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22 18:25:19
阅读: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陶渊明何许人也?无论从小学到大学,只要学过《归田园居》的小伙伴们都知道,陶公是一个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东晋大诗人,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独自一人开创了田园诗派,到现在仍然无人能比肩,可以说是名垂百世,千古流芳。你若问我他对中国诗坛贡献有多大,可能不好说,但是他给中国所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找到了一条退路,做了最好的师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那些仕途之路坎坷,才华无法伸展的文人,完全可以放弃仕途,避免同流合污,既可保留自己孤傲气节,又不失颜面。一句话,官场不如意,大不了卸甲归田吗,只要双手勤劳,一样过得潇洒惬意。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就是出于对当时官场的污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去陶渊明所任彭泽县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后,当即辞官。陶公此举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另类,不会阿谀奉承,更不懂得迎合,做官做的憋屈;拿屈原的话说,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随着时间推移,他对官场看得越清楚,心里越觉得当官束缚了自己本性。他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经过十三年的曲折任官之路,应该是彻底明白官场之污浊,自己想作为清流好像不可能,受排挤在所难免,明显又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故事。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是啊,陶公天性酷爱自由、热爱自然,而当时官场风气腐败不堪,廉耻扫地。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意味着毫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为国为民的理想抱负。所以最终做出明智选择,辞官回家开荒种田,写诗作赋。并且以后再也不做官,其坚定之心可见其绝不是自命清高,故弄玄虚之人。如果陶公不归隐田园,继续过着身不由己的官场生活,那他就不会有田园之乐趣,也不会在田园诗史上留下浓墨重笔,更不会开创田园诗派,成为田园诗歌鼻祖,后人更无法读到《归园田居》诗六首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我对陶公之高尚情怀、田园雅致十分钦佩,所以我的喜好也是田园,故而叫爱在田园,也是受陶公熏陶所致。有点扯多了,请莫介怀。下面一起欣赏《归园田居》六首,这六首诗都有共同的主题思想:真真切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第一首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的是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的是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种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只为贴近自然。运用多处对偶句做对比,淋漓尽致表现了陶公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对田园风光的美好喜爱。同时,以动态的画面描写静态的田园美,以动写静的典范。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第二首诗以野外、小巷、邻里来往等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大自然。表现了作者在农村慢节奏生活的舒心愉快,以及乡村的幽静之美。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农活本是一件十分辛苦劳累的工作,在作者眼里是无限喜欢,无劳累可言,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第四首写作者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艰苦,不惧流汗,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情景,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意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文笔内蕴醇厚,情感真挚动人。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感受。作者心境的恬淡,和对自然、自由的热爱融为一体,更别有一番情趣,是田园诗的上乘佳作。

再读《归田园居》六首,感悟陶公归隐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