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到底花了多少钱?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到底花了多少钱?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02 13:57:54
阅读: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我们自小便开始听,而此句主角长城,是从记事起就铭记在心中的词汇,也知道秦始皇为了修建他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这也成为秦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到底花了多少钱?

图片转自网络

但史实是长城的修建并不是秦始皇最先修建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我们熟知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戏弄各路诸侯,只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最终连自己的江山都丢掉了,中也有长城的影子。秦朝修建万里长城是在燕、赵、秦昭王修建的旧长城的基础上,耗时5年,新修了8850余千米而建成的。有人根据推算修长城也就相当于40个三峡,按着现在中国每年混凝土的产量,也就是用一半吧!现在交通发达,机械和科技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如果把这个工程交给中铁、中建或者各省市建设公司一起干,估计一年干个2000多公里没问题,毕竟我们号称基建狂魔。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到底花了多少钱?

图片转自网络

秦朝的时候,大约修筑了有五千多公里的,而这么长的距离都是靠人力砌成的,很多地方缺乏材料,还得从外地运输石料。因此光材料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也只能是秦始皇才有如此大的手笔。不仅如此,当时有近百万人参与了这项工程,几乎是昼夜修建,所以按照材料和人工费来算,折合成现在的费用大约在6000亿人民币。

免责:本文转自网络,非小编原创,如有冒犯,联系小编立马删除。

相关推荐

  •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到底花了多少钱?

    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我们自小便开始听,而此句主角长城,是从记事起就铭记在心中的词汇,也知道秦始皇为了修建他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这也成为秦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文章阅读
  • 汉武帝是如何灭掉南越国的?

    南越国,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后派兵征讨南方的越族,功成之后就在岭南一带设置了四个郡,南下的将士们就留在了那里,其中有一个叫赵佗的将军做了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赵佗就抓住机会控制了这四个郡,而后自封为南越王。

    佳句赏析
  • 赵佗背叛秦朝了吗?他为何要在南越自立为王?

    南越王赵佗,赵佗是秦朝的将领,是汉朝的诸侯王,后来成为了汉朝的对立者,他的身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岭南地区。

    佳句赏析
  • 从秦国大将到南越君王,赵佗是怎么做到的?

    南越王赵佗,赵佗原本仅仅只是是秦国的一名将领,后来因授命带领队伍去岭南攻城略地,后战争胜利,带队驻扎于此,并在那里建立新的国度,称为南越国,赵佗也因此成为南越的第一位皇帝。

    佳句赏析
  • 南越国(广州)

    南越国,秦始皇为了统一天下,派兵南下把南越国收腹,驻兵30万在今天的番禺并成功纳入中国的版图。​​​在汉代时期,南越国就成为​中国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中原商贾缔造财富传奇的地方。

    佳句赏析
  • 南越皇帝赵佗,一生熬死9位中原帝王,享年104岁

    南越王赵佗,南越皇帝赵佗,一生熬死9位中原帝王,享年104岁南越开国皇帝赵佗,见证秦汉9位皇帝的登基,104岁才去世

    佳句赏析
  •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南越王赵佗

    南越王赵佗,大周皇帝武则天活了82岁,宋高宗赵括活了81岁,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活了89岁。他经历了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汉高祖、汉惠帝、刘恭、刘弘、汉文帝、汉景帝九位帝王,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

    佳句赏析
  • 传说虎丘山池水下有三千宝剑,难道真只是个传说吗?

    虎丘山,君子留给后世的遗产是一目了然的,而霸主留给后世的遗产则像他本人一样,心机重重,又是重重封锁,深不可测。

    诗词赏析
  • 周世宗柴荣只在位5年,为什么被评为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周世宗,要说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秦始皇、汉武帝或者康熙等,但这些皇帝只是在某一方面非常杰出,但缺点同样明显,难称完美。有这样一位皇帝,论英伟,他不如秦始皇和汉武帝;论名气,他不如唐太宗和清圣祖;论功绩,他不如隋文帝和宋太祖;论谋略,他不如光武帝和武则天。

    美文欣赏
  • 南京“龙脉”指哪?专家解读南京“龙盘虎踞”来历

    虎踞龙盘的意思,诸葛亮感叹“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处后成“驻马坡”,现在清凉山公园。记者分别请教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员周建国,他们都认为,虽然“龙盘虎踞”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但并非用来形容南京。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