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07 22:59:22
阅读:

从“主客两分”的认识论,转变为万物一体的思维方 式,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提升。 从笛卡儿强调“我思故我在”,文艺复兴开始了近代重 视“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到现代扩大到重视万物一 体,则是更重要的进步。 胡塞尔说,他人和我一样有主体性,并不只是我的对 象,与我不应该有“隔阂”。 海德格尔说,人一生出来就与他人“共在”万物一体 中,与万物有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而不应该互相阻隔、束 缚、遮蔽,更不应勾心斗角,为争利而战争。并且,还应从这 一整体中寻求、创造“诗意”地存在,这是要有更加伟大意义 的提升精神境界,对于我们美学要创造最美好的人生,有更重 要的启发。 布伯更要求对他人有对上帝的虔敬态度,说他人就是上 帝,有神性,要尊敬,要以他人为先,要先人后已。哈贝马 斯说,我与他人是“主体性间”平等亲切的交谈。他们都是 说,对他人应有共同仁爱的一体之心。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中国原始的“天人合一”的合理成分,就是认为“万物 一体”。中国古代就有“一体同仁”、“民胞物与”的宝贵思 想,就认为民为同胞兄弟,物与我是休戚相关的一个整体。 海德格尔又能正视现实,并不盲目乐观。他又说,人 被“抛入”现实世界,“沉沦”于红尘,人与人又相分“阻隔”,各谋其利欲,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蒙 蔽”、“束缚”了自由本性,有很多强制的“限制”“压 迫”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人“沉沦”在黑夜中,就有追求 “光明”的理想。于是又要为物质生存和精神自由的理想而斗 争,为反对、抗拒、取消强权阶级的剥削压迫制度而斗争,为 真善美理想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这就是现实世界的真相。 人的“理想”,不仅要物欲上求温饱、安全、健康、长 寿、逸乐,而且要精神上舒畅、自由,有情味、有诗意、欢乐 地栖居在大地上,万物一体,生气蓬勃,情趣昂然,生存于 “澄明”存在之境,没有阻隔、束缚、遮蔽、限制、强迫,不 断发展、提升、丰富多彩、无限的欢乐而自由。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人与人,人与物,都在万物一体的整体中,可以相通, 本应融合和谐,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相互阻隔、限制、束 缚、争斗。这是个大矛盾。为了实现天、地、神、人,万物一 体的和谐融合的大同理想,中外古今不知多少志士仁人为此奋 斗,经过曲折斗争,才取得不断进步,才能逐步接近这美好理 想。 “天”,是宇宙间无限的万物自然。“地”,是现实中 万物的实际存在。“神”是人类最高、神圣的无限崇敬的向 往精神。“人”,是最应亲密团结、相爱相亲的人类。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天、 地、神、人,本来共存在一个整体中,应该相互谐和,共谋发 展,生生不息,不仅是能生活得幸福美满,而且能感到诗意盎 然,无限欢畅自由。 就因为人类以此为最美好的理想。所以,人类需要“美 学”,研究它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研究怎样实现这美好 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怎样实现呢? 首先,要有万物一体的胸襟、眼光、态度和视野,不再局限、拘束于一已的存在和私利,更不能容忍对人压迫、 剥削、强制人的制度和阶级。还要进而去除阻隔、束缚、限 制、蒙蔽人类自由本性的制度和规定。 关于“自由”这个最高理想,也必须有全面正确的认 识。自由,总是相对“制约”而言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毫 无制约的无限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高飞于天的鹞子,总要 有一根线,牵在地上,它才能自由飞翔。如果没有一定合理的 必需的适当的制约,一根线都没有,它就会坠落在地,根本 不能自由飞翔了。但是,这个制约,必须是合理、合情、适 度、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不合理、不合情的阻隔、束缚、限 制、强迫,都必须去除。 怎样的人才美好?首先是品德上应该是:无私,对人仁 爱,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最崇高的“至人”能忘已,无 我,先人后已,舍己为人。这样的人,精神上有不断的永无 休止的向上追求,为人类幸福而奋斗,能努力贡献自己的力 量。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怎样的生活才美好?物质上温饱求美,可以有限度、有 节制。过则为灾,不要贪得无厌。精神上要自由舒畅,活得有 诗意。 什么是“诗意”?首先表现在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形 象上,而不是在虚无缥缈的玄学中。这形象要符合理想(也有 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要饱含真诚、热烈的情意、趣味,真能 从情意上吸引和激动追求它的人的心灵深处!这生活,不仅 是自由舒畅的,而且是情趣盎然、生气蓬勃、能使人兴高采 烈、无比欢乐的。 诗意的生活,不仅是悠闲自在、如闲庭信步,而且应该 是奋发有为,充满积极创新精神,有十分充实的内容,非常多 彩的形式,很有情趣、滋味,能使人无限欢畅。有些人活着,也算是“存在着”,但缺乏诗意,只是浑 浑噩噩、得过且过、生活得无聊、枯燥、在混日子。有些人游 手好闲,整天游荡,也百无聊赖,并不欢乐,而是在浪费生 命。有些人搞假冒伪劣,欺哄别人;有些人为非作歹,残害别 人,更不应该。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存在者”的“存在”。每个人都 是“存在者”,但怎样“存在”,大不相同。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如上段所说, 很多“存在”的状态就大不相同。我们要“诗意”地“存 在”(栖居)在大地上,就要追求“诗意”,也就是追求 “美”。我们研究和学习美学,就是要创造最美好的人生,最 有诗意,最美。 海德格尔有的理论比较晦涩。例如他说要从畏死中领会 人本“无”,要归于“无”,就可以觉悟去除束缚和局限人的 遮蔽。我想,这“束缚”和“阻隔”人的,首先就是贪得无厌 的私利物欲,包括功名利禄这些所谓“身外之物”。我想,只 要在这点上“无为”,就可以像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了。私利物欲,节制得好,就干什么都可以心情舒畅了。老子 说“无为而无不为”,我认为其可取的核心精神,就是:不应 为的,有所不为;应为的,才能有所为,无不可为。 古今中外很多杰出人士都重视:要节制和去除私心物欲 的贪婪,而且提倡对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这确实是最重要 的。 对于人要博爱,容易理解。对物也要仁爱吗?这可以和 应该办到吗? 我想,对物当然不能同对人一样。物是无生物,无情 无意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爱惜它。物无生命,但也在生生不 息,新陈代谢,变化发展中。物对我们有恩惠,我们也要珍惜 它。不要暴殄天物,不要浪费、破坏生态。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汤胜天作品

万物生生不息,新陈代谢,变化发展,我们应该可以欣 赏,对它们有感情。看到万物生长的盛景,我们欢乐。好像看 到花在开放,对我微笑。阳光照耀我,我感到灿烂明媚。我 们还是会在万物生态中感受到欢悦的诗意和诗情,使我们感 到,生活在这万物一体的和谐,融合一体中,是十分幸福欢乐 的。 万物共在一整体中,但实际上各物不同,我们珍视的 不是它们“同一”,而是“和而不同”。中国古代史伯说得 好:“同则不继,和实生物。”我们欣赏和提倡的,是“和 而不同”,多样统一,这也是我们美学中最重要的形式美: “多样统一”,“和而不同”,而并不是完全同一,重复,类 同,照搬,原封不动,单调模仿。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艺术导读》 公众号ID:daodu777 ,也可添加小编微信(xiaopeng332011603)投稿、定制、咨询文中所展示作品。

相关推荐

  • 王世德:万物一体的广博仁爱

    万物一体,从“主客两分”的认识论,转变为万物一体的思维方 式,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提升。 从笛卡儿强调“我思故我在”,文艺复兴开始了近代重 视“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汤胜天作品到现代扩大到重视万物一 体,则是更重要的进步。

    文章阅读
  • 虞美人 晚春 词/庄生

    晚春的诗意,虞美人晚春​​​虞美人晚春一春花事行将了,感慨知多少。钟心最是海棠亲,不管绿肥红瘦、振精神。落红铺地自初心,无论寒冬炎夏、更情深。

    文章阅读
  • 晚春,蓦然想起的诗人

    晚春的诗意,时值晚春,脑海深处悠然飘荡出一个曾经书写晚春的诗人,他将古代田园生活的动静之景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文章阅读
  • 古诗集评|晚春(1-5)

    晚春的诗意,1,晚春寻桃源观武陵何处访仙乡,古观云根路已荒。《五朝诗善鸣集》:“风入松林韵不休”,佳在有韵之处;“松老无风韵亦长”,佳在无韵之处。

    文章阅读
  • 夕阳醉,晚霞红,最有诗意的石材

    晚霞红,夕阳醉,晚霞红,最有诗意的石材“晚霞红”如夕阳一样迷人,拥有的名字也十分富有诗意。在厂里摆着满满的石材中,很多客人只会对这奇石充满了浓郁的兴趣。

    文章阅读
  • 晚春(游园偶得)

    晚春的诗意,晚春谷后春暮银霜断,无情云来朝日变。何处望眼觅杏黄,求凤芳飞百花乱。

    文章阅读
  • 七年级古诗鉴赏——晚春

    晚春的诗意,「诗意」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将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也都在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文章阅读
  • 【每天一首古诗词】晚春二首·其一 唐 韩愈

    晚春的诗意,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文章阅读
  • 宋词|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原文及赏析

    晚春的诗意,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渲染了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濛之景。

    文章阅读
  • 纳兰性德最具诗意的诗词,每一句都很精致,点出月亮和人生的关系

    纳兰性德诗词,古代诗人对于月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月圆月缺。自古以来,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所以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是最为明显的了。夫妻爱情两人本为一对,月圆之时,正是两人团圆之时。而两人的离别,在月亮上的反映就是月缺。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