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22 01:32:53
阅读:

文┃倬琰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陈胜吴广起义,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但这场起义,并不完全是以往所讲的那个样子。陈胜死得草率,吴广死得冤屈,反秦首义都没得到好的下场,而且没有一个是死于秦军。而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也并非太史公所写的那样简单,秦朝暴苛,但不是逼起反军的最重要原因。领头者下场荒诞,起义也并不真义。


┃首义者的下场

陈胜吴广的起义,向来都被认为是反抗秦朝的第一枪。但作为打响第一枪的"双子星",陈胜吴广的下场并不怎么好。

曾经的秦军摧枯拉朽,六国灭四海一,从统一战争来看算是速度非常快的了。但曾几何时,"虎狼之师"秦军却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显得并不怎么有战斗力,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没有准备是很重要的一点。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秦朝疆域】

因为这一点,陈胜起兵后简单的收集了大泽乡的军队,就攻克了蕲县。接着派葛婴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占铚、酂、苦、柘、谯等地。秦政府并没有预想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而陈胜所部进攻沿途不断发展壮大,到陈县时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余,步卒上万。

随后陈胜军对陈县发起进攻,但没有攻占,直到陈县的守丞死后才占领了那里。占领陈县后,陈胜有了称王的想法,便就此征求陈馀、张耳的看法。这二人认为陈胜不应称王,而是要迅速向西进军,拥立六国君王的后裔,为秦朝大量树敌。同时二人还警告,如果现在称王,天下诸侯都不会相从。陈胜没听从他们的意见执意称王,国号为"楚"或"张楚"。

陈胜称王之后,他早年的同伴来看望他说:"家俱真多啊!陈涉称王,居然住了这样大的房子?"这个来客在宫中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胜过去的逸闻,陈胜觉得这有损自己的威严,便杀死了来客。从此以后,陈胜的旧交都纷纷自动离去。陈胜的岳父和妻兄也都在这时候前去投靠。陈胜以普通宾客的礼节对待他们。岳父愤怒地说:"依仗强势怠慢长者,不能长久!"于是不辞而别。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陈胜吴广起义】

虽然还没有多少地盘,陈胜却开始任人唯亲,任用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考核百官。诸将领作战结束回都后,让朱胡二人不满的,都关入监狱,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胜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审理,擅自予以惩治。百官对此非常不满,陈胜却很信任他们。

而陈胜最亲密的战友吴广,则被封为"假王",看起来位置很高,却被派去攻打荥阳。吴广包围了荥阳,当时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率军防守荥阳,吴广围荥阳很久但攻不下。

在这期间,陈胜以周文为将军,率部由陈县出发西击秦,攻破函谷关。这让陈胜开始对秦军轻敌,不再设立防备。秦朝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武装起来迎击周文军并把其打出函谷关。三个月后,周文等待援军不至自杀身亡。

击败了周文的章邯大军,步步逼近荥阳。吴广手下有个将军名叫田臧,眼见章邯的秦军步步进逼,和其他人商议杀掉吴广自立,众人毫不犹豫地一致同意。于是田臧等人就假冒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陈胜不但没有杀田臧派来送吴广人头的使者,反而赐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将军。秦大将章邯率军攻来,田臧率精兵西进至敖仓迎战,兵败被杀。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吴广一死,张楚军军心涣散,凝聚力大降。很快章邯率兵攻打陈县,陈胜亲自迎战却败下阵来。陈胜败退至下城父,车夫庄贾杀害陈胜。陈胜自起兵称王到最后被杀,总共有六个月。

吴广被部下造反,陈胜则是被车夫弑杀,反秦首义二人组没有死在与秦军的对战中,都死得不明不白,实在都不算啥好下场。


┃为什么会起义

陈胜吴广的下场都不算太好,这让我想到,他们费尽心思地要起义,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像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那样,还是另有隐情。

对于陈胜吴广的起义原因,最经典的说法就是《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的:"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陈胜】

但真的是这样吗,好像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史记》里太史公说陈胜他们因为遇到大雨,到达的日期延误了,而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要斩首。为了活命,陈胜吴广只得号召起这九百屯民反抗秦朝的暴政,反正怎么样都是死,不如拼一把。

一直以来,人们阅读《史记》,都会因为太史公的这段描写而深受其影响,从而觉得这个事情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这里面有这么几个疑点,着实值得探讨。

首先,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了一批名为《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秦朝竹简,这些竹简里记载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其中就包括秦朝时的法律。按照《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规定:"迟到三至五天,口头批评;六到十天,罚款一盾;十天以上,罚款一甲。"

以考古和历史研究的规则,《睡虎地秦墓竹简》这种一手资料是最可信的,而按照它的记载,服役迟到了其实并不会受到过分的惩罚,超过十天也仅仅是罚款,即便陈胜吴广他们迟到的时间特别久,至多罚更多的钱或者牢狱之灾,没有证据表明会到斩首的地步。

这条律法中还有这么一条"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也就是根本没去也就罚款"二甲",对于这个计量单位无法判断到底是多少钱,但总归破财,不会丢命。而且其中更是有"水雨,除兴"的条文,旱涝灾害这种不可抗力是被考虑在内的,所以虽然秦法严苛,但并没有那么随便要人命,至少在陈胜吴广这里是这样。

其二,《史记》里说陈胜吴广起义的一个直接行动因素,是"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这段记载。说负责的将尉笞罚吴广,吴广和陈胜愤而杀了两个将尉,最终不得不起义。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吴广杀将尉】

这一点其实也有些疑问,这段记载的前文是"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趁着将尉喝醉的时候,吴广经常跑到他们面前扬言自己要逃跑。喝醉酒的人很容易做出不正常的判断,再者为了不起乱子,将尉毕竟会选择处罚吴广以儆效尤,但这却中了吴广的计谋。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历史里讲到的那样,陈胜"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不是误期将死,将尉的大骂也是为了激起民愤的预谋,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确实和秦朝有关,但暴秦无道、秦法严苛应该只是由头和说辞,心底里对秦朝的不满应该才是真正的原因。

陈胜吴广诚然不是什么有权有势的人,六国的灭亡对于他们也没有六国贵族大夫受到的打击大,但不代表他们就不对秦朝有意见,这个意见不是因为误期的法律,而是秦朝对六国的改变。

陈胜在说出"苟富贵无相忘"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话时虽然是在农作,但说他是一个底层人却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无法令人相信,更有可能的他是一个读过书却因秦灭六国而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的人。而在那个时代,读过书就已经很不得了了,哪怕不是士大夫。

作为一个读过书的六国人之一,对秦朝有意见甚至恨意其实是很能想象得到的,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张耳陈余对陈胜所说的话就可以看出,他们说秦朝"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在其他非秦国的人看来,秦国就是把我们"亡国灭种",因为那时的人所认同的"国"就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而已,现在的国在那个时候叫做"天下",是大家分而治之的。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秦末起义】

对秦朝固有的仇恨,秦始皇和秦二世确实有些过头的统治方式,以及秦朝不怎么容易让六国人接受的法律,遇上了服役戍边,却下雨误期,虽然不会死但却还是得受罚,一直有"鸿鹄之志"的陈胜正好趁着这个情况,最终决定起身反秦。秦朝有其暴烈的一面,但作为六国之一的百姓陈胜,即使没有这些事也会在别的情况下造反。


┃起义并不真义

秦法确实有不合理地方,秦始皇着实太急功近利,胡亥也不是个该当皇帝的人,赵高掌权后没做什么好事,但对于陈胜吴广这场起义本身,好像并没有一直以来所说的那样义,尤其是这只起义军在夺取地盘过程中的行为,和引发的之后的连锁反应,其实对因为秦始皇的急躁而受苦很深的天下百姓,反而引起的是又一段时间的痛苦。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上面说过,陈胜吴广的起义,有秦法严苛的因素,但并非一直所认为的有生命之忧而不得不反。所以大泽乡起义是让陈胜找到了由头,实际上像陈胜这样的人除了秦国本土,在六国有很多这样的人,只不过陈胜吴广是第一个掀起巨大风浪的人。

秦始皇曾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他认为天下几百年战争不断就是因为各行其是,几个国家互相争斗。所以消灭各国,天下统一是秦始皇认为消弭战乱的最好方式。当然从之后中国历史大一统繁荣来看,这个想法不能说有错,但在秦始皇统一的时候,天下人心并不是这么想的,很著名的就是张良博浪沙行刺秦始皇。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其祖父在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三朝为相。张良的父亲在韩釐王、韩悼惠王两朝为丞相。当年的那个时代是像张良这样的人更加熟悉的生活方式,天下一统,先不说以后历史的事情,对于很多具体的人来说,其实就是生活状态的天翻地覆,对于一个人来说接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尽管很多人在秦朝建立后并不算生活很坏,当然有大量的人为秦始皇的急功近利付出了代价,但在陈胜吴广之后开始反秦的人,很多都是在秦朝有工作有收入且还算稳定的人,像萧何、曹参就是这样,即便刘邦本人。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刘邦】

所以反秦起义到底有多义实在难说,更多的人是为了找回自己失去的东西,这个东西并非一定要了自己的命,但心理上终究是过不去。除了起义的原因不是因为被逼无奈以外,陈胜吴广的起义不那么"义"的另一个原因是起义的过程所造成的毁坏,不比秦朝的苛政要轻多少。

作为统治着的秦朝自然是要镇压,但起义军们以及起义军内部的自相残杀,是造成社会破坏的重要因素。陈胜称王之后,给了部下武臣三千兵马,命他攻占原来赵国的属地。武臣攻下一些赵地后就不听陈胜的指挥自立为赵王。陈胜大怒,把武臣的家人押起来作为人质。武臣称王后,派手下一个更小的将军李良去攻打常山和太原。李良手上有了军队后,也学习武臣率军攻打武臣,杀了赵王武臣和他的宰相邵骚。

陈胜自己也做过自相残杀的事情,阳城人邓说起兵造反后,驻扎在郯城,被秦将章邯击败。邓说率军溃逃到陈县投奔陈胜,结果被陈胜杀掉。还有一个叫葛婴的,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一连占领了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等诸多地方。葛婴又去攻打东城,攻克后,立了一个名叫襄强的人为楚王,那时候陈胜还没有称王。当葛婴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而且国号张楚,就杀了自己立的楚王襄强。葛婴杀了襄强,率兵回到陈县,没想到一到陈县,陈胜立刻就杀了葛婴。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在起义初期,各路起义军们被秦军消灭的少,被同行杀掉的多。这倒是很应了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的名言,包括他自己手下的将领在内,只要有一点实力的,就自立为王,然后互相残杀争取地盘。

首义者枉死,义军自相残杀,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想象的那样

【项羽】

所以在一开始,秦朝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太大,如果不是后来有了项羽叔侄,靠着散乱的起义军秦朝估计还要更久才会遭到灭顶之灾。

天下各自为王后,瞬间如秦始皇说的那样再次"共苦战斗不休"。最后还是依靠刘邦再次统一天下,才又不再争斗。一直都在说汉承秦制,秦朝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亡了,但秦朝或者说就是秦始皇想要做成的目标,其实并没有问题。一场并不算不得已的起义,引发了一段充满"不义"的动乱历史,有的时候很多事情真的不太一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