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诗人/外交家/民俗学家黄遵宪

诗人/外交家/民俗学家黄遵宪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21 09:24:53
阅读:

诗人/外交家/民俗学家黄遵宪

黄遵宪,清末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教育家、民俗学家。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称人境庐主人,还署过“东海公”“拜鹃人”等名号。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1848年4月27日)出生在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郊乡。父亲黄冯藻是举人,先后做过户部主事及广西思恩府知府等职。

黄遵宪3岁时,由曾祖母李氏带在身边抚养,就教他读《千家诗》。黄遵宪4岁时李氏送他入家馆读书。10岁学诗,他作“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之句,使塾师甚感惊异,被乡里称誉为神童。清同治六年(1867)春,黄遵宪参加院试考中了秀才入州学。同治十年(1817)辛未在州学生员中,得岁试第一名,补廪膳生。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拔贡生。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应廷试不中,后随父至烟台,适遇北洋大臣李鸿章,李称赞黄遵宪是“霸才”。

清光绪二年(1876)黄遵宪中举,从此踏上仕途,历时十四、五年,历任驻日、湖南按察使、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亦曾出使德国。1877年,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公使馆参赞,收集了200多种参考文献,编写出40卷、50万言的《日志国志》,同时写下近200首记叙当地人情风俗和政治动态的《日本杂事诗》。清光绪八年(1882)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与种族主义者作坚决的斗争,力争国权尽力保护华侨和华工的正当权益等。清光绪十五年(1889)他任驻英公使馆二等参赞,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作了认真考察,提出中国国情适宜于行君主立宪的政体。

清光绪十七年(1891)黄遵宪任新加坡总领事,经他力争清政府始颁布几条保护华侨的规定,此后他又创立“护照”制度。日本历史学者称誉他是清代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海外侨胞赞颂他是旧中国少数几位能关心和保护华侨正当权益的外交官之一。

清光绪二十年(1894)黄遵宪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兴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爱国救亡运动,黄遵宪写下了《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马关纪事》等正气歌。《悲平壤》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在抗敌战争中清军的丑态:“一夕狂奔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又如《台湾行》“城头逢逢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我高我曾我祖父”,诗中还热情地歌颂了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事迹:“亡秦者唯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出任湖南。他在湖南推行新政期间,首倡民治于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23日黄遵宪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后因病未能就任。是年九月初一日由上海启程南归,返故乡隐居于故居“在勤堂”。回乡后在“在勤堂”后加建书斋取名“人境庐”,是为读书治学之所。黄遵宪将南归时所携10万多卷旧籍新书放置“人境庐”中供人阅读。时年黄遵宪51岁。黄遵宪罢官回来后在厅堂上挂着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画的《时局图》,图中的熊、狗、蛙、鹰等象征帝国主义列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觊觎,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国家危亡的担心,在中国地图上伏着一只酣睡的雄狮象征期盼觉醒的中华;写在《时局图》中的诗是:“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他常与梁启超书信来往讨论时势,又与丘逢甲在人境庐赋诗唱和,纵谈国事慷慨悲歌。黄遵宪在人境庐设学讲课,他自献资金于东山书院设立“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对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一定贡献。黄遵宪除以外交知名当世外亦以诗艺名留青史,主张“我手写我口”。他擅长写叙事诗,他创作了1000多首反映近代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堪称“诗史”,被誉为“中国诗界之哥伦布”。他写了15首描写客家妇女的山歌,还曾写作《新嫁娘诗》52首。最著名的代表诗篇如《冯将军歌》《悲平壤》《度辽将军歌》《台湾行》等都是继承汉乐府和杜甫一派现实主义诗风。黄遵宪在民俗研究方面亦有贡献。他是客家先贤中最早论述客家源流的客家学先驱,他提出客人“来自河洛”,是“中原旧族”“三代遗民”,驳斥了当时客家源自土著之说,给后来者以启迪与教益。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月二十八日,黄遵宪在家乡与世长辞,享年58岁。遗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什事诗》等多卷。

相关推荐

  • 诗人/外交家/民俗学家黄遵宪

    黄遵宪,黄遵宪,清末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教育家、民俗学家。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称人境庐主人,还署过“东海公”“拜鹃人”等名号。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1848年4月27日)出生在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郊乡。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