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你知道《西游记》中紫阳真人的原型是谁吗?央视《国宝档案》讲述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问道传奇

你知道《西游记》中紫阳真人的原型是谁吗?央视《国宝档案》讲述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问道传奇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08 07:14:37
阅读:

你知道《西游记》中紫阳真人的原型是谁吗?央视《国宝档案》讲述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问道传奇

HEADLINES 2017年6月30日专电(By 陆文华)6月28日,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播出《问道传奇之紫阳真人张伯端》,讲述了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的传奇故事。

这块高约3.8米、宽近1米的清代道观石碑,现存于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东湖石刻碑林内。您可别小觑了这块石碑,其碑文出自清雍正帝御笔亲书,记录了出生于临海的一位道教真人——紫阳真人张伯端。

《西游记》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中,有位大罗天上的紫云仙下凡为朱紫国王后解魇。这位仙人正是紫阳真人张伯端。他给金圣娘娘一件满是毒刺的仙衣,唤作“五彩霞衣”,助她不至于被赛太岁玷污。

小说《西游记》中的紫阳真人法力高强,历史上真实的张伯端究竟是何方神圣?雍正帝为什么会为他亲手书写碑文呢?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浙江临海人。道教南宗始祖,即道教紫阳派祖师,尊为“紫阳真人”。张伯端所著《悟真篇》,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黄庭经》等为古代中国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至今流传世界各地。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家名人大多成名不晚,东晋著名道士葛洪35岁就写成道教典籍《抱朴子》,全真道开创者南宋的王重阳50岁开始收徒授业;而张伯端直到80多岁时才悟道成名。那么,他的修道之路为什么走得如此不顺呢?

张伯端自幼博览三教经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但与大多数年轻时就潜心修道的人不同,他前半生投身官场,在台州府当刀笔吏,一做就是40年。张伯端60多岁时,突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弃官潜心修道,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令他一朝醒悟?

踏上修道之途的张伯端开始了随遇而安的云游生活,直到80多岁,却始终无法领悟真谛,直到他遇到一位指点迷津的高人。他又是谁呢?

清《临海县志》记载,张伯端“……性嗜鱼,在官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嗜鱼戏匿之梁间。……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乃喟然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曰:‘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衍。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经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

张伯端谪戍岭南,曾跟随陆诜入成都,后遇仙人刘海蟾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因丹法“三传非人,三遭祸患”,遂萌发著书之意,于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在临海著成《悟真篇》,传道天下。《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之后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其丹经地位与《参同契》相媲美,可谓同为丹经之祖,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被奉为道家必修之课。

张伯端晚年归隐临海百步岭,潜心修炼。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99岁高龄的张伯端因“天炎浴水中”,趺坐而化。百步乡里在其羽化处刻“紫阳化身处”,改村名为“仙人村”,沿用至今。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台州郡守叶筑改城内黄牛坊桥为“悟真”桥,以纪念张伯端。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台州府推官张滂在百步修建紫阳庵,并重修碑石,题曰:“重修紫阳题诗碑记”。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朝廷下诏于临海县城关张伯端故居处和城北百步岭张伯端仙化处建紫阳道观,并兴修城内悟真桥、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

清《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十九辑:“臣思紫阳真人显迹神奇,葛仙翁历着神异,皇上圣心既有愿力,此即两仙运会重兴之期。诚如圣谕,宜为整理振兴,以志千古之盛。所有台州府城之紫阳楼当复旧观,元坛庙应为移建;悟真桥、坊俱宜兴修。”

此奏折所奏之事,源于雍正帝“梦一天台山道士乞住居地”。据民国《临海县志》卷三十五记载,雍正帝“下抚臣查访,时天台桐柏宫方被豪族占据,嚣讼多年。抚臣上其案,乃命工部主事刘长源来山督造,抚臣别委朱观察伦瀚同监人工。以用诚故居在璎珞街,又俗传百步溪为用诚羽蜕处,两处各建观宇,竖御制碑文,天章焕烂,辉映江山。”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朝廷敕封临海县人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七月,雍正帝为已奉敕入藏的张伯端《禅仙语录》御制序文。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二月,临海县紫阳道观新建竣工。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三月,御书《道观碑文》“雍正十二年二月经理告竣”勒石立于临海县紫阳道观内。

临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迹、风景名胜众多。紫阳街横贯临海古城南北,这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之一,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见证着临海千年古城的兴衰史。

紫阳街最初有街无名,后来为纪念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定名“紫阳街”。紫阳街较好地保留了唐宋坊巷格局,肌理依旧,坊墙尤存,其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沉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形成独特、精深的紫阳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