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7 23:50:37
阅读: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题解】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中心: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原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江南一带生长着的丹橘,经过严冬仍然碧绿成林。

哪里是因为江南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的本性。

本来可以推荐给嘉宾,无奈阻隔太多路途遥远。命运决定了遭遇,循环的天道无法追寻。

世人只说种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荫凉吗?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赏析】

这首哲理诗是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耽于政事,贬斥张九龄,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朝政日益腐败。张九龄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愤懑不平,便采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了《感遇》十二首,这里其中的第七首。本诗借橘喻人,感叹自己空怀报国之才无用武之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排挤的抑郁心情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一带生长着一种奇异的丹橘,经历严冬橘林依然枝叶苍翠,郁郁青青。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难道这是因为那里地气和暖使然?原来是这种橘树自有凌寒傲霜的本性。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款待贵宾与亲朋,这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当之无愧,怎奈一路上山高水深,运送它交通不便。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唉!这大概就是命运了。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世人都喜欢栽种桃李,其实这丹橘的果实不但可以款待宾客,而且四季长青,终年绿荫葱茏,哪一点不如桃李呢?

本诗以橘喻人,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也有贤人一样的高尚品质,但不被人识,只能抑郁不平。全诗平淡自然,语言温雅醇厚,设喻贴切,抒发胸臆圆转自如,愤怒哀伤不露痕迹,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与想像的空间,故历来为人称颂。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点评】

读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诗人借赞颂丹橘,示高尚品质,张九龄《感遇·其二》深度翻译赏析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帧《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