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弟子规》,真的有那么好吗?

《弟子规》,真的有那么好吗?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2 14:16:36
阅读: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不接受转载,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

文/海客

我知道,很多人看了标题要来骂我了,说我一派胡言,《弟子规》是各位“国学大师”“得道高僧”,甚至一些高级寺院禅修必读的,你一个小老百姓,凭什么说《弟子规》不好。

那就让我们来聊聊《弟子规》本身吧。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朝的一个落第秀才,政治和学术上都没啥成就,所以史书上没什么关于他的记载。根据相关研究确定,李先生大约生于顺治年间,卒于雍正七年。而关于《弟子规》的最早印刷版本是在咸丰年间(1866)。也就是说:《弟子规》在写完以后一百多年,才被人印刷出版,而且是鸦片战争以后。

《弟子规》,真的有那么好吗?(图与文无关,不针对任何出版社)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鸦片战争以后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近代。

近代的人都在做什么?

保守派说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说要君主立宪,胆子更大的已经开始计划三民主义了。

所以“古代出了那么多君子圣贤,优秀的文人政客,都是从小阅读《弟子规》。”这种宣传,以后你听一次,就扇对方一次耳光。

再说说《弟子规》本身,要不是这几年国学风头正浪,凭空出来些妖魔鬼怪要复兴国学,孤陋寡闻的我是真的没有听过这本书。有文献记载:“……任吴桥,创私塾,农事毕,令民入塾,授以弟子规……”

看好了,这里讲的是“农事毕,令民入塾”。

我们节选《弟子规》的一些内容出来:“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同样是三字的书经,我再节选《三字经》的部分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相信不难看出,《弟子规》不是给孩子开蒙的书籍。

《弟子规》,真的有那么好吗?(在清代甚至在清代中晚期之前,儿童启蒙开智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弟子规》这本教材)

这本书,是写给没读过书,但是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古代劳动人民阶层的。主要用途就是规范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行为。(没有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意思,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那这么一本封建社会老百姓的行为规范,古代文人墨客都不读的书,怎么就在当代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华儿童必读国学书籍”了呢?

我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百姓,不想对它为什么能火发表太多议论。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更加的真正的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帮助孩子启蒙开智,首先就应该了解什么是启蒙。

郑正铎先生将传统启蒙分为五类:“伦理、故事、识字、常识、诗歌”。我小时候误打误撞,启蒙书籍是《唐诗三百首》。在优美的诗歌里识字,在有趣的故事里接受伦理教育,至于常识,完全是靠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浪和阅读自然科学书籍。很明显,《弟子规》是伦理类的一小部分,而且并不怎么重要。

《弟子规》,真的有那么好吗?(《唐诗三百首》就是很好的儿童启蒙教材)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人,却深深的厌恶《弟子规》这样束缚人行为和思想的说教书籍。所有成功的人士,无论是圣贤还是诗人,亦或是成功的政客,艺术家,他们所有的教诲与总结,都是来自于自身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当他们的话语变成了僵化的教条,强迫人必须去接受的时候,这就是一种道德和文化上的虚伪,所谓的“继承传统”,也就变成了假继承。

我这篇文章并非针对《弟子规》一本书,有很多很多书以及教育方式,家长在给孩子灌输的时候,也不能一昧的随大流。如果认为自己孩子能熟背一些类似《弟子规》的经书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那我只能为你的孩子感到深深的悲哀。一个只会背诵假道理,不知道故事之有趣,不懂得艺术之瑰丽,不理解诗歌之浪漫,不了解大自然之神伟的孩子,将有着多么无趣僵化的思想。他将永远也体会不了伯牙子期的友情、孔融的谦让、苏武在草原上的遥望、李白的潇洒、岳飞的悲愤和徐霞客的山水之志。

因为真正应该继承的,是先人们坚强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啊。

世上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孩子美好的青春,真的没有必要浪费在《弟子规》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