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描写桂花的诗词

描写桂花的诗词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13 07:15:59
阅读:
描写桂花的诗词

桂花【十里飘香】

桂花(8-10月),花语:友好、吉祥、素雅、大方,充满生机,它是崇高、吉祥、贞洁、荣誉的象征,是人们美好祈愿的祝福。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

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

描写桂花的诗词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

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

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描写桂花的诗词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感悟: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一首咏桂花的词。李清照喜欢桂花酒,也喜欢桂花的风神气质。这首咏桂花自然是以桂花自比,孤芳自赏地写自己的高洁。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与很多名花相比,桂花的外表逊色很多。然而世间花卉,有色者无香,有香者无色,天道如此,不许好事占尽。如李清照,女子奇才又配得如意郎君,晚年却流落异地,只能憔悴梧桐细雨。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哪怕不能浅碧轻红到最后,李清照这样的女子,自是才子诗人第一流。

描写桂花的诗词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感悟: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桂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王维被称为“诗佛”,此诗人闲、夜静、月出、鸟鸣……颇有佛家婆娑世界之清净境界。

桂花开在秋天,为什么是“春山空”呢?难道是“秋山”,诗人写错了?

后来读到张潮《幽梦影》,里面说“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此未易与浅人道也。”恍然大悟。

诗家情境,真“未易与浅人道也”。

描写桂花的诗词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感悟: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

《灵隐寺》是他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据说宋之问深夜在灵隐寺长廊下吟诗,作出首句却不知如何接续,后院转出一老僧,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大惊,转头却不见踪迹。后来寻访,据说是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后,落发出家,卒于灵隐。

这两句诗究竟是谁原创,隔着千年时光,早已无处追寻。后世多关注老僧两句,但其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才是咏桂名句,桂子天香,名城古寺,流传至今。

描写桂花的诗词

《东城桂三首其三》 白居易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感悟:

《东城桂三首》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组诗,表达的是对樵牧场中的桂花的怜悯之情。想象奇特,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白居易在苏州东城的樵牧场看到一棵桂花,“惜其不得地”,于是赋三绝句以唁之,本诗为第三首。诗表达了对桂花生而不得其地(即生长的不是一个好地方)的怜惜,间接道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晚年曾写过三首的《忆江南》,其中一首写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诗人怀念江南的美好,还把月中寻桂作为一大乐事,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可惜当时古人没有数码相机,否则的话,诗人也像现代人那样寻景拍月,悠然自得,岂不更美?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亮上只有一棵桂树,肯定有很多空闲之地,于是诗人大胆地向嫦娥仙人提议,还要不要再多种几棵?作者引用神话故事作为诗的材料,但又不局限于神话故事本身,真是奇思妙想,新颖独特。

东城当时是樵牧之场,作者担心桂树的安危,“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害怕它有朝一日落入樵夫之手,被砍作柴薪而卖掉。但又苦于无力顾忌它的安危,才不由得发出奇想:“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嫦娥自然不会回答,这棵桂花也只能生长于人间的樵牧场,诗人幽默诙谐的背后,流露出深深的无奈。

在古代诗人写咏桂的诗篇中,有许多都与月亮有扯不清的关系,给读者一种苍茫、神秘、幽远的美感。诗人们乐此不疲,想必一方面月亮太有故事了,比如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吴刚斫桂等数不胜数,受此启发,诗人岂有不脑洞大开,灵感滚滚而来?再者,红尘之外更是能自由驰骋的地方,与月对话别人也抓不了辫子。

白居易对桂花如痴如醉,不知他赏桂写这首诗时是否醉酒,看起来倒是醉得不轻,但他写出的这首诗“醉美”,借神话发散思维,飘奇想于天外,从有问无答中排解孤寂。

月宫里孤独的桂花打动了诗人孤独的心,尤生怜爱之意,白居易此时生活清闲,显得有些孤零,自是一吐为快,借桂花来说事了,至于嫦娥答不答应,谁都知道。

描写桂花的诗词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感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这首诗语言浅近易懂,却能惹人愁思。

描写桂花的诗词

《咏桂》 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感悟:

选拔官员,都是官僚子弟优先。

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

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

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

在桂花的树阴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你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金秋时节,一株株桂花竞相绽放,一簇簇一朵朵玲珑隽秀的鹅黄色小花,为秋日增添了几许悠远闲雅的意趣,更有那扑面而来的阵阵馨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人们不禁慨叹:“又到桂花飘香时。”

这是诗人在托物言志,借桂花的清高比喻自己不同于一般的桃李那样俗气。

如果不是这首诗,我们怎么知道,孤傲狂放的李白,也曾感叹“金张门”的裙带关系,也曾希望,有人像欣赏的桂花树那样,来培植欣赏他呢?

描写桂花的诗词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感悟:

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

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

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情致哀婉。

刘过当时已是暮年,再过十日就是中秋,重渡武昌黄鹄山上南楼,二十年前登楼情景似在眼前,然而故人却不知何在?武昌为南宋抗金前线地带,纷争之地,更是引发刘过寒士悲秋之感,但自己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有心无力,终不似少年时,所以只有对着旧江山发出新愁,喝下这杯桂花酒。

刘过的词,多为豪放奔放之作,而这首《唐多令》却是低回含蓄,被后人评为“词旨清越”,是一首难得的“小令中工品”。

芦叶寒沙,二十年故人,旧江山与新愁……许多意象凝结到最后,“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感慨万端。

刘过与辛弃疾交往颇深,诗词多为感慨国事、大声疾呼。如《沁园春》“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威撼边城,气吞胡虏...”少年豪迈,如今面对中秋,思量桂花与酒,却再也找不回少年时那种心情,只剩下一株株桂花,在诗词里香了千年。

描写桂花的诗词

《忆江南》唐 •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感悟: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首诗是其二。

诗人白居易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描写桂花的诗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感悟: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道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 。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描写桂花的诗词

《咏桂》宋 • 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感悟: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杨万里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丞、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诗坛上,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家。著有《诚斋集》。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诗人说,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之而来,因为它的香气是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首句这里用的是传说之典。

作者仅以通俗畅晓语句,盛赞桂花之香浓是来自天上品种。 杨万里的诚斋体别具一格,即所谓“活法”,新、奇、活、快、风趣、幽默,这首咏桂花的诗在某种程度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

相关推荐

  • 描写桂花的诗词

    关于桂花的诗句,桂花【十里飘香】桂花(8-10月),花语:友好、吉祥、素雅、大方,充满生机,它是崇高、吉祥、贞洁、荣誉的象征,是人们美好祈愿的祝福。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

    诗词赏析
  • 八月桂花香——描写桂花的古诗词欣赏

    关于桂花的诗句,八月桂花香——描写桂花的古诗词欣赏东城桂三首之三唐·白居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东城桂唐·白居易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诗词赏析
  • (诗一首)桂花

    关于桂花的诗句,桂花(新韵) 虽说霜秋香已远,桂花含露笑开颜。剪来阳艳情千段,吐绚十方震楚关。

    诗词赏析
  • “清芬一日来天阙,世上龙诞不敢香”,写桂花的诗句你知道多少?

    关于桂花的诗句,自古文人墨客大多对花都是情有独钟的,或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或赞美花的无暇、孤傲;或借花表达自己的情感、思念、志向等。"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这是元稹笔下艳丽多姿的桃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刘禹锡笔下天姿国色的牡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诗词赏析
  • 又双叒叕一首写桂花的诗,网友:两种喜悦心情交织在一起的创作

    关于桂花的诗句,导语:就像上一篇文章中引用《孟子》中关于读书和作者的关系。了解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而不去了解作者其人和作者写文章的成因以及时代,那是不行的。

    诗词赏析
  • 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 一起欣赏下描写桂花的诗词吧

    关于桂花的诗句,桂花自古深受人所喜爱,它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诗词赏析
  • 重读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佳句赏析
  • 20首关于桂花的诗词:不见方三日,世上满桂花

    关于桂花的诗句,1、《采桑子·去年岩桂花香里》去年岩桂花香里,著意非常。[宋]赵长卿2、《步蟾宫·桂花馥郁清无寐》桂花馥郁清无寐。

    诗词赏析
  •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奇石欣赏(十四)天 问

    路漫漫兮,遗世独立日雕月琢,引家国情怀便足以证明不朽【品名】天问【石种】灵璧石【尺寸】77×54×23cm净尺寸【养护】蜡养【鉴赏】苍鹰展翼欲飞却低徊弥猴伸出手触碰同类惜别的情谊茫然眺望前方三江父老。

    佳句赏析
  • 一叶知秋色,十月桂花香,那些描写桂花的优美古诗句

    关于桂花的诗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鹧鸪天·桂花》宋朝·李清照 丹桂迎风蓓蕾开,摘来斜插竟相偎。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里来。 -----《桂花》宋朝·楚娘 绝怜月殿好根荄,流入人间次第开。只有君家双种好,馨香曾达九天来。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