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品读|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

品读|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25 21:11:23
阅读:
品读|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品读|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

毛泽东关心《资治通鉴》的整理

毛主席很喜欢读《资治通鉴》。很多回忆毛主席的文字都谈到他反复、仔细地阅读这部著作,不少地方还提到,这部书他老人家一共读过17遍。我们今天能读到的最好的、最权威的《资治通鉴》读本,事实上也是在毛主席的直接关心下被整理出来的。

《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一样,版本很多,在一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中华书局调集了当时全国最好的文史专家,系统点校、整理《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当时百废待兴,这项大型文史工作的展开,是在毛主席的关心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可见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传统史学遗产的重视。于是我们有了最权威的标点本《资治通鉴》以及《二十四史》。我们今天翻看这套标点本《资治通鉴》,会发现每卷末尾署名的点校者、审阅者,都是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如顾颉刚、容肇祖等等。2005年,启功先生去世,当时那批参与整理的前辈学者便均成古人,令人感慨。

品读|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

邓小平爱看,习近平引用

新浪历史专栏曾发过一篇关于邓小平同志读书的文章,其中谈到小平同志也喜欢读史书,而所有史书中他最喜欢读的,也是《资治通鉴》。很多读者可能会问,这部写于一千年前的书,真的有那么大现实意义,值得当代伟人、领袖们一读再读吗?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资治通鉴》揭示的古人智慧,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于《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过一句古语:“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指出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性。这句话的原典就在《资治通鉴》的第七十三卷。这一卷里记载了三国曹魏时期一次关于如何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讨论,司马光对此评论道:“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熟读《资治通鉴》,我们会发现,对于“人”的重视,将人的素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乃至于整个国家政治清明的基础,是司马光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司马光同样非常重视“法”的作用,《资治通鉴》非常强调“依法治国”。但司马光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非常深刻地认识到“人”与“法”之间的辩证关系,既没有在强调“法”的时候走向法令条文主义或形式主义,也没有在强调“人”的时候走向制度、法律建设的虚无主义。而是强调一个“人”“法”并重的复杂执政体系,管理国家必须有善法,但法的目的不在于禁绝、惩罚本身,而在于社会和谐、民生福祉的实现。故而,以民生福祉为旨归的真正的法律精神,需要见识卓越、奉身严谨的善人去贯彻、执行。有善人无善法,则没有规矩方圆;有善法无善人,则法或为空文,或反而成为舞文者的手段。司马光的这些思想何其深刻,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品读|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道德践行者

那么,《资治通鉴》对于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普通读者来说有什么阅读价值呢?

先讲一个《资治通鉴》编修团队的故事。司马光有位年轻助手叫刘恕。刘恕是擅长史学的年轻一代学者,也是司马光在主持科举时选拔出来的人才,所以他和司马光之间也有师生关系。刘恕为《资治通鉴》的编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司马光派他去一位藏书家家里看书、搜集资料。生活在宋朝的学者,必须用自己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搜索,碰到有用的材料,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为了尽量并尽快地掌握资料,刘恕工作很勤奋,焚膏继晷,最终因看书过勤而患上眼疾,几乎失明。

但刘恕一直很清贫。司马光离开开封去洛阳后不久,刘恕也去了今天的江西赣州地区任职。为了讨论《资治通鉴》书稿,刘恕北上洛阳去找司马光。当时天气已经转冷,刘恕却只穿着单薄衣服北上了。他微薄的俸禄除用于养家之外,就没有闲钱置办厚实的冬衣了。当司马光看到千里迢迢前来找他的刘恕只穿着这样一身衣服时,非常心疼。于是他拿出一件自己穿过的皮衣送给刘恕。刘恕推辞了一阵,感觉难却恩师盛情,就把这件皮衣带走了。司马光本以为这件事也就到这里结束了。谁知过了一阵,他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居然是刘恕把这件皮衣寄了回来。后来刘恕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英年早逝。司马光在纪念他的文章里讲了这件皮衣的故事,感叹道,刘恕连跟他关系最紧密的老师的一件旧皮衣都不肯要,可见他是何等清廉。

其实司马光立身清俭,自己也不宽裕。名望这么重、官阶这么高的重要人物,衣箱里也只不过两件皮衣而已。刘恕的自我约束,用今人的眼光看,简直是道德洁癖。但这样的洁癖,不正是浮华、烦躁的时代所缺少、所需要的吗?除了宏观政治局势的变化外,对修身立德、戒奢崇廉的强调,同样是《资治通鉴》的一大主题。讲刘恕的故事,是想揭示一点,为什么《资治通鉴》讲的道理有说服力,一千年来为人们所信服?因为《资治通鉴》的作者都不是虚伪的道德说教者,而是真正的道德践行者。唯其是践行者,他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才真正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司马光还有一位助手叫范祖禹。范祖禹从三十岁开始追随司马光编书,一直编到四十四岁那年《资治通鉴》完稿,这期间没为自己打过任何算盘。司马光自己呢?司马光在官方资助下主持编修《资治通鉴》,前后共十九年(这还没有算上之前司马光独自为编纂这部史书做准备工作的时间),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资治通鉴》修成后,司马光在洛阳共留下两大屋子的草稿。据见过这些草稿的黄庭坚等人说,这两屋子的稿子虽然都是草稿,但司马光的字迹笔笔工整,没有一个草字!这样一个执著、认真又甘于奉献的团队,才能完成《资治通鉴》这样伟大的著作。

(摘自《领导文萃》2015年12月上)

稿件来源:《今参考·政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