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19 05:34:26
阅读:

宋代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里宋代人里的第一位,这是位文章大家,是当时的大文豪,他到晚年据“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集录和衰颓一老翁”之意,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六一居士”,这个别号里有他的兴趣所在,其实,欧阳修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还写过一本《诗话》,类似现在的诗歌赏析,但也有一些文人轶事,后人依据他的号把他这本书定名为《六一诗话》,其实,这本书是中国最早的“诗话”,这本书开创了后代诗歌理论著作创作的新体裁。

唐诗闲读:“<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jishengmaodianyue_30050_1.html' target='_blank'>鸡声茅店月</a>,人迹板桥霜”

(明版的《六一诗话》和六一居士的印蜕)

《六一诗话》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梅尧臣跟欧阳修对谈诗歌,梅尧臣说:最好的诗,应该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出例子来,梅尧臣举了唐代诗人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两句诗为例,就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问欧阳修:“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言下之意,这两句诗非常好,好就好在,字面上写的东西有文字之外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通读一下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全诗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黄龙玉雕《商山早行》)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祁(就是现在的山西祁县)人。温庭筠这个人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曹植有才,当兄弟逼他写诗时,他七步成诗,号称“七步之才”,温庭筠更厉害,据说唐代的进士考试也考诗赋,所考的诗赋,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验应试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考试的时候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做完八韵的诗赋。很多人完不成这件事,但温庭筠在应试时却非常简单,他把手笼到袖子里,然后伏在案上,信口吟诵便能做完八韵诗赋,当时人称“温八吟”。还有一种说法,称他他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又号“温八叉”(《红楼梦》里薛宝钗就提过他这个外号)。他还是考场的高级“枪手”,只要跟他邻铺,就不必自己答卷,温庭筠会替他们答卷。偏偏这样一个人才,却屡试不第,替人捉刀的名气却越来越大,主考官没有办法,特地让他于帘下单独应试,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通过口授答案,暗中帮了八个人,你看,多牛!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意图)

写这首诗的准确年代已不可考,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这年温庭筠48岁。此诗应当是这一年他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候写的。商山是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现在的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温庭筠是山西人,但他久居杜陵(在长安东南),已经把这杜陵视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却为生计所迫去担任县尉,心情当然不好,去国怀乡的心情是在所难免的。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所谓的征铎,就是悬挂在马颈上的大铃铛。清晨就起身套马驾车踏上远行之路,游子不禁悲从中来,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意图)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上面说了,这两句是这首诗里的经典名句,梅尧臣举例说他意在言外,我们要仔细思考这两句,字面上的意思,这两句用了十个名词:也就是说拆细了,这两句的每个字都是名词,又通过定语加中心词的方式分别组成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思明确的名词,名词有啥好处呢,就是给人具体感,我们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诗题中也全用名词,但描写的景色却是具体而明确的,这里的鸡声,一读就似看到了鸡鸣报晓的景象,而茅店,一读就觉出旅途的艰苦,因为店里的屋墙是茅草打制的;而人迹是早有行人,早起行人在木制的桥板的霜痕上留下足迹,这些都是具体的物象,但旅人早行之苦,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旅人已经上路了,这些意思却在言外,因此,这两句实在妙绝。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树叶)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这两句展开写刚上路的景色,槲,是一种落叶乔木。槲树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有这种树的地区,端午节的时候还用槲叶包槲叶粽。这一句其实也点明了季节是春天,槲树叶落满了山路;枳,也是一种树,另有名字叫“臭橘”,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每逢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把墙面都映亮了。为什么说是“明”呢?因为天色尚早,而枳花的花是白色的,视觉效果是明亮的,有使之“明”的效果,也只有这样的效果,才显得天色尚早,正合诗题中的“早行”。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棕)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上面说了,杜陵在长安东南,诗人长居于此,视作故乡;凫,指野鸭,雁,指大雁,这两个都是侯鸟,冬天南飞,春天北回;在这样的清晨景色之中,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晚上做的有关杜陵的梦,梦里面的景象是:春天来了,塘水回暖,野鸭、大雁们自得其乐,落满了池塘,其实这是照应开头的“客行悲故乡”,候鸟们尚能自得其乐,而诗人却不得不夜宿茅店,晨兴驿途,奔波前程,怎不让人悲伤。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意图)

诗题《商山早行》,却全诗一字未写“早”字,鸡声、残月、霜迹、槲叶之落、枳花之明,春塘回暖,其实处处又都是在写早,既写早春,又写清晨之早。透过这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的描写,处处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一般情况下,“诗言志”“文载道”,一首诗总要表达和寄托一些深意,而这首词并没有相关的深意,所有的意思,都通过字表意思及其引发的联想,写尽了。叶嘉莹先生称:“不要轻易否定纯美的文学,也不要把言志载道看成死板的教条。“诚哉如是!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意图)

明代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里对这首诗里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赞不绝口,称这两句诗是“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分析精确,见解到位,也足见这十个字的两句诗有多美。

(【唐诗闲读】之115,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推荐

  • 唐诗闲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他到晚年据“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集录和衰颓一老翁”之意,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六一居士”。

    诗词赏析
  • 人生赢家周邦彦:敢和宋徽宗争李师师,最后还被提拔重用

    周邦彦,北宋著名的词人周邦彦,相貌非常英俊,是众人眼中的大帅哥,而且他精通音律,还能作曲。然而,他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后来还被提拔重用,称得上人生赢家。

    美文欣赏
  • 虽职场败北,但才华四射,品读温庭筠的9首诗词

    槲叶落山路,温庭筠的作品华丽精致,言辞洗练,留下许多著名的精品诗篇,在中国词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他也被自己的才情所累,因过于言辞高调,恃才不羁,导致积怨不浅,最终结局不堪。

    诗词赏析
  • 诗词赏析•商山早行

    槲叶落山路,诗描写了早行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景色,整首诗文中虽然没有出现个“早”字。但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了出来。

    诗词赏析
  • 温庭筠:48岁还要受羁旅之苦,但是两句10字唐诗成其经典之作

    槲叶落山路,只不过他生活的时代断送了他仕途之路的进步,也让他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文学的创作。甚至把闺阁中的女子作为观察的对象,写出的一首首经典诗词,都是在反映他们的生活,在文学史上可谓独成一派。

    诗词赏析
  • 温庭筠经典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槲叶落山路,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诗词赏析
  • 百家姓之花姓好听的名字大全!

    花名字,姓氏人口约18万人,虽说人比较多,但是这个姓氏还是比较稀有,它的姓氏源流于姬姓、夷族、女真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傣族这几个,但是它的得姓始祖只有三个——周文王、宋微子、还有花季陆;且花姓名人多为骁勇之将。

    诗词赏析
  • 欧阳修最出彩的一首词,首句便妙绝古今,令人印象深刻

    欧阳修的诗,欧阳修,宋代文坛领袖,极为擅长诗词文史,成绩斐然。论诗词,欧阳修佳作名句不断,在宋代诗坛有着非凡的地位;他是一代文章大师,“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史学方面,成就极高,主修了二十四史中的两本,《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佳句赏析
  • 古诗词赏析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欧阳修踏莎行,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229首古诗词《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佳句赏析
  •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简介,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