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元旦不仅放假,还喝屠苏酒

元旦不仅放假,还喝屠苏酒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09 19:41:29
阅读:
元旦不仅放假,还喝屠苏酒元旦不仅放假,还喝屠苏酒

“元旦”的“元”, 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古时元旦的别称

“元旦”一词,最早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元旦在古代有多种别称:

元春,《乐府诗集》:“展礼肆乐,协此元春。”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也有“元春”之称。

元日,《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唐崔道融《元日有题》诗:“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元正,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说:“元正上日,百福孔灵。”《晋书·王导传》:“自后元正,导入,帝犹为之兴焉。”

元辰,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馀,三朝告始。”唐朝诗人杨师道“皇猷被寰宇,端扆属元辰。九重丽天邑,千门临上春。”

元朔,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唐德宗《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旧唐书·李珏传》:“元朔未改,园陵尚新。”清钱谦益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诗:“淑气和风应候来,王春元朔併相催。”

元旦的演变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所以,我国历代元旦月日并不一致。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上古时候,历法以孟春月作为正月。这时候冰雪开始消融,蛰虫苏醒过来,百草萌生新芽,杜鹃鸟在原野中啼鸣。万物都长了一岁。夏朝以正月为历正,殷朝以十二月为历正,周朝以十一月为历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七国争雄,战争频繁,人们没有机会顾及编制历法。秦国统一天下,注重推求五行胜克,自以为是得了五行中水德的祥瑞,把河改名为“德水”,岁正取为十月,十月一日为元旦。汉朝建立后,高祖也是自认为得了水德的祥瑞,所以沿袭了秦朝的历法。到汉武帝时,颁行《太初历》,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汉武帝之后,历代相沿未改,所以这个历法又叫“夏历”(今俗称为农历)。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古代元旦也放假

元旦放假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古时候就有,那时就把元旦作为重大节日,与冬至、寒食节并列。汉代,皇帝规定元旦的节令假,此外还规定“每过五日可以休沐”,相当于现在的周末。《唐六典》卷二所载开元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中说:“元正日,冬至日,右已上二大节准令休假七日,前三后四日”,意思是元正的假期从除夕前两日开始,而到正月初四结束。

到了宋朝,延续了唐朝的规定。北宋时期有这样一项政策:“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意思是任由百姓自由娱乐,放开赌禁三天,关扑是当时的一种赌博类游戏。而到了元明清三个朝代,元旦假期则缩减为三天。

尽管是放假了,和现在一样,各府、衙门都得安排官员值班。皇上还要举行一些活动,大臣都得跟着。元旦这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朝贺大典,献岁启新,还要祭祖拜神,皇帝率领一班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以表达孝顺之心及祝福。而臣子也要按照层级规则,向皇帝觐表,恭贺元旦。三国时曹植有《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唐德宗李适在《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记载了元旦那天的忙碌。元旦之日,等百官拜过之后,他又阅了兵,一整天没有休息,忙得不可开交:“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勇馀矜捷技,令肃无喧声。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了“元旦朝会”的盛况:新年正月初一,行朝会大典,皇帝坐大庆殿,有披甲戴盔的体貌高大壮伟的武士分别站立在殿的四周,叫做“镇殿将军”。各国使节入殿朝贺,宫中排列法驾仪仗,文武百官全都头戴冠冕,身穿朝服,各路应试举人中的解元也身着士人的衣服也依秩站立头戴二粱冠,身穿镶有青边的白袍。《水浒传》一百一十回里也写了宋江招安后,于元旦这天到朝廷朝贺之事:“时下又值正旦节相近,诸官准备朝贺。蔡太师恐宋江人等都来朝贺,天子见之,必当重用,随即奏闻天子,降下圣旨,使人当住,只教宋江、卢俊义两个有职人员,随班朝贺”。“是日正旦,百官朝贺。宋江、卢俊义俱各公服,都在待漏院伺候早朝,随班行礼。是日驾坐紫宸殿受朝,宋江、卢俊义随班拜罢,于两班侍下,不能上殿。仰观殿上,玉簪珠履,紫绶金章,往来称觞献寿,自天明直至午牌,方始得沾谢恩御酒。百官朝散,天子驾起。宋江、卢俊义出内,卸了公服幞头,上马回营,面有愁颜赧色。”

元旦与屠苏酒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在《除夜雪》一诗中提到屠苏酒就是古人在元旦期间必饮的美酒。

屠苏酒,据说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多种中药浸泡而成,后由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流传开来,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南梁著名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记载:“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新年到来,年轻人得了一岁,而年老者却老了一岁,为了庆祝年少者长大,所以从年幼者开始饮用,按照年龄大小,最长者最后一个饮用。元旦饮酒言欢的场景被唐代诗人成文斡写进《元旦》诗中:“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北宋苏辙《除日》诗中说的“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就是这一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了自己锐意改革、强国富民的抱负。1281年的元旦前夜,文天祥在燕京监狱的牢房里,想起昔日此时阖家团圆饮屠苏酒的欢乐,再看看现在却身陷囹圄、孤灯残照的凄凉,感慨油然而生,写下了《除夜》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表现了诗人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读来令人感极而痛极,感觉到了那股英雄气和铮铮铁骨。1842年的元旦,发配到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尽管含冤流放边疆,可仍然心系国家,写下了:“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为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表现了林则徐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而想到的仍是卧薪尝胆,无心醉饮屠苏酒。读后不禁令人肃然起敬。1942年元旦,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欢声笑语,共庆新年,董必武顿生雅兴,即兴口占的一首七律:“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诗人状景抒情,体现了革命者的满怀豪情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对远在延安战友的深情怀念。

元旦不仅放假,还喝屠苏酒

作者:郑学富

编辑:陈晓燕 周冰倩

文史e家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

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好文推荐:点击文字,立即查阅

  • 两少年冒死密藏南京大屠杀暴行血证

  • 董其昌其人其画

  • 1937年天津大出击:十几架日军飞机在火海中报销

  • 被时代误解的晚清大藏家端方

  • 郝柏村:重走淞沪抗日战场

  • 【纪念民革成立七十年】李济深在香港创建民革始末

  • 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

  • 抗日名将高桂滋:他的公馆扣押了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

  • 【名家论史】马勇: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日本“太小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