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被李清照评为不懂词的王安石,凭这首词令苏轼赞为“野狐精”

被李清照评为不懂词的王安石,凭这首词令苏轼赞为“野狐精”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31 06:58:03
阅读:

宋朝是个神奇的朝代,作为全球GDP排名第一的富裕国家,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国民生产总值远超唐朝,是清朝的整整20倍。宋朝不仅在文学上成绩显著:出现了宋词这一文化名片,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席之多;还产生了很多现代化的科技发明:火药、指南针、天文时钟、纺织机等。这个物质与精神文化蓬勃发展的朝代,却因军事的节节退败,勇摘“史上最软弱朝代”的桂冠。

为了不坐吃山空,重振军事雄风,一代名相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改革主张,力求通过贷款、税制改革等金融手段增加国库收入,富国强兵以对抗北方强敌。

王安石的变法,始于神宗熙宁年间,又称熙宁变法,轰轰烈烈开始却黯然收场,和他的人品一样,褒贬不一。

被李清照评为不懂词的王安石,凭这首词令苏轼赞为“野狐精”

王安石雕像

宋代奇才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熙宁三年(1070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不久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以司马光以首的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闷地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是个能人也是个怪人,喜欢他的人非常推崇他的才华和人品,富弼、文彦博、欧阳修等名公对他颇有好感,而苏洵、张方平等人却万般厌恶他。

他天资聪慧,从小勤奋读书,成年后也经常彻夜苦读。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却屡次拒绝朝廷任命,甘愿在偏远的地方做小官。他兴修水利、开办学校,并开创性地给农民发放官方贷款以扶持生产,取得不错的政绩,深得百姓爱戴。加之诗文颇有见地,善于言谈,声望很高,朝廷官员都想结识这位远离朝堂的奇才,颇有点“哥不在江湖,但江湖有我的传说”的意思。

直到四十六岁,仁宗年间王安石才来到京城任三司度支判官,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和统计部部长。可见王安石对做官不是很感冒,而是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经济建设他是有两把刷子的。

王安石怪诞的行为举止与当时养尊处优的士大夫格格不入,就连仁宗皇帝都看不过眼。有次御宴,王安石直接把钓鱼的鱼饵给吃光了,仁宗觉得他是伪君子,怎么可能心不在焉到吃光整盘鱼饵?王安石就是对吃的漫不经心,只吃摆在面前的食物。对衣着他也不讲究,经常衣着邋遢。有次洗澡,朋友偷偷给他换了件干净的衣服,他也毫无察觉,穿上就走。不讲究吃穿,也不贪财好色,改革派王安石和保守派司马光一样,都是洁身自好、光明磊落之人。

可能就是他太与众不同了,性格又刚硬,爱与人争论,讨厌他的人也不少。苏洵写了著名的《辨奸论》骂王安石既阴险丑陋又擅于诡辩,一旦得势将后患无穷,苏轼虽认为父亲骂得过了点,但也曾上书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连当初向神宗举荐他的韩维最后也站到他的对立面。

王安石是不是如苏洵所说是大奸大恶之人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作品《桂枝香》,了解他与众不同的政治思想。

被李清照评为不懂词的王安石,凭这首词令苏轼赞为“野狐精”

金陵秋色

别具一格的怀古讽今之绝唱

《桂枝香·登临送目》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真是个迷之奇人,连这首词的写作年代都有争议。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为江宁知府,这一时期王安石写了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据称可能作于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退居江宁期间,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

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更靠谱。

一来宋词中描写金陵风光的词,以张昇的《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最早。张昇是宋仁宗大臣,比王安石年长29岁,早入官场20多年,《离亭燕》作于其退位之后,大约在神宗熙宁年间,借景抒发对熙宁变法的感触。而王安石的《桂枝香》在写法上受到张昇的启发,和《离亭燕》前后呼应,应该是在变法失败、罢相之后所作。

二则王安石的诗词以罢相(1076年左右)为界,前后期区别明显。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是这样形容的:

“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

王安石前期的诗词,多是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比较尖锐地反映一些社会矛盾,特别关注底层人民的疾苦。而后期因退出政治舞台,隐居田原,创作了大量的咏物、写景抒情的诗歌,艺术性更强。

这首《桂枝香》就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之词,文采与意境并举。有理由相信这是作者晚期,创作技法更娴熟的作品。

被李清照评为不懂词的王安石,凭这首词令苏轼赞为“野狐精”

江南风光

上阙写景,起首一句:“登临送目”定下基调,以下描写的都是作者登高望远所见。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时间地点。故国是指金陵,也就是北宋的江宁府,现在的南京。金陵是南京最别致的名称,这里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等朝代的都城,所以王安石称金陵古都为故国,和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一脉相承。我们现在读这首《桂枝香》,词牌名下又有“金陵怀古”的题目,并非王安石自己命名,而是黄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根据词意所加的标注。

晚秋时节,秋风瑟瑟,登上金陵山丘,四周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两句是写山水静景。首先看到的是延绵的澄江静静地向东流去,就像一条白色的丝带。这句源自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澄江静如练”。石头城山多树多,郁郁葱葱,一般登高望远,先留意到的便是群山间低谷处醒目的河流。下一句是王安石的自创:“翠峰如簇”,簇是指箭头,翠绿的山峰挺拔峭凌,如一束束的箭簇拥在一起。金陵周边狮子山、清凉山、紫金山、青龙山、祖堂山等群山围绕,山峰叠障,用“如簇”形容十分贴切。以目光的转移为写景顺序,给人亲临其境的代入感,真实不造作。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这是写动景。在夕阳的映照下,澄江中的船只扬帆航行,酒家的招牌逆风飘扬。这里借鉴了张昇《离亭燕》中的:“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王安石这两句用词更为用心。“残阳”、“西风”更有萧瑟之气,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这是视线由近及远,极目远眺所见。远处的彩船被云遮掩,朦朦胧胧,长江边白鹭飞起。银白江面、翠绿山峰、彩船白鹭,色彩斑斓;船帆酒旗迎风飞扬,连图画都无法表现出这番动静相间的美景。

被李清照评为不懂词的王安石,凭这首词令苏轼赞为“野狐精”

金陵城门

下阙抒情。“念往昔,豪华竞逐”指出以下是在回顾六朝古都的昔日辉煌。为什么建都金陵的朝代都不长,抵御不了北方民族的侵袭?王安石认为是因为“豪华竞逐”。帝王们在富饶的江南坐享地理优势,大兴土木,贪图享乐,穷奢极侈,导致国破家亡。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是个典故,讲的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故事。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元),以韩擒虎为首的先头部队大举伐陈,攻入陈都城金陵的朱雀门,直奔后宫,生擒和嫔妃用绳子绑在一起,躲入井中的陈后主。杜牧有首诗《台城曲》将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的夸张:“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是敌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在和宠妃张丽华醉生梦死地寻欢作乐。诗人把韩擒虎和张丽华两者对比,突出了陈后主沉溺于酒色而导致亡国。

历史上定都南京的几乎都是短命王朝,短短三百年换了六个朝代,这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太好,君王一旦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就很容易忘掉历史教训,“悲恨相续”。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这句似乎是在咏古,实则也是在叹今,北宋是个发达富裕的时代,却因统治阶级腐败,政府财力不足,宫中单是闲置的雨衣和帐篷破损的高达数万段,可见浪费之严重。如不吸取历史教训,也很可能坐吃山空,被北方民族侵略,这是王安石的担忧。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这是对怀古者的尖锐批评,光是空叹兴亡,有什么用呢?唐朝以来以金陵怀古为主题的诗篇不胜枚举,都是在伤感亡国之恨。王安石却用一句话把那些诗词统统否定了,可见王安石不人云亦云,眼界超越常人,也真是个不怕得罪他人的“刺头”。至于怎么才是不空叹兴亡,作者也没明说,但他早已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上奏神宗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里阐明了改革的主张,只可惜变法受阻,功亏一篑,此处不说也罢。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里又点到为止,拉回来对应上阙的景物。“流水”对应“澄江”,“寒烟衰草”对应“晚秋”。六朝的往事都随着流水逝去,只剩下寒烟笼罩下的一片渐黄的青草。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句引用了杜牧一首名诗《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金陵秦淮河是旧时大名鼎鼎的红灯区,这里流传了不少艳粉故事,至今泛舟河面,仍能看到许多名伎的故居。《后庭花》为陈后主所创的曲子,是称赞后宫佳丽美貌的艳调。用商女犹唱后庭花收尾,既有对六朝古都均败于奢糜生活的惋惜,也有对当朝达官贵人只图眼前利益,缺乏忧患意识,抵触改革的痛心。

被李清照评为不懂词的王安石,凭这首词令苏轼赞为“野狐精”

秦淮夜景

挑战婉约派正统地位的先锋之佳作

王安石存词仅二十九首,这首《桂枝香》既有词的声韵之美、语言之丽,又具有诗言志的特色,思想之深远、文字之优美,皆为上乘,很受宋人推崇。

杨湜在《古今词话》中说“金陵怀古,诸公调寄《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

介甫指王安石,以金陵历史、名胜为题材的诗词自唐代以来不计其数,光以《桂枝香》为词牌名的词就有三十多首,而流传至今的寥寥无几,王安石的这首堪称传世绝唱。

南宋著名词人张炎说此词“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这首词秉承传统,化用了很多前人诗句,但没有雕砌之工,可见作者文字淬炼的功力,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思想高度远非普通文人骚客能比,他旗帜鲜明地表明,对于六朝的兴亡不能光叹惜,要吸取教训,采取行动。这哪里是文人的见解,这是一代大政治家的肺腑之言,确有统领怀古词的意趣。

王安石的拥戴者还有赵师屷,他在给吕谓老的《圣求词》作序言时说:

“世谓少游诗似曲,子瞻曲似诗,其然乎?至荆公《桂枝香》词,子瞻称之:‘此老真野狐精也。’诗词各一家,惟荆公备众作,艳体虽乐府柔丽之语,亦必工緻,真一代奇材。”

少游是婉约派词人秦观,子瞻是豪放派代表苏轼,秦观是苏轼最喜欢的徒弟,但师徒两人诗词风格迥异,一个缠绵一个豪迈,一个重词藻,一个偏意境。而王安石的《桂枝香》别具一格,将诗词两者的优点兼而有之,真是词作的一代奇材。

苏轼称王安石为“野狐精”并非贬意。禅宗里“野狐精”指虽不是出自正宗,但又十分精灵的人。王安石在创作上步范仲淹后尘,以《桂枝香》为代表,用刚健亢奋的文字显现其政治抱负、豪杰英气,又以破为立,突破了词必须符合音律的世俗观念。

王安石对世俗媚词的写作有自己的看法,他说:

“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在王安石看来,过去常常是先有词再根据意思来谱曲,而现在则是定下了曲调,后填词,词意就比较受限。这一观点得到了苏轼的赞同,将豪放词发扬光大的苏轼用调侃的方式,变相地表扬了王安石的这首词有新意,他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却在文学上惺惺相惜,进一步突破了词一味迎合曲调的旧律。

后来周邦彦也有一首《西河·金陵怀古》,从遣词造句来看,婉转华美,艺术感染力很强。意境却和王安石的《桂枝香》相差甚远,仅仅是老生常谈的“谩嗟荣辱”,匠气十足的文人之作,并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难以与王安石这样的大政治家、文学家媲美。

不过李清照到是很欣赏同为婉约派的周邦彦的词,而对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曾巩的评价毫不客气: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对于两人的文章,李清照评价倒是挺高,但是紧接着说,他们作的词,能把人笑死,写出来的东西没法读。李清照还定了性:词自成一派,和诗、文章不同,你俩根本就不懂词。李清照严格按照诗言志、词言情的规则来写作,她的爱国情怀也只在诗中体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所以她不能接受词不遵循音律节奏,突破“诗庄词媚”的创新。

豪放派的创作,就是要打破代表词的正统地位的婉约派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主题限制,这是长期以来,以词应歌的局限。王安石可谓此派词人的先驱者,一个有创见的思想家,不仅在政治上不墨守成规,就连写作风格也是独树一帜。

同为改革家的梁启超在《饮冰室评词》中对《桂枝香》有高度评价:

“《桂枝香.登临送目》,李易安谓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倒。但此作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

梁启超对李清照的评价不为以然,说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这一篇可不亚于周邦彦、辛弃疾,你李清照不可以这样诋毁人家呢。

梁启超的点评,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王安石这首不同凡响的《桂枝香》,情景交融,风格悲壮,不仅跳脱出宋词原有的阴柔之美,还在意境上突破了伤春悲秋,对个人命运的感伤,表现了一代名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以及超凡的政治理想。

现在看来,王安石的改革颇有前瞻性,他的青苗法就是现代银行的贷款业务,这比最初在意大利出现的商业银行雏形早了整整几百年。如果当时改革成功,国民经济上一大台阶,可能中国就不会在接下来的几百年被北方民族轮番蹂躏了。

备受争议的王安石就像一位生活在古代的现代人,他的光辉品格与思想不被当时的人接受,而逐渐

为后世所理解。这也许是伟大奇才的宿命,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的价值才能突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