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31 21:20:42
阅读: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如何理解?根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段经文: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此段经文解读有不少争议。老子的圣人是远古大宗师(精神首领)的代称,不是指君王,这与儒家不同。帛书是“君子”陈鼓应就把圣人按帛书改为君子。认为君子是指领军的将军(如晋国的六卿),当时诸侯的军队都由卿大夫率领,国君一般不亲自领军打战。蒋锡昌就是如此主张。

静重虽二字,实际就是道法自然的自然,即道的本位(the self),是一不是二,或者说一事二喻。此段还是申说不离本位之意,只是举例使世人更为明白而已。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荣观就是豪华宫殿。燕处,河上公注:“后妃所居”,就是后宫。宫殿后妃是君王心中最挂念处。所以此处断句为“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前人断句“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有误。

老子以战争为喻,辎重为重,君王最挂念的荣观燕处(宫殿后妃)为轻。比喻十分生动。但辎重不可简单的看为粮食等军用物资,而是决定性的取胜要素,只是为了配合经文“重为轻根”而以辎重为喻。

这里是假设句,设若圣人(精神领袖,古代伟大的部落首领)处于战争中,必然会像周武王那样“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不顾”。后文奈何二字说明“万乘之主”为小,与“君子”(卿大夫)一词不合。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把圣人改为君子并不能使文意畅通,而且君子与荣观燕处(宫殿后妃)不相吻合。

老子宣说,如圣人应化世间,成为周武王一样的大统帅,也会像他一样以辎重为重,对于人间天子的宫殿后妃视若无物,一心为最重要的目标而奋斗。这里的圣人只是比喻,不是实指超然,就是超然不顾,心中无物。此字最为紧要,《薄伽梵歌》反复说要做一个超然的人。世人不能从嗜欲中解脱出来,就是不能做到超然。

超然就是回归人的自由本性,无物可以羁绊。世人耽于嗜欲,实际上就是失去了自由的本性。当年周武王为了战胜残暴的殷纣王,解民于倒悬,率领八百诸侯大战于牧野,身先士卒,以巨大的勇气战胜强敌。这是大统帅的超然气象,如果还耽于荣观燕处,那周武王早就失败了,怎么能替天行道呢?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经文: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周武王这样的真命天子都以天下为重,奋不顾身去争取战争胜利,那些诸侯国君主(万乘之主)怎么反而以身为重,而以天下为轻呢?

老子时代的万乘之主是晋国齐国楚国秦国,崔杼杀死齐庄公是老子亲见的大事件。崔杼娶了貌美的棠姜(齐棠公妻子),齐庄公毫无顾忌的到崔杼家与棠姜私通,还把崔杼特有的帽子赐予他人,让崔杼很受辱,结果崔杼联合受齐庄公鞭打的侍卫杀死了齐庄公,轰动一时。这是以身轻天下的实例,而齐庄公正是万乘之主。齐国名相晏子没有为齐庄公死,认为齐庄公贪情欲而轻视国家了。

二句经文背后是有故事的,但含义是一致的。君王应该以天下为重,以身为轻(十三章也是同样的意思),修行应该以道为重,以身为轻。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第三段经文: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和静代表本位,轻和躁都是离开本位。离开本位就如同树失去树根,如同心灵失去宁静。树失去树根就会倒伏,心灵失去宁静就会发狂。君王则会失去君位,世人则会永无宁日。因此无论君王还是世人,都不能离开自己的本位。老子道法自然一句,告诫世人真正的本位就是自己的本性,回归自己的本性,寻找那个真我(自然)才是人生第一等大事,是重中之重,静中之静。

前文失者就是此段经文的失根失君者。庄子认为人的内心有一位真宰,失君就是失去内心的真宰。后世禅宗把心的真宰称为主人公。这样更清楚此段的失根和失君。失根还暗示失去男人之根,成为太监。

《道德经》“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有何含义?

老子以树根演说妙法,使人修道,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恢复自我的本性(自然)Nature的本意就是本性,物质世界的含义是后来的。

超然是此章中老子宣说的大宗师的气象,只有超然物外,以道为重,以真我(自然)为归宿,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此章是在为道法自然作注解。

河上公把十六章称为归根章,把此章称为重德章,以示区别。不离开本位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自己(the self)、真我、自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