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慕荣利,安于隐居,追求恬淡生活的情致

《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慕荣利,安于隐居,追求恬淡生活的情致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9 00:00:18
阅读:

本文乃“百里丽雅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归去来兮辞》为陶渊明41岁辞彭泽令归田之初而作。文中不仅将议论、叙事、抒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且还在如画的景物描写中,烘托出作者洒脱的胸怀、高洁的意趣,使自己的情态与自然之景物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创造出了诗一般的境界,表达了陶渊明对仕途生活的厌恶、憎恨,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喜爱。在作者笔下,景物清纯而富于生机,情致雅洁而真趣盎然。文章开门见山写出了辞官归田的缘由之后,接着于想象中描绘出归家途中的景象:“舟遥遥以轻题,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慕荣利,安于隐居,追求恬淡生活的情致

陶渊明憧憬田园生活

船行顺风,轻快如飞,心情之愉悦尽在其中。尽管快风轻帆,但由于归望甚切,因而仍恨初明“晨光之热微”不能辉照回家的前程,以慰似箭的归心。这种迫不及待的热望,正烘托了作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时舒畅、愉悦的心情。回家后,作者充分享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其中最使他感到快慰的,则是他手植的松菊依然无恙。“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湖明襟怀高洁,平生喜与“松菊“为友。而今虽离家八十余日,在萧萧的寒风中,松菊依然生机勃勃。

《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慕荣利,安于隐居,追求恬淡生活的情致

秋菊

仿佛在为友人离开恶浊的官场而微笑、低语。这些令人快慰的菊色、松影,不仅创造了安逸、宁静的家庭生活氛围,增添了温馨、和悦的生活情韵,而且犹存之松菊还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即表现了陶渊明不与恶浊官场为伍的坚贞的品节、高雅的情趣。接下来写了涉足庭园之景:“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退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最鹦鹦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当作者“矫首而遐观”时,见到的是白云出山,飞鸟投林。“云无心”两句,写景自然,寄托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慕荣利,安于隐居,追求恬淡生活的情致

鹦鹦

从无心出岫的白云之状态中,表明陶湖明本无意追求功名富贵而做官;从倦鸟还巢的鸟雀之身影中,表达了作者归田的心愿,即对仕途十分厌倦,只有回归于田园,才是自己最理想的归宿。这“无心”、“知还”二语的点示,使眼前之景染上了某种哲理意味,既形象地表达了陶湖明对浑浊官场的厌恶情绪。义真切地反映了他淡泊旷达的隐逸心情。至于他在日光渐暗、太阳落山之时,对孤松的抚思、流连,更蕴含着托物言志的理趣。作者之所以依恋忘返于孤松景色,就在于托物言志,以示自己孤高坚贞的品节有如此松,从而展现了一个与恶浊官场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慕荣利,安于隐居,追求恬淡生活的情致

孤松

在农作之余,作者可以自由游赏,寻幽探胜,“或命巾车“,行于崎岖的山丘之中,“或梓孤舟”,探寻深幽的山溪,眼目所触,树木欣欣向荣,溪水涓涓而流。处于万物生长、自由适性的境界中,作者的身心简直与大自然融成一片了,于是他在赞美万物蓬勃生机之时,不禁触景生感,发出大自然迁流不息和自己的生命将要休息的惋惜之叹。在作者看来,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良辰胜景不可辜负,应独自出游,登山长啸,临水赋诗,顺应自然的变化,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

《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慕荣利,安于隐居,追求恬淡生活的情致

山溪

这种思想基调虽然有些消极,但曲折地反映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否定,表达了他不慕荣利、安于隐居生活的美好情操和热爱自然景物的高洁志趣。文中各自然段,都有写景的文字。作者将风、光、松、菊、云、鸟、壑、丘、木、泉构成一幅幅田园自然风光的画面,组成一个个优美而富于生机的意境。这些画面和意境,共同表现出作者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德,崇尚自然的纯净心灵,追求田园生活的恬淡、旷逸的情致。借景托情,景中寓情,景与情交融为一体,景色清纯,寄意深远,细细体会,韵味无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