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这个医家治疗小小淋证竟然如此小心,果然疗效不一般!

这个医家治疗小小淋证竟然如此小心,果然疗效不一般!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0 12:13:05
阅读:

中医当中淋证和我们常说的淋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淋证是由于肾虚湿热下注,导致的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出现的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背等临床表现。这完全不同于我们所了解的淋病,生活中我们常通说的淋病是一种现代医学病名,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是性病的一种。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治疗淋证的一个故事,这故事里面就涉及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个治疗淋证的名方——八正散。

这个医家治疗小小淋证竟然如此小心,果然疗效不一般!

话说清代有个著名医家叫做张聿青,他出生在中医家庭,父亲张甫崖就是一位名医,自己因为战乱没能走上科举入仕的道路,于是弃儒学医,先跟随自己的父亲学医,后来又向名医王载阳求教,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清代著名的医家之一。

有一次张聿青为一个老年人看病,这个老年人名叫王左,生病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发热后出现小便淋沥涩滞、排尿不爽、偶尔尿中夹杂有血块。张聿青看便知是湿热郁结膀胱导致的淋证,由于湿热阻滞,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继而灼伤血络,导致的发热,小便不利、尿中夹有血块。

这个病证虽然并不复杂,但是也有令人疑惑的地方,这位老人尿中偶尔夹有血块,很容易使人想到淋证当中的血淋,如果诊断为血淋,那么应该首选小蓟饮子为基础方,侧重于清热通利、凉血止血就比较合适了。只是如果这样有几点不妥,一是患者因发热而引病,热邪更重,小蓟饮子清热利尿之力恐怕不足;二是,患者尿出血块,必有瘀血,小蓟饮子活血化瘀力不足;三是患者老年气血易亏,多用降泄药物,容易耗伤气血津液。

这个医家治疗小小淋证竟然如此小心,果然疗效不一般!

如果是一般的医生,不仔细思量,选用小蓟饮子也不是不可以,对小蓟饮子进行化裁配伍,增强小蓟饮子的清热泻火的作用,搭配活血化瘀之品。只是这样方子的药味更多,稍有不当,则用药时间延长,复诊的可能性更高。

但是张聿青进过仔细思考认为,这个病症应当还是辨证为热淋,但是要兼顾病人年龄大的特点,还要祛除已经离经的瘀血。所以张聿青开的方子是以八正散为基础方,方子用到了:

细木通、滑石块、牛膝梢、赤猪苓、丹皮、车前子、甘草梢、泽泻、瞿麦、淡竹叶等药物。

在煎服法中注明:“再研上沉香三分、西血珀四分,用药汤调服。”

他认为患者年事已高,所以将八正散中的大黄去掉了,并且用作用缓和、性味甘淡的竹叶、猪苓、泽泻等药物替换了八正散中的味苦性寒的栀子、萹蓄。还加上了凉血活血的丹皮、牛膝,通瘀利窍的琥珀、沉香。这样一来削弱了八正散的苦寒攻泻的药性,兼顾凉血活血的作用。与这病情十分吻合。

这个医家治疗小小淋证竟然如此小心,果然疗效不一般!

果然,这个叫王左的病人在服用了张聿青的这个方子后没几天就好了。这个医案记载在《张聿青医案》一书中,由张聿青记录,他的徒弟吴玉纯整理编次而成。原书用寥寥百余字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小医案,但是不难看出,大医治病每用一药必是仔细推敲,值得后人学习。

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济生方》小蓟饮子:生地黄(洗)30克,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9克,蒲黄(炒)9克,藕节9克,淡竹叶9克,当归(酒浸)6克,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本文据《张聿青医案》原创改编,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