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工作纪实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工作纪实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5 03:40:05
阅读: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工作纪实

黑龙江日报8月2日讯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东安)隶属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作为一家有着70多年发展历程,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新中国六大航空企业之一的军工央企,自创建伊始,便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承载着“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航空发动机事业不断做出贡献。2019年,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航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走进新时代,中国航发东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突出思想引领,抓实主题教育,强化“三基建设”,开展“铸心”工程,为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大的“红色引擎”。

突出思想引领坚定政治方向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作为实现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研制出独立自主、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航空发动机,是中国航发东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航发东安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组建中国航发、实施“两机”专项决策部署,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航发东安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结合实际学,着力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公司领导深入基层宣讲,实现了学习“五个全覆盖”;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公司改革发展实际联系起来,持续推进学习宣贯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深化“讲清楚初心和使命、讲清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讲清楚战略和文化”形势任务教育,将思想建设贯穿公司发展始终,把学习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抓实主题教育牢记初心使命

中国航发东安党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注意把握“三个同时做、四个抓到位”,做到“四个定时学”,保证“三个全覆盖”,盯住“两个及时改”,确保“五个有提高”。

自上而下,全面铺开主题教育,把握好“三个同时做、四个抓到位”。“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个重点内容同时做,通过入脑入心地学习研讨领悟,抓思想认识到位,通过深入细致全面地调查研究,抓检视问题到位,通过立行立改和长效机制,抓整改落实到位;公司党委和下属党组织同时做,公司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抓组织领导到位;关键少数和全体党员同时做,确保领导干部受洗礼、普通党员受教育。

学深悟透,强化理论武装,做到“四个定时学”。公司领导班子主题教育读书班定时读原文、集中研讨;每月干部例会组织全体中干定时学习最新要求;每季度支部书记例会组织全体党务干部定时学习交流;基层支部组织党员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定时学习。

对表对标,调查研究、党课教育、检视问题保证“三个全覆盖”。调查研究覆盖全部生产一线单位和典型群体,党课教育覆盖全部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检视问题覆盖思想政治、生产科研、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党建群团等各个领域。

“改”字当头,立查立改、即知即改,盯住“两个及时改”,征求到的意见能改的及时改,调研发现的问题能改的及时改。

中国航发东安党委对照主题教育五个具体目标,切实实现五个“有提高”,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能力有提高,“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能力有提高,运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狠抓落实能力有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工作能力有提高,“清正廉洁”拒腐防变能力有提高。

强化“三基建设”夯实党建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中国航发东安党委紧紧扭住党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三基建设”不放松,坚持以聚焦基层抓党建、抓好党建强基层、建强基层促发展为目标,推动基层党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组织活动从“注重形式”向“党性锻炼”转变,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

两年来,中国航发东安党委不断夯实基本组织建设,实现了基层组织全覆盖,配齐配强了基层党务工作者,努力将党支部打造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持续建强基本队伍,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党员积分制”考核评价;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发展党员向科研生产一线倾斜,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使之成为“排头兵”和“顶梁柱”,在近两年发展的党员中,科研生产一线职工占比近80%。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中国航发东安党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新编发、修订制度47项,建立起以“党委决策”“保障监督”“日常管理”为基本构架的党建管理制度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建工作、深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奠定了制度基础。

党建工作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动力在基层。中国航发东安开展了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目标结合、指导与考评结合,突出重点、以考促建,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互通互联、取长补短,实现了“资源共享,思想共育,活动共搞,难题共解”的良好效果;持续开展“支部书记上讲堂”活动,以课堂教学、参观实践、支部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促进了理论知识学习与特色党建工作交流。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微党课大赛”“职工家属进车间”等特色活动,增添了基层党建的活力与动力。

开展“铸心”工程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发东安党委坚持“四同步、四对接”原则,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中心工作,把党建的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实力。围绕“两机”专项实施,深入推进实施党建“铸心”工程,认真落实党建“铸心”工程“四方面作用”和“六条标准”要求,通过“强心、凝心、同心、暖心、守心”五个子工程,统筹党建资源,打造具有航空发动机企业特点的党建工作平台,既铸造航空装备之“心”,也铸造理想信念之“心”、干事创业之“心”。

奋力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新长征路是新一代航发人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在2019年“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授旗仪式上,突击队员庄重地接过战旗,踏上了光荣的“铸心”之路。两年多来,中国航发东安针对科研生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以产品、项目为基础,累计组建了3支集团级、25支公司级、76支基层级“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涵盖了生产车间、工艺技术部门等23个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员1100余人,他们瞄准制约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娄山关”“腊子口”,迎难而上、奋勇攻坚,解决了一批制约科研生产的瓶颈难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航发东安以心铸“心”,积极打造“铸心”文化,选树全国劳模王英武、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陈玉宝、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汪焕兴等先进典型,开展东安劳模故事会、“双争”竞赛表彰大会等品牌活动,大力营造了劳动光荣、劳模光荣、工匠光荣的良好氛围。

对于航空产品来说,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一个微小的环节出了差错都会直接威胁飞行员生命和国防安全。中国航发东安党委将质量攻关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战场,组织开展了“争创质量放心党支部、争做质量放心党员”“质量双一”等活动,提出质量改进措施1320个;各基层党组织累计讲质量党课77次、参加人员达2830人次,召开分析会126次、参加人员2029人次,切实筑牢了质量“生命线”。

以党建“铸心”工程为载体,通过抓实“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和“质量双放心”“质量双一”活动,中国航发东安的党建工作切实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了中心工作,公司发展主业更加聚焦,重点航空产品实现了均衡生产和准时交付,充分保障了用户的迫切需求,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中国航发东安党委主要负责人指出,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狠抓落实,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持续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为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早日建成航空强国不懈奋斗。

管理篇:以“精益”思想再塑企业之魂

□杨磊

几年前,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遇到了成长的烦恼: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科研任务快速增长,但运营效率偏低、盈利能力不高、生产组织不够精益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2012年底,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定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制约科研生产的技术、质量和管理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释放产能、增加效益”为主题,以系统设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量化考核、注重实效为原则,持续开展“精益东安”工程,深入开展AEOS(中国航发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系统应用精益方法和精益工具,建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形成东安特色精益文化。

破除制约科研生产发展瓶颈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自“精益东安”工程实施以来,公司眼睛向内,主动查找、梳理制约科研生产和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竭尽全力予以攻克。

为进一步规范生产制造模块中的生产组织、生产计划、工艺管理、生产执行、生产控制、生产保障等六大业务领域内容,自2014年起,公司以夯实基础管理和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将以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居多的505车间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了建设精益生产单元工作。

“精益东安”工程大大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2018年累计完成公司级精益项目48项,基层级精益项目1634项;共培养持带精益人才73人;在全国精益管理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朝着数字化工厂目标迈进

近年来,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大,使公司朝着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快速前进。在信息化的有力支撑下,公司实现了采购、物料、销售、质量、设备等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和财务预算的闭环管理。随着2016年底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投入使用,公司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公司生产指挥中心通过软件系统的多视图可视化技术,实现了生产计划、生产执行与控制、生产保障和生产绩效多个层面可视化管理,实时展现了从公司整体生产状态到零件工序生产状态的各个环节。同时,生产指挥中心还实现了生产交付的提前预警,针对问题和风险,调度指挥相关单位进行解决。

从流程到审核到监督实施全覆盖规范规则标准

定流程、明职责,助力提质增效。公司制定顶层框架,将公司所有业务划分成战略、运营和管理支持3类、16大业务域。重点梳理了运营类流程,在市场销售、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采购、售后服务5类业务中共梳理出648个流程;为快速解决由于流程和职责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公司建立了快速协调机制,截至目前,解决了26项并固化到相关流程和职责中。

管理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中国航发成立后,公司按照AEOS要求,深入开展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服务保障四大运营体系建设,大力构建以AEOS为依托的创新平台。公司将精益管理融入AEOS建设中,聚焦战略管理、抓实运营管理、夯实基础管理,努力搭建适合企业发展、具有东安特色的运营管理系统,全面推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AEOS建设推向深入,打造流程化、数字化、规范化的运营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发东安主要负责人强调,深入推进精益管理将有力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提升运营水平。公司要坚定不移地走好精益路,强底板、补短板,深化系统思维、规则意识、创新思维,在责任落实、人才培养、文化塑造上多下功夫,厚植精益之心,持续改善提升,为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新长征路增添强劲动力。

人才篇:为基业长青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魏娇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先进制造业而言,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才。

中国航发东安党委主要负责人多次指出,“我们要紧紧抓住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机遇,苦练内功、善借外力,加快推进人才成长的步伐,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快速提升,为公司基业长青、百年昌盛提供更加强劲的智力支撑。”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如此洞见已成为东安人的共识。

致力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国航发东安一直不断发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植入“德为先、业为重,有为才有位”的人才理念,稳步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合理开发、人才有效激励……中国航发东安以时不我待的姿态抓好人才的各项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撑。

大师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淬炼工匠精神的熔炉

在东安的民机与科研分厂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新入职的操作者都要经过王英武的“打磨”,才能陆续进入各工种。而新职工们也都知道,过了王英武这一关,肯定能学到终生受益的知识。

王英武是谁?新员工在他“调教”一番后,为何心服口服?他们说,“王英武不仅是工匠,而且是大工匠。”

王英武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开设了技能专家讲坛,发挥传帮带作用,累计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30余人,一名团队成员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全国选拔赛中成绩优异,入选中国集训队;大师工作室有4人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淬炼工匠精神的熔炉,并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成为全国工人队伍中的佼佼者。

更为重要的是,王英武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还推动了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东安各类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已达13个,成为创新创效的坚挺脊梁。

为培训青年职工创立多个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青年人象征着一个企业的明天,做好青年职工培养工作,不仅可以使青年职工迅速成长,也意味着对企业的未来进行了长远的投资。

近年来,东安的人才队伍愈发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据统计,公司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据了职工总数的53%。为此,东安制定了《青年员工培养管理办法》,将原来的3年培养计划延长至5年,在保留原有3年的岗位基础培养阶段的前提下,增设了两年的岗位能力提升阶段,并加入了“师傅带徒”的培养方式,通过师傅与徒弟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师徒双方权责,加快青年人才培养。

公司还为青年职工创造了大量的培训、比赛机会,创立了多个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尝试开展了“定制化”培训,由领军人物针对科研生产一线的瓶颈问题做培训,力求培训更“解渴”。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技术技能管理专家队伍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出技术、技能、管理三支专家队伍。公司依照技术发展谱系和人员现状,制定了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并以科研生产难题为导向,点将破题,主动解题,实现了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成熟。

为充分挖掘内部培训资源,公司大力开展内训师培养,设计了“235”的培训模式。每名参与的职工都需要经过两次培训课程,5次跟踪辅导,并最终经过3次考核。2018年,共有110名内训师通过了培养考核,实现了“4个1”成果,即开发出1门课程、制作1个课件、编写1本讲师手册、形成1本学员手册。通过对内训师的培养,抓住了公司内部培训的核心资源,促进了公司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结构化,从而推动了知识沉淀和文化传承。

特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吸引博士进站工作……为使人才快速成长和进步,除了充分发挥内部资源、苦练内功外,公司还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善借外力,巧用“外脑”。此外,公司的人才福利政策也是多点开花。除薪酬待遇稳定增长、“五险两金”足额缴纳外,公司还设有用餐补贴、公寓补贴、安家费、年假、爱心医疗基金、困难补助基金、职工慰问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广阔的事业舞台,畅通的成长通道,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优美的工作环境,公司在引人、育人、用人的道路上还将持续创新、不断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