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9 14:46:48
阅读:

唐朝的老师也不好当,师者斯文扫地,韩愈愤而著《师说》。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今天是第三十五教师节,静下心来,写了篇关于教育与教师的短文,以此祝愿老师祈福教育。

——谨以为记。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人人都知道,“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在《礼记·学记》中就曾说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但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老师们的地位与声誉是曾跌入谷底的。曾几何时,老师们就有个非常有“味道”的别称,叫“臭老九”。臭则臭矣,还行九,看来,这地位是低得没治了。当时,老师们(知识分子)是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因其位居第九,所以才获得了“臭老九”的美号的。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其实,“臭老九”一词并不是现代才有,它是源于蒙元,“元制,一官(政府官员)、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八娼(歌舞姬或妓女)、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陔余丛考》)。”儒者的身份排在娼之后,仅仅高于乞丐。由于元朝存在时间较短,这样的排名鲜为人所识,所以,流传不广。

直20世纪60年代中期,“臭老九”其名才臭名远扬。当时,“臭老九”并非专指老师,而是指一切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被批斗劳动改造,有的甚至命丧黄泉。当时有人就曾说过,“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这种现象,直到1978年才有所改观。1978年以后,“臭老九”大多恢复名誉,重新走上新的岗位,为社会奉献余热。但是,由于轻视或敌视知识的观念延习已久,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出现了“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这一脑体倒挂的奇异现象。

高考制度的恢复,一度曾让老师们又成为神圣讲坛的主导,并为国为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但是,因受金钱至上观念的影响,如今的老师,无论是其权益还是地位,又受到指责与挑战,俨然成为社会的弱世群体。其实,在社会价值多元的时代,不管盛世、衰世,有如此现象是非常正常的。比如,我们引以为傲的大唐,也就有过不尊师重教、斯文扫地的时候,为此,有着一代文宗之誉的韩愈老师曾经愤而著《师说》。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韩愈的《师说》因入选择中小学教材而广为人知。但是,韩愈因何而著《师说》却鲜为人知。韩愈是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虽然韩愈如此杰出,但是,由于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安史之乱后的特殊时期,曾经的盛唐正日趋没落,这给他的人生带来许多困惑与纠结。韩愈虽出身世家(韩愈系西汉韩王信之后,其父亲韩仲卿官居秘书郎,死后赠尚书右仆射),但是,3岁即遭丧父之痛,其后,他由兄长韩会抚养。韩愈11岁那年,哥哥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是年,韩愈年仅12岁,嫂嫂就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韩愈好学,也会学,成绩更是杠杠的。所以,韩愈19岁那年,便信心十足地进京赶考,“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可惜的是,韩愈第一次科考名落孙山,心情沮丧至极。其实,韩愈没能考上,未必是文章写得不好抑或是临场发挥失常,可能也跟他为人低调、不爱混圈有关。

韩愈“在京八九年矣,足不迹公卿之门,名不誉于士大夫之口”。相比而言,其他诗人成天带着干谒诗和行卷混迹于王公大臣之间。而唐朝科举考试并不糊名,换言之,试卷上没有装订线,不会密封。阅卷老师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一旦觉得哪个名字眼熟,自然而然会优先录取。为人低调、不爱混圈的韩愈,难免吃亏。之后,韩愈接连又考了两次,均不中。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公元792年,25岁的韩愈第四次参加科考,终于考中进士。这一年,金榜题名的还有李绛、崔群、武元衡、裴度,都是将来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所以,那一届科举史称“龙虎榜”。韩愈25岁中进士,说实话不算晚。想当年,白居易27岁中进士,喜滋滋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不一定有会捧上金饭碗,还得经过各种考核、培训才能入朝为官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通过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博学宏词科考试,韩愈连考了3次,都未通过。眼看,从正经途径步入仕途,是难上加难了,本来不屑逢迎的韩愈,也怀疑起自己的人生了,于是,韩愈也同其他许多一样,选择了“曲线就仕”,他跑去找宣武军节度使董晋。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受到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董晋对韩愈有知遇之恩,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尽心辅助董晋。但是,好景不长,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贞元十六年(800年)春,韩愈回到徐州,于夏季离开徐州,回到洛阳。同年冬,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吏部考试。这次考试,韩愈得以通过铨选。次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韩愈的“四门博士”,其实就一教职,其职责就是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通俗点说,韩愈的四门博士就是国子监里重点班的班主任兼国学老师吧。韩愈本来是靠学习成绩优异,才混到现在这个教职的,但是,他进入国子监后,却发现了让他心寒的现象——由于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韩愈对此痛心疾首,便愤而写下一篇流传后世的《师说》,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由于当世轻师寡,韩愈又发出浩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老师说的是啥意思呢?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其实,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最终成文,还得益于他的一个名叫李蟠的学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说的是有个叫李蟠的孩子,只有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韩愈喜欢的这个学生李蟠,李蟠也确实没负恩师所望,第二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年仅18岁的李蟠便考上了进士,并且还有第一名,18岁得中状元,这在两千多年的科举史上,也属罕见。

其实,教育的发展与改进,是需要时日的,不论古今中外,都是有过弯路与改变的。所以,我们要相信时间,相信人类的智慧,社会以及世人会再对于教育工作及广大老师们给出一个正确选择的。

教师节重温《师说》:一代文宗韩愈,为何也概叹老师不好当?

今天,是第三十五个教师节,老黄在此唯愿天下为师者都能秉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态,励己树人,只管耕耘,别问收获,相信,时间会让社会及世人再给教育与教师一个再认知与再认同的选择。最后,老黄在此谨祝各位老师身心健康、节日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