会立刻认出是来自天柱或者会同(湖南会同县和天柱县接壤,许多乡镇通行酸汤话),而一到天柱县城说此话,别人便会认为是来自该支系苗族聚居地的瓮洞镇或白市镇。这个明显的感觉我体验过好多次。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三,关于“酸汤话”的新提法

我建议的一个新称呼是“清江苗话”或者“下江话”(指清水江最下游一带)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四,关于“酸汤苗”

而今一切媒体及学者文章都将操“酸汤话”的苗族称作苗族的一支“酸汤苗”。当然这是从这种方言得来的支系称呼。该支系主要分布在天柱县(贵州)会同县(湖南)靖州县(湖南)三县交界。人口天柱县约有十万,综和三县约二十万人。在天柱县主要聚居于瓮洞镇、白市镇、远口镇、坌处镇、江东乡、地湖乡,其他乡镇接壤处亦有少量。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五,关于“酸汤苗”的新提法

我的新提法是可以地域称为“下江苗”。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六,文化遗产

1, 远口古镇

远口旧称远洞。

远口镇位于天柱县城东南面,距县城27公里。全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8个村民小组,6188户,总人口28032个,其中苗族和侗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98%以上。远口镇桥头的吴氏宗祠是一座徽式建筑,修建于清乾隆元年,光绪年间重修。其规模和装饰均可以和皇宫相媲美。牌楼高耸,祠宇辉煌,门前石狮拱卫,殿内供奉吴氏先祖吴哲、吴盛石雕像,梁上悬抗日将领吴绍周亲笔题写的匾额“至德克昌”;墙壁上塑满了神态各异的浮雕彩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历史典故,有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动静相宜,栩栩如生,令人心荡神驰,拍案叫绝。《吴氏宗谱》从家族的角度,记载了自五帝起,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东晋和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历史内容。其主要包括有吴姓125代的生卒年月、历任职官、社会贡献、家族繁衍等。这些记载与《史记》和《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对照完全吻合,有些内容还是其他史料上查不到的资料,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其中,皇帝亲自为氏族《宗谱》作“序”,序名为《宋徽宗皇帝御制吴氏族谱序》,此举也实属罕见。

除了吴氏宗祠,远口还有从洪江过来收购木材的商人修建的“延陵书院”、“两湖会馆”、“江西会馆”、“贵州会馆”、“宝庆会馆”、“衡阳会馆”以及民国三年(1914年)建立的天柱县远口分县遗址。“延陵书院”遗址就在远口老寨唐家园(镇卫生院)附近。该书院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创始人是吴盛的后裔吴万年。他为了鼓励族中子弟上学读书,捐田60亩,每年收租作为师生的经费

五个会馆之中,除了位于城墙街的宝庆会馆,其余四个会馆均已名存实亡,没有任何痕迹。同时,宝庆会馆在三十多年前已遭火灾烧毁,仅残存一段10多米长的青石台阶、一堵因潮湿而长满绿苔的土墙、三个残破的础石和几块断裂的青石门框而已。从劫后余生的高大础石,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它当年的规模和气势之宏大。

宝庆会馆东墙外即是天柱县远口分县遗址,县衙已经荡然无存,唯有一口名为“太平缸”的防火池,由四块方石构成,石板正面有两行字迹,被人用水泥涂抹过,但“民国”二字仍清晰可辨。沧桑几度,岁月无痕。然而,远口的文脉却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2,天柱县抱塘村

抱塘村地处天柱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2公里,它是清水江下游的一个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苗族聚居村。地势属低山丘陵,狭谷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7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67.4毫米。该村森林覆盖率达90%,

保存有吴氏、粟氏两栋宗祠,银锁桥、红桥两座风雨桥,5栋较好的印子屋,3000多米长的卵石花阶路。村内巷道遍铺青石板或石阶。他们每从事一项公益事业都勒石刻碑以示。因此有“抱塘院子、中寨谷子、坳头油子”的俗语,说明抱塘的院落式建筑特别多。天柱县人民政府2002年公布抱塘为民族文化村寨,2010年州人民政府公布“抱塘古建筑群”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3,新舟村

因当地地形如两叶出海捕捞满载而归的小舟,呈“人”字形停靠于此而得名。村民以姓氏而聚居,构成9个大寨40多个村民小组,700多户3266人。新舟四周山峦环抱,村民依山而居,门前一片开阔的良田大坝,一条清澈小溪穿村流过,白土水库碧波荡漾,千米长渠绕村潺流,沟渠两岸柳树成荫,风光迤逦!寨中有七街八巷,鹅卵石铺就的花阶路古朴典雅,鳞次栉比的民居别具一格!周边有七坪八坡,景区景点繁缀。“东有和尚日诵经、南有覆船入洞庭,西有马塘官下轿,北有白岩伴老仙。”,还有“雾绕层峦、云山耸翠的、白石峰高、硐桥虹卧、南浦横舟、亭塘歇马、二象钟灵、三台显瑞”!新舟村宋、吴、舒氏三大宗祠在不足百米远之间,座北朝南,依路而建,且与向东延伸的景点“三星战月”、“一网罩九龟”、“白云庵诵经”连成一线,形成独特的“旅游线”,又与白市街头雄伟的杨氏宗祠遥相呼应,构成罕见的“宗祠群”,它们与村里冬暖夏凉,干洪清澈,四季常流的21眼大小古井,广布山林、村头寨尾的松、杉、香樟、春香、银杏、枫木、麻栗等10余种名木古树及宋仁溥亲手载种至今依旧枝深叶茂的古香樟树、千年古银杏,沿溪架起的10余座大小石拱桥。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本文上半部分是作者原创,虚线以下部分是作者直接引用参考吸收了大量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网友的评论。

作者:细毛朵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热门

联系

洪小编:hongjiangweixin

安安:505808935

点【阅读原文】进入洪江第一人气社区

相关推荐

  • 「荐读」天柱峰的传说

    天柱峰,曾经担任宋朝大臣,后被贬谪的吴芾在洪江写的这首诗词里赞扬了北宋收复南江十六州以后,该地域首任地方行政

    文章阅读
  • 「好书推荐」读《中华通历》:电子检索无法取代的工具书

    好诗推荐,读《中华通历》:电子检索无法取代的工具书好书推荐★★★★★与作家一样,学者的著作就是学者的本色代表。著作有着多种分类方法,学术界最看重的是高精尖的学术著作,只有这样的著作最能代表学者学术创造。学术工具书,通常不入学术评价的法眼,但任何学术中人,都离不开学术工具书。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