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5 09:50:01
阅读:

在今天,女权主义并不新鲜,有人认为适当一点女权主义有助于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但在100年前,如果一个女性高喊着男女平权、人格独立,她会被当做怪物,她的家人也会捶胸顿足,只希望赶紧嫁掉她。安徽女子吕碧城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吕碧城来头可不小,她和秋瑾在清末民初时期被称为“女子双侠”。吕碧城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她还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位女编辑,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词人。

来看看她写的几首词,玲珑婉约,别见雄奇,才情毕露。

《清平乐》

冷红吟遍,梦绕芙蓉苑。

银汉恹恹清更浅,风动云华微卷。

水边处处珠帘,月明时按歌弦。

不是一声秋雁,秋声那到人间。

《长相思》

枫叶红,柿叶红,红尽江南树几丛,离人泪染浓。

山重重,水重重,水复山重恨不通,梦魂飞绕中。

吕碧城的才气使她获得了当时文学家的评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吕碧城出生于1883年光绪九年,家中有四姊妹,她排行第三。父亲吕凤岐是光绪年间的进士,藏书万卷,书香门第,吕碧城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小小年纪就能写小诗,并且画艺也不错。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在吕碧城12岁时家中遭遇了重大变故,父亲吕凤岐因病去世。因家中没有男丁,只剩四女一母,族人竟然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居然想霸占吕家财产。

才12岁的吕碧城挺身而出,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援,几番波折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这件事让人们对这位12岁的女子更是刮目相看,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手段。

虽然家产保住了,不过她们四女一母在族中也待不下去,母亲便带着四个女儿投奔舅舅家。毕竟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吕碧城过的并不快乐。

1903年吕碧城想去天津读西方现代教育的女子学校,却遭到保守的舅舅强烈反对,还说女子就应该安守本分,干嘛去学别人进什么女子学校。吕碧城年轻气盛,舅舅的话自然是听不进去的,一气之下逃出家门直奔天津。

到了天津,她给舅舅的一个朋友写信,这个朋友在《大公报》工作。吕碧城希望他的帮助进入女子学校读书。结果这封求助信被《大公报》总经理看到了,被这个年轻女子的惊世文采所折服,便聘请其为《大公报》第一女编辑。没有进入女子学校读书,却阴差阳错进了报社,而且是鼎鼎大名的《大公报》,非常不错。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在《大公报》当编辑期间,吕碧城发表了多篇诗词作品及时事评论文章。社会上都被这位女子的词文华美和文章的独到见解所折服了,加上当时女编辑还是稀罕物,所以吕碧城在天津是一战成名。

1906年,年仅23岁的吕碧城在社会名流严复等人的推荐下,出任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校长,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女校长。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成为校长后,吕碧城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了,她的学校提倡男女平权,教育学生人格独立,废除腐朽的女德、三纲五常。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吕碧城的这种教育理念被很多人视为大逆不道。

1907年,“女子双侠”之一的革命者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吕碧城闻之,既悲痛又愤怒,她发表文章悼念秋瑾。却被人抓住了“小辫子”,说吕碧城是秋瑾的同党,告到官府。

这件事被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得知了。袁克文没有见过吕碧城,也不认识吕碧城,但经常看她的文章,仰慕已久。袁克文托关系将此事压下来,吕碧城才免受牢狱之灾。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从此以后吕碧城和袁克文便结识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袁克文更是将吕碧城介绍到袁世凯处,担任其秘书。

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暴露,吕碧城毅然辞职,搬到上海租界居住。在上海期间吕碧城涉足商业,凭借其广博人脉和聪明智慧,很快成了女富豪。

但此时吕碧城已经是三十多岁的黄金剩女了,尽管此前有不少社会名流才俊都追求过她,包括袁克文,但吕碧城自视甚高,谁都没看起,导致三十多岁还孤零零一人。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吕碧城不是不喜欢男人,关键是她能看得起的男人确实不多。据吕碧城自己说,她仰慕梁启超、汪兆铭,可是人家都已经有家室了。没有遇到梁汪之才的人,吕碧城宁可不嫁。可以说,她挑男人已到十分苛刻的程度。

没有婚姻家庭,吕碧城生活倒也过的多姿多彩。她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游学,后又游历西方国家,增长了不少见识,这让吕碧城感觉人生非常充实。

只爱梁启超、汪兆铭的民国奇女子,连袁克文都看不上

1928年吕碧城在欧洲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这让她的人生又发生了一些改变,尤其在对动物保护理念上。从此以后吕碧城便不在吃荤了,改吃素食。我认为她在1930年皈依佛门,跟此事是有某种联系的。吕碧城皈依佛门法号曼智,还写了多部佛学著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吕碧城捐出自己大半财产支援抗日。1940年又从国外返回国内准备参加抗日,但在经香港返回时受阻,只能在香港住下。

1943年,吕碧城在香港病逝,时年61岁。根据吕碧城的临终遗嘱,她的遗体火化后撒入海中,供鱼虾食之,一是宣扬保护动物的理念,二是借此举弘扬佛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