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6 20:10:40
阅读:

​蒙古早期的十三翼之战,是指铁木真称汗(不是后来的成吉思汗)之后,札木合组织了十三路大军进攻铁木真,而铁木真同样组织了十三路大军抵挡札木合。

十三翼之战规模巨大,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据说有六万(扎木合一方三万,铁木真一方三万)。

这个数字水分比较大,要知道在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他的总兵力估计也就在十万左右。十三翼之战只是蒙古内部火并,外界还有四大部族并存。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怎么会有六万人呢?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蒙古内部而言,这种规模的战争也是非常罕见的。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十三翼之战似乎打得稀里糊涂,以至于这场战争谁胜谁负,我们都搞不清楚。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在中国传统史书《元史》中,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是札木合。只不过札木合在胜利之后,架了七十口大锅活煮俘虏。

因为这种残暴的行为令札木合大失人心,所以札木合虽然取得了十三翼之战的胜利,却是虽胜犹败,许多人都纷纷投靠失败的铁木真。

在波斯人写的《史集》中,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是铁木真。是铁木真架起七十口大锅活煮俘虏。但对于铁木真的这种残暴行为,大家却没有什么表示:煮就煮了吧!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史书中,竟然有这样大的差别?

更神的事还在于:在蒙古人写的《圣武亲征录》中,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同样是铁木真,但他并没有架起七十口大锅活煮俘虏,是札木合在失败逃走的路中,因为缺粮,所以才架了七十二个大灶烹狼为食。

三方三种说法,谁正确呢?除了上帝之外,凡人是无法知道的。

但无论是铁木真也好,蒙古征服者也罢,在中国传统史书中的形象,与西方史书中的形象可谓天差地别。针对十三翼之战的不同描述,只不过是这种差别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

在中国传统史书中,铁木真虽然不是什么以德服人的楷模,却也谈不上什么恶人。如果人们愿意把他当英雄看,他还真有那么几分英雄样。

在波斯传统史书中,铁木真就是一个恐怖的征服者,更是一个狰狞的恶魔。他所过之处,那就是一片狼藉和哀号之声。

为什么同样是铁木真,同样是蒙古征服者,在中国传统史书中与波斯传统史书中,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显然应该从他们各自文化上寻找原因。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铁木真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通常并不太邪恶,因为中国人看到的铁木真,只是一个沦落底层的贵族少年,最后白手起家成为成吉思汗。从英雄传奇的角度来看,这种写法非常励志。

铁木真的整个少年时代,似乎都在受别人欺负:自己被人俘虏,差点被杀,被一家善良的人营救;一大家子人穷得只剩下八匹马,最后还险些被人偷走;刚结婚没多久,老婆又被人抢了;好容易时来运转,在干爹和义兄的帮助下抢回老婆,却又在不久之后,被嫉妒自己的义兄打得落花流水……

这样一写,显然拉近了铁木真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种忍辱负重的英雄,也非常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后来的铁木真也一直以忍辱负重的英雄形象出现,因为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被迫应战,很少主动进攻别人。

最初为了报杀父之仇,他才与金国合作,把塔塔儿部揍了一顿;他大爷爷一家人(主儿乞氏)公然欺负他,他只能被迫还击;札木合看到他势力越来越大,又率领一大票人来攻打他,他再次被迫还击,终于把札木合打得大败;王罕父子阴谋害死他,他又只能被迫还击,于是把王罕也打得大败。

统一蒙古之后,蒙力克的儿子打了铁木真的二弟,逼他的幼弟下跪,他只能无奈还击;为了让蒙古部族摆脱受金国奴役的地位,他又领着大家攻打金国;他一心与花拉子模友好相处,但花拉子模无故杀害蒙古商人;铁木真不想把事弄大,派使者和平解决相关问题,花拉子模又杀了蒙古使臣,于是铁木真被迫西征……

说起蒙古大军征服中原时,中国传统史书是这样记录的:“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木华黎曰:“善。”下令禁无剽掠,所获老稚,悉遣还田里,军中肃然,吏民大悦。兵至滏阳,金邢州节度使武贵迎降,进攻天平寨,破之。遣蒙古不花分兵略定河北卫、怀、孟州,入济南。严实籍所隶相、魏、磁、名、恩、博、滑、浚等州户三十万,诣军门降。

蒙古大军在征服江南时,忽必烈说:“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

以上内容全部是中国方面的史料,大家看看这些史料,铁木真也好,后世的蒙古征服者也罢,哪有半分狠相?分明是白莲花一朵啊!

这是事实吗?当然不是事实,我们再看看波斯人笔下的铁木真和后世蒙古征服者。

在波斯史书中,铁木真有两大名言。

第一句名言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人、放火、抢钱、强奸别人妻女。

说得文雅点,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抢劫敌人的牛羊和财产,当着男人的面,和他的老婆女儿发生点不可描述的事。”

第二句名言是:我为什么要杀你们?因为你们有罪。你们也许要问我,你们到底犯了什么罪?那问上天好了,如果你们没罪,怎么会遇到我呢?

说得简单点,你们能遇到铁木真,本身就证明你们上辈子没干好事。否则,仁慈的上天怎么会让你们遇到恶魔一样的铁木真呢?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能否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史书一直在美化铁木真,而波斯史书一直在丑化铁木真呢?

答案显然不是如此。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对于世俗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国人而言,铁木真说出这两句经典名言,只能证明他是一个恶棍,而且还是一个喜欢强盗逻辑的恶棍。

对于宗教文化比较发达的西方人而言,铁木真的这两句经典名言,就充满了一种妖异而荒诞的魅力。其实,细看历史上的那些伟大宗教,都带有这种妖异而荒诞的魅力。

大家信了半天宗教和神灵,底层老百姓真得到了自己希望的一切吗?显然没有。

宗教说众生平等,结果呢?当地普遍存在种姓制,更有贱民;宗教说要有爱,结果呢?中世纪被称为世界上最黑暗的时代;宗教说信我者得永生,结果他们等来了铁木真。

面对这种可悲的事实,大家不禁会问一个问题:一旦出现类似于铁木真这样的恶魔,宗教能保护我吗?显然不能。如果宗教能保护我,又怎么会派出铁木真为祸人间呢?

他们跪在地上祈求神明,那些高高在上的泥胎木偶却无动于衷,只用悲悯的眼光看着这些可怜的信徒,却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如果遇到一个传说中的二杆子,他肯定会拿着铁镐,站在神像的面前恐吓神灵:老子信你信了那么多年,你却在关键时候跟个没事人一样。你今天要是不给老子一个说法,老子先把你的脑袋刨烂!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个军阀看到自己的地盘连年干旱,百姓到龙王庙求雨无果。面对这种情形,军阀直接把大炮架在了龙王庙前:老子限你在三天之内下雨,如果敢不听话,老子就轰平你的窝!你还别说,第二天就下雨了,看来神灵也是欺善怕恶的。

可问题是,并不是每次恐吓神灵都能有好结果。更关键的是:如果大家都玩这一套,神灵的尊严何在?

在这种背景下,神灵在人间的代表自然会站出来伸张正义,劝说这类二杆子别冲动。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其实与铁木真的第二段名言似曾相识。

铁木真为什么要杀你们?因为你们有罪。你们也许会问,你们到底犯了什么罪?那只能问你们自己。如果你们没罪,神灵怎么会让你们遇到铁木真呢?就算你们这辈子没犯罪,上辈子呢?上上辈子呢?遇事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总强调客观理由,更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能埋怨神灵!

如果这种说辞能成立,那么铁木真就是神灵派到人间的代表,代表上天执行正义的审判。如果你对铁木真不满,就是对上天不满。这样一解释,大家心里的疙瘩算是解开了吧?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一大堆,却始终没有讲到今天的主题十三翼之战,不是我不想说,而是不同史料不同记载,我该怎么说呢?没法说啊。

对此,我只能向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中国史书把铁木真写得像英雄,波斯史书却把铁木真写得像恶魔,这两种写法的背后,是双方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

中国史书认为,铁木真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由于札木合残暴不得民心,所以铁木真虽败犹胜,反而获得了许多人的效忠,此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波斯史书认为,铁木真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神灵,所以他能够获胜,更能干出骇人听闻(活煮七十个俘虏)的事,却可以在神灵的庇佑下免受指责。

关于中国史书的那一套,相信大家都见多了,今天我贴几段波斯作品《史集》中的原话,看看他们是怎么记录十三翼之战的。

“在最高真理的佑助下,成吉思汗用这十三个古列延歼灭了敌人三万骑兵。在成吉思汗的幸福阳光照耀下,敌人象尘埃消失天空中般消散了。

在那个地方的河岸上,有一片树林,成吉思汗驻扎在那里,下令在火中架起七十个锅,在锅里将被抓住作乱的敌人活活煮死。照烈克惕部害了怕,马上屈服了。”

在写铁木真称汗(不是后来的成吉思汗)前的历史时,《史集》是这样说的。

“他很不得意,直到最后这二十八年过去后。最高真理才使他获得了力量,帮助他,使他事业转向上升和愈来愈顺利。”

对于宗教文化淡漠的中国人而言,这种记载是不可思议的。他不仅不掩饰铁木真的残暴,反而歌颂这种残暴,认为这是神灵的旨意,有一点“雷霆雨露均是神恩”的意思。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双方写法虽然不同,但内核却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在吹捧铁木真,只是吹法不一样而已。

比如说铁木真的两句名言,在我们看来十恶不赦,但在波斯及西方看来,却是能代表神灵的警示,等于把铁木真摆在了“神灵代言人”的位置上。

一直以来,总有人问我怎么看待铁木真的这两句名言,我今天写的这篇文章,算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的铁木真名言,不过是一种波斯思维(或西式思维)的另类吹捧而已,绝不是什么贬低,更不是什么秉笔直书。

大家之所以会误解这两句话的原意,是因为大家对于宗教文化不了解所导致。正是基于双方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记录十三翼之战的时候,双方的笔触自然也不同。

其实,铁木真也好,蒙古军队也罢,在东西方的史书中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我们很难说哪方史官的记录更真实、更客观。

札木合发动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正面对抗,双方谁胜谁负?不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