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建木通天庭,巴蛇可吞象——山海经之海内南经

建木通天庭,巴蛇可吞象——山海经之海内南经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8 15:21:04
阅读:
建木通天庭,巴蛇可吞象——山海经之海内南经

山海经之海内南经

今天是山海经中的第三篇海内经第一章海内南经,远古时期以南为首,故前三篇都是以南经开始的,海内经也不例外。

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1、瓯和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闽地的山在海中。

PS:殴和闽指的殴人和闽人

2、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的北方。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

PS:三天子鄣山是指一座名叫三天子鄣的山,据说是今黄山市东的三王山或者庐山。

3、桂林八树在番隅的东面。

PS:八树而成林,故称桂林,番隅是指今天广东的番禺。

4、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面。郁水发源于湘陵南海。另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相虑国。 

知识点

(1)传说伯虑国的人一生最怕睡觉,生怕一睡不醒,送了性命,因此日夜愁眠,这个国家向来没有被子枕头,就算有床,也是为短暂歇息而设,从来不用于睡觉,以至于该国国民终年昏昏沉沉,勉强支持。往往有人尽力坚持,数年没有睡觉,到最后精神疲惫,支撑不住,便一觉睡去,任凭他人百般呼唤,也不能醒。其亲属见状悲哭,以为他就此睡死不再醒来。而睡觉的人往往要等到好几个月后才能睡醒。其亲友知道他睡醒时,都赶来庆贺,以为他死里逃生。这里的人越是怕睡,就越是精神萎靡,一睡不醒的人往往就更多反过来睡死的人越多,人们就越怕睡,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正所谓“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2)离耳国有一种风俗,就是其国民都喜欢用锋利的刀子将耳朵割成好几条,令其 下垂,以此来作为装饰,他们不食五谷,仅以蚌类及薯芋等为食。

(3)雕题国国民都在脸上纹黑色的花纹,在身上画鱼鱗般的图案,以致有人把他们看成是鱼。雕题国所有的女子成年之后,都会特别在额头刺上 细花纹表明身份,因此雕题国的女子也叫刺面女。

(4)朐县是秦代古县名,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侧,梁代改名为置招远县,东魏时期又改招远县为朐县,海州古城南门称为“朐阳门”,据说这里就是上古时期的北朐国境。

5、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枭阳人长着人的面目而长长的嘴唇,黑色的身体有长毛,脚跟在前而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张口大笑,左手握着一根竹筒。

知识点

这种描述似乎跟传说中的野人一样,全身长满黑色的毛发,手里拿着个大棍子,嘴唇丰厚,智商不高,看着人就发笑,他还像云南民间传说中的野人“倒脚仙”一样,脚后跟是反着长的。

其实枭阳国的子民是一种古猩猩,脸部和人类相差不大,嘴唇丰厚,全身黑毛,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特征,但是“反踵”一词让大量研究人员大伤脑筋,莫非它的脚后跟真长在前面?其实这也是古人的理解偏差,猩猩属的动物在走路的时候,都是用指关节着地,而且猩猩在坐在地上时,也喜欢将脚心上翻,在身上毛发的遮挡下,很容易被误以为脚是反着长的。

猩猩的面部肌肉比较灵活,控制面部肌肉也是它们用来表达自己情绪的一个重要方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龇牙咧嘴,设想当时的先民进入了一个猩猩种群的领地,猩猩们发现了入侵者,都咧开嘴露出牙齿,发出类似笑声的警告叫声,编撰《山海经》的先民自然就认为这个枭阳国民“见人则笑”了。

上述分析摘自百家号【听伟哥讲历史】

6、兕【sì】在舜帝的墓葬以东,湘水以南,它的形状像牛,苍黑色,一只角。

PS:兕并不是犀牛,最著名的兕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

7、苍梧山,帝舜埋葬于山南,帝丹朱埋葬于山北。

知识点

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相传,因为丹朱不肖,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给了舜。

8、氾林方圆三百里,在狌狌的东面。

9、狌狌知道人的名字,这种怪兽像猪但长着人的面目,在帝舜墓葬的西面。

知识点

狌狌形似猿猴,是上古时期一种神奇的野兽,传说他通晓过去的事情,但是却无法知道未来的事情。狌狌: 兽类,或叫做猩猩,形状像长毛猿的兽类,长有一对白耳,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据说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

10、狌狌的西北面有犀牛,形状像牛但色黑。

11、夏后启有个叫孟涂臣子,是巴地的祭司,当地人到孟涂那里告状,他把衣服上有血迹的人抓了起来,于是那被抓的人请求宽恕。(也有翻译:这样就不出现冤枉而有好生之德。)孟涂居住在山上,在丹山的西面。丹山在丹阳的南面,丹阳是巴的属地。

12、窫窳【yà yǔ】长着龙的脑袋,居于弱水之中,在狌狌知人名的西面,形状像貙,龙的脑袋,会吃人。

知识点

传说猰貐的前身曾是天神烛龙之子,名叫鼓,原本老实善良,但后来被名为“危”的神所杀死,天帝不忍心看烛龙伤心,就让他儿子鼓复活了,可没想到,复活后,变成了一种性格凶残、喜食人类的怪物猰貐。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或者蛇头人身。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13、有一种树,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缨带或黄蛇的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它的名字叫建木,在窫窳以西弱水岸边。

知识点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后“建木”在诗歌中用来泛指高大的树木。

14、氐人国在建木的西面,它们有人的面目鱼的身体,没有脚。

知识点

氐人国是传说中的国名,其人为炎帝后裔,人面鱼身。此种描述类似于人鱼生物,与美人鱼十分相似。

15、巴蛇吃象,三年才吐出象的骨头,君子吃了它,不会患心腹疾病。巴蛇有着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花纹。另一种说法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知识点

巴蛇又叫修蛇,传说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由于修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大羿前往斩杀,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16、旄马,它的形状像马,但四蹄关节上都长有长毛,在巴蛇的西北,高山的南面。

17、匈奴、开题国、列人国都在西北。

相关推荐

  • 陶弘景的服食养生术

    陶弘景,道教以养生之长而闻名于天下,陶弘景作为南北朝的有名道士,十分重视养生,不仅身体力行之,而且还撰述著作,代表作有《养性延命录》。此外,在其编撰的《真诰》里也有很多养生方法,保留了大量的养生方面的资料。

    文章阅读
  • 建木通天庭,巴蛇可吞象——山海经之海内南经

    海内经,山海经之海内南经今天是山海经中的第三篇海内经第一章海内南经,远古时期以南为首,故前三篇都是以南经开始的,海内经也不例外。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1、瓯和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

    诗词赏析
  • 《山海经---海内经》提到的帝俊、黄帝、炎帝的三大族系

    海内经,《山海经》这本千古奇书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记载了很多华夏文明的祖先,黄帝和炎帝相关的内容,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总说我们是炎黄子孙。

    诗词赏析
  • 圆明园四十景之三十二:蓬岛瑶台

    海内十洲记,蓬岛瑶台位于圆明园最大的一处水面福海的中央,象征神仙居住的仙境。乾隆年间,为点缀国家的升平景象,每于

    诗词赏析
  • 《山海经》探(38):上古人神共住天地交通后绝地天通(上)

    海内经,清代龚自珍的《定庵续集·壬癸之际胎观》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下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

    诗词赏析
  • 《山海经》中有哪些异兽

    梼杌怎么读,2【异兽】蠃鱼【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文章阅读
  • 《山海经》里的8则神话故事,神秘莫测,令人惊骇!

    海内经,《山经》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篇下又分若干节。——《山海经·南山经》在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如同韭菜一样,这种草的名称叫做祝余,人们吃了他便不会感到饥饿。

    诗词赏析
  • 海东青的前生今世

    海东青,(矛隼 西瑞拍摄)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由女真人创建的大金国也被成吉思汗的铁骑所灭。不过,海东青却没有因为大金国的灭亡而淡出人们的视野。到了明代,海东青仍旧在诗歌中频现,曾经写出名著《西游记》的吴承恩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成群引着犬,满膀架其鹰。荆筐抬火炮,带定海东青。

    诗词赏析
  •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海内经,1.《山海经》中看地域:海内海外有说法。《山海经》包括“海内”、“海外”、“大荒”三个部分,“海内”与“海外”不能简单认为是本土与海外,“海内”是指“五服”中的甸服、侯服、绥服等地区;而“海外”或者“大荒指的是要服与荒服。

    诗词赏析
  • 神鸟图腾,海东青

    海东青是什么,“海东青”是古肃慎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选中的子民”等含义。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