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书信,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

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书信,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26 09:16:39
阅读:

本文节选自《大明权力场》 出版机构:台海出版社

从后金进攻大明那天起,这个新兴的政权没有一天不想跟明廷议和。他们是想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获得更自由的贸易条件。努尔哈赤在打下抚顺后就希望跟明廷议和,但被万历皇帝所拒绝。天启二年(1622年),广宁之败后,努尔哈赤就提出议和条件:将辽河以西、大凌河以东作为缓冲区,后金为明廷附属汗国,明廷承认后金对辽河以东土地的占领,双方每年互贡,并开放民间贸易市场。

从天启二年(1622年)一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明金之间处于休战状态。努尔哈赤一直等着明朝方面派使来议和,结果不仅没有等来议和,反而是明廷在辽西大修关宁锦防线,乃至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偷袭耀州。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宁远明显带有以战逼和的意味。

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执掌权柄。皇太极依然奉行跟明廷议和的对外政策,但此时明廷上下根本没有考虑过此议。自从故宋灭亡后,明政权十分忌讳对外议和。当时间到了晚明,这一僵硬的对外政策仍旧束缚了大明王朝的手脚,从而牵制了帝国过多的资源。

蓟辽总督袁崇焕在这个方面无疑是个灵活者。他一直希望能通过议和方式来解决辽东问题。在皇太极上位后,他们之间便开始了书信往来。从崇祯二年(1629年)元月起皇太极就迫不及待地派郑信和任大良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去宁远见袁崇焕,商讨议和的事情。

七月初十日,皇太极派任大良携带给袁崇焕的回信前往宁远。皇太极的这封议和信比前几次写得更加详细,更加诚恳,以显示自己的议和诚意。皇太极在信中说道:

金国汗致书于大明国袁大人,我看了我派去的使臣带回来的信,你在信中说辽人祖先的坟墓都在辽东,让我归还辽东土地,我认为此议不妥。辽东之地乃是我们夺取的,并不是你们赐予的。昔日我们两国并没有间隙,和睦相处,你们占据九州万方之地,也太不满足了,还要掠夺我们的土地,私自划界三十里,不让我们越过,至此导致战端开启。老天爷辨别是非,将辽东之地赐我,所以辽东乃上天赐予我们的,怎么能归还呢?

自古以来,兴衰不取决于你们大国,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众人之天下也,天赐于谁,则谁得之。昔日大辽为天子,金太祖是大辽的属国,后来大辽皇帝不仁道,而金太祖乃正直之人,所以上天将大辽的辽东土地赐予金太祖,金汗予跟大辽和好,而大辽妄自尊大。后来大辽征讨金国,上天又将大辽之地赐予大金,天赐之地,大金岂能复归还大辽。后来金帝不道,上天将大金西边的土地赐予大元,元太祖派遣使臣议和,金国将使臣羁押,后来上天又将大金土地赐予大元。天赐之地,大金岂能复得乎?后来大元悖逆不道,大元被明太祖取而代之,如果蒙古人向大明索要土地,岂能还之?

至于你在来信中质问我们为何要征朝鲜,这就更荒谬了,历史上一直是朝鲜在征我们,将我们的先人从鸭绿江以南赶杀到鸭绿江以北,朝鲜征了我们那么多次,我征一次有何不可?再说了,我征朝鲜干你们明国什么事?

辽东虽然有小民遗骸,但难道没有大汗和诸贝勒的坟墓,我向以忠心相处,而万历帝不容,无故欲伐我,迫不得已,告天征之。若不被迫,我等小国岂敢征讨大国耶,天不问国之大小,但论事之是非,故以辽东、广宁地方赐我,若非天赐,辽东、广宁诸坚固之城,及数万之兵守之,即以我少数之兵士,何能克之?自古以来,各国相善则敬之,相恶则报之,此皆自然之理,大人之所知也。我愿罢兵,共享太平。

尔国官员文士都可以向尔帝进言,然而你们都视尔帝如在天上,你们自己又将自己看作是神,总是拿议和不能跟你们的皇帝说来搪塞,又拿议和不合你们大臣的心意来推脱,不让我们的信使直达京城面见皇帝,总是就地遣返之,这比当年大辽欺负大金尤甚。今诚心遣使,切盼大人复言。另外,上回虽然没有议和成功,但仍旧优待我使臣并遣返,今特此致谢。

皇太极这封书信可以说写得声情并茂、有血有肉、声泪俱下,读之让人感慨不已。由此可见皇太极极高的汉学修养。他首先驳斥了袁崇焕让他归还辽东一说,接着重点指责袁崇焕从中作梗,不让他的信使直接抵达京城面见崇祯皇帝,从而导致明金之间一战再战。

正月十六,袁崇焕让赵登科携带回信给了皇太极。袁在信中说道:

奉帝命巡辽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书于汗陛下:今观汗复来之信,才知道大汗顺天造福的善心,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心,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两国兴衰均在于天,虚假何用?只是十载军旅,一旦罢之,虽奋力为之,也不是三四人所能胜任,三言两语所能了结。白喇嘛我见过两次,请再思之。

到了七月十八日,皇太极的回信就来了。皇太极在这封信中措辞强硬。

金国汗致书于大明国诸臣:我欲息兵以享太平,曾屈尊遣使议和。据闻尔兵部不愿和好,仍愿再战。尔等出能御敌,入能治民,但我每次发兵兴讨,尔等军士被杀,人民被掠,尔等出而不战,袖手坐观;我欲修好,尔等毁坏和议,不念将士军民之死伤,更出大言,导致战争不息。尔等若想和好而我不从,导致起兵端,我民被杀,则非尔等杀之,乃是我自杀之;但是我欲和好,而尔不从,致起兵端,尔民被诛则并非我诛之,乃尔自诛之也。

通过七月十八日这封信可以看出皇太极已经对袁崇焕打的太极拳厌烦了。在前面来往的书信中,袁崇焕一直说议和的事情必须让边臣来谈,让阁臣参与进来不妥当。而皇太极不想让袁当中间人,他想让袁将书信直接呈递崇祯皇帝。但袁崇焕议和乃是私下议和,况且当时的大明根本没有议和的政治氛围,谁谈议和就是死路一条。皇太极根本不知道这点,反而被袁崇焕不断地忽悠。

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入京的时候曾经跟内阁阁臣钱龙锡、兵部尚书王洽商讨过此事。钱龙锡、王洽皆不同意议和,关键是议和跟明王朝的对外政策不符。若非最高统治者做出此决定,其他大臣皆不敢提及此事。

但袁崇焕显然对此很热衷。他清楚地看到以明王朝当时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战胜后金,唯一的出路就是议和。所以在努尔哈赤逝世的时候,他便派喇嘛去吊唁,跟皇太极商讨议和的事情。但他自己又做不了主,所以一直在跟皇太极打太极。他希望在让崇祯不知道的情况下,能够以他边帅的身份跟皇太极达成私下里的议和。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去双岛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也正是给私下里议和扫清障碍。因为毛文龙手下的东江军时常骚扰后金。但皇太极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的议和。他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通过贸易获取所需要的物资。

刚果花园认为,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对袁崇焕议和的诚意产生了怀疑。他想带兵绕过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将议和的意思直接告诉崇祯皇帝。

这个时候后金境内的饥荒已经由不得皇太极继续拖延下去了。他急需议和成功,这样好用后金境内的人参、貂皮、东珠来换取粮食、布匹。

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书信,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