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在晚清同文馆学外语是啥体验?奖学金丰厚,伙食优越

在晚清同文馆学外语是啥体验?奖学金丰厚,伙食优越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7 13:09:52
阅读:

晚清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一所旨在培养翻译人才的教育机构,后世对其评价较高,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事实上,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比较尴尬的。那么,在同文馆学习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学。起初只有英文馆,后来陆续开设法文馆和俄文馆。

在晚清同文馆学外语是啥体验?奖学金丰厚,伙食优越

同文馆的创始人恭亲王奕訢。

什么样的人能进入同文馆学习呢?最初,京师同文馆只招收八旗子弟,以后扩大到有功名的汉族读书人。但是,同文馆开学之初,招生困难,应者寥寥。原因很简单,华夷之辨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人们认为天朝以外尽是茹毛饮血的化外之民,因而只要沾上“洋”的东西就十分排斥。

时人就有记载:“人家很好的媳妇,因她家中弟弟入了同文馆,便一家瞧不起这个媳妇,而且因之便受了公婆之气。”

招不到学生怎么办?那就开出丰厚待遇,以银两引诱。开馆之初,朝廷规定,只要进入同文馆学习的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费”。即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来报名。

在晚清同文馆学外语是啥体验?奖学金丰厚,伙食优越

同文馆内景。

不得已,朝廷继续加码,开出更优越的条件。曾在同文馆学习过的齐如山回忆:“(朝廷)于是把每月膏火逐渐增加,初进馆每月三两,学一二年之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

最优秀的学生,每年可拿140多两银子。要知道,清朝三品大员明面上的工资也只有130两。

“膏火费”只是基本待遇,此外还有更优渥的奖励。“考试最优者,可以保举为部司务,再三年如果考的再优,则可保举为主事。”一毕业就能当官,可以说很有诱惑力了。

在晚清同文馆学外语是啥体验?奖学金丰厚,伙食优越

同文馆学生在学外语。

同文馆对学生读书期间生活的照顾,也十分周到。从齐如山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同文馆除了不管衣服之外,食宿等均由馆中提供,而且条件相当好。

如在饮食方面,“夏天一个大海(大海碗),还有荷叶粥果藕等等。冬天则无大海,而添一个火锅。”菜色种类多样,有羊肉、鱼片、冻豆腐之类普通民众平时吃不起的食物。学生可以随便吃,如果有熟人来探望,也可以请他在馆内吃饭而不用钱。

按理说,这么好的条件,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才对。实际上,学生大多都是混日子。有的学生来到同文馆,吃一顿饭就走了,至于学习外文,糊弄而已。这么一来,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在晚清同文馆学外语是啥体验?奖学金丰厚,伙食优越

同文馆教习丁韪良与他的学生合影。

光绪年间,军机处有俄文文件需要翻译,找到了同文馆的学生,哪知道这些学生一脸茫然,根本翻译不出来。“七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学过十三年之久的俄文,其余六人只学过七年,及一考试,其中只有一人能把俄文字母都念得上来,其余最多者,不过认识一半。”

在晚清,同文馆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不过,其历史作用有限,一是顽固派极力阻扰,二是朝廷对同文馆的办学持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

参考文献: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叶小青《京师同文馆与晚清外交近代化》,余迎《论近代京师同文馆的管理弊端》

(“小历史”作者沧海一声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