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周少虎:中医从瘀论治阳痿

周少虎:中医从瘀论治阳痿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9 01:44:06
阅读:
周少虎:中医从瘀论治阳痿

阳痿,现代医学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阳痿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根据国内多家报道,我国的40岁以上男性中,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率在40%以上。WHO预计到2025年全球受ED困扰者将达3.22亿。勃起功能障碍尽管不危及生命,但是它密切关系着患者的性伴侣关系、家庭稳定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二孩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现代医学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主要有口服PDE5抑制剂药物治疗、雄激素补充治疗、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疗法、尿道内给药、真空负压装置疗法、体外低能量冲击波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均有其适应症,也有相应的副作用,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治疗阳痿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阴茎勃起功能,更有利于改善调理患者的身体心理状态。

周少虎教授从医30余载,从事生殖男科疾病研究20余年,是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科主任、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岭南生殖男科专家,其男科患者遍及国内外,每日门诊量达到100人以上,在治疗男性阳痿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周少虎教授以经络学说、脏腑气血辨证为指导,认为血瘀是阳痿的最终病理趋势,故此,提出治疗阳痿从瘀论治的学术思想。以下,笔者对该学术思想做一阐述。

阳痿的病因病机


《内经》称阳痿为“筋痿”、“阴器不用”,至张景岳指出:“阴痿者,阳不举也”,始把本病定名为“阳痿”,并沿用至今。中医认为,但见阴茎“萎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三者之其一表现,便可诊断为阳痿。

中医对阳痿的病因认识,多责之肾虚、劳伤、肝经不利、外伤、情志抑郁等。如《诸病源候论》曰:“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灵枢·经筋》曰:“足厥阴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素问·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杂病源流犀烛》云:“又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阳痿不起。”《阳痿论》云:“跌仆则血妄行,每有瘀滞精窍,真阳之气难达阴茎,势遂不举。”

中医病机学理论认为, 阳痿的病机有肾气亏虚、脾肾两虚、肝胆湿热、气滞血瘀等。目前普遍认为,虚实夹杂是阳痿病机的普遍规律,脏腑功能改变以肝肾为中心而涉及其他脏腑。阳痿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肝郁、湿热、肾虚、血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互为因果。

中医“血瘀”理论


血瘀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不行,遏于经脉或脏腑组织之内;或血行脉外,不能及时消散和排出体外,而瘀积于体内某些部位的病理状态。瘀血指凝结不行或离经之血,是血瘀的产物。《说文》:“瘀,积血也”。《血证论》指出:“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素问·调经论》谓“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瘀血既是血瘀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疾病的致病因素。

血瘀学说是中医学理论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瘀血的形成发展,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原因进行认识。外因指,外邪入中,邪正相搏,壅塞经脉而成瘀。如《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内因指情志、年龄、饮食不节,均能致瘀。如《灵枢·贼风》曰:“卒然喜怒不节,则血气凝结”,《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僻为痔”。

此外,外伤、久病均能致瘀。瘀血的形成也可以是多种复合原因相互作用所致。瘀血一旦形成,停积于体内而不散,不仅失去了正常的血液濡养作用,而且可以导致新的病变发生。其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易于阻滞气机;(2)影响血脉运行;(3)影响新血形成;(4)病位固定,病症繁多。

 

阳痿与“瘀”的关系


传统医学对从瘀论治阳痿早有理论支持。《内经》中提到“去宛陈莝”、“疏其气血,令其调达”,是后世活血化瘀治疗的理论基础。《颜德馨医案》亦曰:“久病必有痕,怪病必有痕……,阳痿亦有瘀结伤肾者”。《临证指南医案》曰:“精滑阳痿……当从少阳以条畅气血。”、“七疝皆肝……百日之恙,血络必伤”。治疗必“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常以辛润活血为男科治法。

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 阳痿发生的病理基础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受损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从中医理论的观点认识,即血瘀的病理变化。随着现代医学对瘀血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被发现具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周少虎教授提出,血瘀不仅是阳痿的重要病机,而且围绕着阳痿整个病理变化过程,是阳痿的最终病理趋势,治疗上主张从瘀论治阳痿。

周少虎教授认为阴茎之兴举,有赖于血液充养宗筋。五脏之中,肝失疏泄,气郁日久;或闲逸懒动、膏粱厚味;或痰湿湿热,败精久留;或跌扑损伤,伤及阴部等,均可使瘀血阻滞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致宗筋失养,萎软不举而为阳痿。因瘀致阳痿者当以活血化瘀、通络助阳为法,方用血府逐瘀汤、丹足达络汤加减。常选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丹参、蜈蚣、地龙、紫梢花、牛膝、鸡血藤、郁金等。

医案举例


患者徐某,39岁,2016年1月10日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夫妻备孕二孩后逐渐阳事不举,或举而不久,难以完成。自服万艾可后阴茎能举,可以完成,然欠坚硬,停药不举。久之性欲下降,晨勃减少,夫妻感情不和。现伴阴囊坠胀疼痛,腰膝酸软,容易疲惫,纳眠可。查舌质黯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精血瘀阻,肾气亏虚。

治法:活血化瘀,益肾兴阳。

处方:丹足达络汤加减。

具体方药:丹参15g、蜈蚣2条、紫梢花5g、柴胡10g、当归10g、鹿衔草15g、地龙10g、巴戟天30g、淫羊藿15g、赤芍15g、仙茅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14剂。

复诊时患者诉阴茎勃起,阳事已兴,但自觉控制力稍差,无腰膝酸软、阴囊坠痛之感,但近来因工作压力大,睡眠欠佳。查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处原方基础上去蜈蚣、赤芍、当归,加金樱子15g、远志10g、牛大力3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连服10剂后复诊,患者诉阳事正常,诸症悉除,夫妻感情改善。复予原方7剂。

2个月后患者至诊室感谢,诉其妻已妊娠,现自觉无不适。

按语:韩善征《阳痿论》中描述:“人有坠堕,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盖跌仆则血妄行,每有瘀滞精窍,真阳之气难达阴茎,势遂不举。”患者勃起不举,阴囊坠痛为瘀阻经脉,气血运行阻滞,不容筋脉,故而不举、疼痛等表现。“久病多虚”,患者腰膝酸软、容易疲惫均为病程日久,肾气亏虚的表现。故处方中以蜈蚣之性走窜,通瘀达络,丹参一味功同四物,祛瘀通经,两者共为君药;当归、赤芍、地龙活血化瘀入络,助君药通经达络之力,为臣药;紫梢花理气壮阳,加淫羊藿、巴戟天、仙茅益肾兴阳,共为佐药;柴胡疏肝行气,气行则血行,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益肾兴阳以治阳痿之效。

 

结语

周少虎教授认为,由于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的双重特性,其本身的形成可与肾虚、气滞、痰湿、湿热等密切相关,故临床上从瘀论治阳痿时也应当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上在运用活血化瘀、通络助阳的药物时,可适当配合补肾、行气、化痰除湿清热等药物,有利于更好地治疗阳痿和调理患者的身体。临床上从瘀论治阳痿,我们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将来我们仍需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阳痿提供更好的科学理论依据,为ED患者及家庭谋福音。

  • 本文来源:《中国性科学》2017年09期。

相关推荐

  • 周少虎:中医从瘀论治阳痿

    紫梢花,阳痿,现代医学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阳痿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根我国的40岁以上男性中,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率在40%以上。

    美文欣赏
  • 什么才是养生?《黄帝内经》里有3句话,看懂之后百病不找

    黄帝内经养生,《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关于日常行为养生的重要论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素问》——第44 痿论篇(对照参考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一、《黄帝内经·素问》原文诵读、对照参考译文1、《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一篇上古天真论2、《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3、《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生气通天论4、《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6、《

    诗词赏析
  • 半分钟认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诗词赏析
  • 中国文化曙光升起之地—黄帝陵

    黄帝陵,仓颉雪天造字也可从这里探究真假,黄帝时期的文化究竟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从古至今,大型的祭祀一定要在这里举行。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原文

    黄帝内经txt,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之灵枢·本藏

    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黄帝

    诗词赏析
  • 半分钟认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养生如何养精、气、神

    皇帝内经,养不可盲目,“胡子眉毛一起抓”,更不可本末倒置。养生也有主有次,需要抓重点。在中医学看来,养生的关键是养精、气、神,毫不夸张地说,养生就是养精气神。 (1)养精。《内经》中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精华,一定要背下来

    黄帝内经txt,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