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学习内经」灵枢·第二十七篇 周痹

「学习内经」灵枢·第二十七篇 周痹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5 14:41:25
阅读:
「学习内经」灵枢·第二十七篇 周痹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周痹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搐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

【翻译】黄帝问岐伯说:周痹这个病,病邪在人的身体中随着血脉上下的移动,疼痛的部位左右对称,时时在转移,又连续不断,我想知道这种疼痛是发生在血脉之中?还是在分肉之间?又是怎样形成这种病的?这种疼痛转移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无法在疼痛的部位下针,当某一个部位的疼痛很明显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决定怎样治疗,疼痛就已经停止了。这是什么样的机制呢?请您告诉我其中的缘故。

【原文】歧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是众痹病,而不是周痹病。

【原文】黄帝曰:愿闻众痹。

【翻译】黄帝说:我也很想听你说一说众痹这个病。

【原文】歧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众痹,其病邪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邪气随时发作,随时停止,随时转移,随时停滞,在症状上也表现为左右影响,左右对称,而不是全身都疼痛。只是这种发作是有时发作,有时休止的。

【原文】帝曰:善。刺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针刺治疗用什么方法呢?

【原文】歧伯答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翻译】岐伯回答说:一个部位的疼痛虽然很快就停止了,但还是要准确的针刺疼痛发作的那个部位,不要让它再发。

【原文】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

【翻译】黄帝:说好极了。我还希望您再讲一讲周痹这个病是怎样的。

【原文】歧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翻译】岐伯回答说:周痹的病邪存在于血脉之中,随着血液在身体中流动而遍及全身,所以,在发病的时候,并不是左右对称的发作,而是病邪随血液流动,停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发病。

【原文】黄帝曰:刺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那么针刺治疗又如何呢?

【原文】歧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翻译】岐伯回答说:疼痛是从上至下发展的,就先针刺疼痛部位之下的穴位,使邪气不再继续下传,再针刺其上部疼痛的部位以祛除病邪本身。

【原文】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

【翻译】黄帝说:好的。那么这种疼痛是怎样产生的呢?又为什么将这种疼痛称作周痹呢?

【原文】歧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翻译】岐伯回答说:风寒湿的邪气,从外至内逐渐侵入人体的分肉之间,将肌肉之间的津液挤压为汁沫,汁沫因寒冷而凝聚,凝聚为有形之物后就更加排挤分肉而使之分裂,因此而生疼痛,疼痛发生之后,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个疼痛的部位上,心神集中在这个地方,就会使阳气聚敛,阳气聚而热生,痛因热解,疼痛解除之后,邪气就会继续流窜,在其他的部位聚集,于是疼痛也就随之转移到这一部位了,因此疼痛就会这样此起彼落。

【原文】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猈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

【翻译】黄帝说:好的。我已经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岐伯接着说这种病邪在内并没有深入脏腑之中,在外也没有通过皮表发散出来,而是独留于分肉之间,致使人身的真气不能流畅地在周身贯通,因此叫做周痹。在针刺治疗时,首先要沿着发病的经络,用手指按切诊察,以判断其病是虚是实,以及大络的血脉是不是有瘀结不通,以及经脉中有没有下陷空虚的情况,根据证候进行调治。或用熨蒸的方法通其经络,若有牵引疼痛,拘急坚劲的情况,就用按摩导引等方法行其气血。

【原文】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翻译】黄帝说:对。我明白这个病的机制了,也知道了治疗的方法。原来使用九针除了能使经气顺达流畅之外,还能治疗十二经脉阴阳不调的各种疾病。■

【来源:黄帝内经网,本文按王洪图、贺娟主编的《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校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3月第二版,编辑:麦苗】

相关推荐

  • 「学习内经」灵枢·第二十七篇 周痹

    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版—四气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白话文,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中隐藏的养生秘笈,你掌握了吗?

    黄帝内经养生,不少人已经预备好了防晒霜,遮阳伞,短裤,T恤、连衣裙等等夏日必备用品。在这个狂热的季节,关于如何保养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养生长寿的秘诀,就这几招!

    黄帝内经养生,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黄帝内经养生,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用各种方式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中医十二时辰养生精髓,值得收藏

    黄帝内经养生,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十二时辰”热潮。其实,养生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养生与时辰的密切关系。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

    诗词赏析
  •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养生仍有重要意义,你知道是什么吗

    黄帝内经养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因为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是中医人必须熟读三百遍的法宝,其中阐述了很多养生法则。尽管时代不断变迁,它的养生思想依然熠熠生辉,对现在人养生仍具有重要意义。

    诗词赏析
  • 要想不生病,就得学习《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 导读: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及亲人不生病,但不生病其实不太现实。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养生防病以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与此同时,还要拥有一颗恬淡、博爱、感恩、融入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与健康长寿“白头偕老”了。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7 阴阳别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1、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2、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背诵部分节选3、《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一篇上古天真论4、《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5、《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生气通天论6、《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四篇金匮真言论7、《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