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06 20:55:33
阅读:

在我国的成语宝库中,有些看上去就不像是成语,反而像是俗语。比如四分五裂,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成语。所谓“更像成语”,至少是要出自正规史书的原文(大意),比如出自《史记》的“背水一战”、出自《三国志》的“推心置腹”。实际上,看上去不像成语的“四分五裂”,出自《战国策-魏策一》。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四分五裂这个成语与战国时魏国的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战国七雄中,生存环境相对较好的有三个诸侯国,分别是秦、齐、楚。秦国位于黄河以西的陕西地区,北面和西面都没有强大的敌人,南面虽有巴国与蜀国,但实力与秦国根本没法比。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灭了蜀国,占有了巴蜀地区,秦国变法后实力更加强大。三面无强敌,秦国就有条件把重兵集中在东线,也就是北起黄河,中约至函谷关,南约至武关(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境内)一线。因为只需要重点防一条线,无论是防赵、防魏、防楚,秦国的战略压力都不大。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楚国与秦国类似。楚国的南方是没有什么敌人的,能吃掉的都吃掉了。楚国的东线,只有早已没落的越国,不足为患。楚国的西线只需在武关防御秦国,在北线防御魏国。楚国的北线还有韩国、宋国,但都是小国,同样不足为患。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齐国占据山东省大部,北与燕国接壤,西与赵国接壤,西南与魏国接壤,南与楚国接壤,看似压力很大,但燕国实力一般,燕将乐毅灭齐(齐后复国)的辉煌,也被历史证明只是“一个意外”。赵国、魏国、楚国都能够给齐国带来巨大的压力,但赵国与魏国处在四战之地,还要同时应对秦国、楚国,不可能把所有战略力量都用来对付齐国。而齐国的北面与东面都是大海,没有敌人,因此齐国的防御压力也不是很大。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燕国实力较弱,但燕国的北方也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匈奴还没有崛起),与燕国接壤的齐国,赵国还要分兵防御其他强国,因此燕国的生存压力也不是特别大。

赵国北邻燕,东邻齐,南邻魏,都是强国,但赵国的北部还没有太过强大的敌人(匈奴还没有完全崛起)。当时的匈奴带给赵国的压力并不大,公元前244年,赵国还大破过匈奴。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而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一向被认为是七国中最弱的,有人甚至认为韩国没有资格列入战国七雄。韩国虽然处在四战之地,四面皆强敌,但韩国的存亡,不会影响到战国大势的走向。

魏国堪称是战国七雄中生存环境最为恶劣的了。当然,要承认,在战国早期,魏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战国早期,魏国支持李悝变法,废除落后的土地制,行法治,让魏国在诸侯中脱颖而出。之后,一代名将吴起来到魏国,为魏国打造了一支横行天下的魏武卒。魏武卒在吴起的率领下,将西线的秦国打得鼻青脸肿。秦国在黄河以西(今陕西省与山西省的界河南端)的数百里地盘,被魏国夺走。河西之地紧邻关中,对秦国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如日中天的魏国衰落的标志,是发生于公元前341年的那场战争,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马陵之战,齐军在田盼、孙膑的指挥下,全歼魏国主力,射死魏国大将庞涓。从此,魏国中落,不再是天下霸主,但实力依然非常强劲。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魏国控制河西,对秦国造成威胁,所以秦国不惜代价也要夺回河西。从公元前366年开始,秦国就着手收复河西之地。这场战争打了整整37年,直到公元前330年,秦国才收复河西。

魏国失去河西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东、西、南、北四境,均无险可守。魏国此时的地盘,基本上是黄河(陕西省与山西省的界河南端)以东,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河北省邯郸市以南,山东省菏泽市以东,河南省漯河市以北。需要说明的是,韩国的疆域北端,包括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也就是说,从魏国国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到黄河东岸的蒲坂(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以西),只有一条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的狭长通道可走。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魏国主体部分的最西线,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州往南不远,就是当时韩国的国都新郑。魏国的地理环境,用来张仪的话说,就是“地四平”,魏之四面皆平坦地带。

公元前317年,张仪为了推行自己的连横之策,来游说魏襄王魏嗣。张仪对魏襄王说:“魏居天下之中,为诸侯四方通达之地,没有名山大川为之天险。韩国国都郑至大梁,不过二百余里,不要说骑马,就是步行,大部队很快也能跑到大梁去。”张仪要吓唬魏襄王,自然要把形势说得让魏人直起鸡皮疙瘩。但在整体上,张仪说的并非夸张。魏国在北边有强大的赵国,赵、魏之间约以漳水为界,地势低平,赵兵如果南下侵魏,是比较方便的。魏国在东方最强大的敌人无疑是老冤家齐国,齐、魏之间约以今山东菏泽一带为界,这里地势也不高,齐兵如果顺势攻魏,会让魏国防不胜防。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魏国的南线,楚国已推至河南省漯河市一线。咱们再看河南地形图,河南南部的漯河——周口附近,多是地势平坦的平原,利于楚军向北平推。魏国西线,虽然有韩国作为魏国防御秦国的战略屏障,但韩国实力太弱,能否挡住虎狼之秦实在是个未知数。一旦让秦军突破黄河防线,向东推进至酸枣(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北),距离大梁不过一箭之地,魏国还怎么守?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魏国四面皆有强敌,这意味着魏国的总兵力需要分成相对平均的四部,北御赵,东御齐,南御楚,西御秦。张仪仗着这一点,就吓唬魏襄王:“大王不与秦联合,四面皆有大敌,赵攻魏之北,齐攻魏之东,楚攻魏之南,秦、韩攻魏之西,请问大王,你如何防御?如此形势,既四分五裂之道也。”

四分五裂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相关推荐

  • 成语“四分五裂”是怎么来的?与战国时的魏国有关

    战国策魏策,在我国的成语宝库中,有些看上去就不像是成语,反而像是俗语。比如四分五裂,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成语。所谓“更像成语”,至少是要出自正规史书的原文(大意),比如出自《史记》的“背水一战”、出自《三国志》的“推心置腹”。实际上,看上去不像成语的“四分五裂”,出自《战国策-魏策一》。

    美文欣赏
  • 美髯公关羽

    美髯公,关羽其人,至今声誉遍及海峡两岸以至海外华人聚居区。《三国演义》的关羽,乃是一个放大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关羽,是单身来到涿州(今属河北),以后紧跟刘备(中途仅几个月在曹操麾下)奋斗了三十七八年。

    佳句赏析
  • 《鬼谷子》其书,真实作者是谁?

    鬼谷子的作者,《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阐述了游说理论、策略和手段,是纵横捭阖术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被后人称为“旷世奇书”。

    诗词赏析
  • 《孟子》七篇解读|孟子其人其书

    孟子简介,编者按理解和诠释好经典的思想,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是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更是传承转化、应用普及的关键。

    佳句赏析
  • 中国历史上号称“百人斩”的四大猛将,除了项羽还有谁

    猛将百余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十几个朝代的更迭,才发展成今天的世界强国。而有人曾经总结过,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就是一群古人的打架合集,这话说的不无道理。古代的时候,皇帝作为了,跟外人干,搞民族之争;皇帝昏庸了,跟自己人干,搞皇位之争。

    佳句赏析
  • 《鬼谷子》究竟是本什么书,作者的两个徒弟纵横天下却死于内斗

    鬼谷子的作者,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

    诗词赏析
  • 都听过鬼谷子,他到底是谁?有什么贡献?什么著作?什么影响力?

    鬼谷子,都听过鬼谷子是吧,那他到底是谁?有什么贡献?什么著作?什么影响力?您能一一道来吗?我告诉您,鬼谷子是个被严重低估的。。。中国古人!鬼谷子真名儿~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华夏族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

    诗词赏析
  • 利益维持下的友情,张耳陈馀感情崩塌探究

    张耳陈余,秦末汉初诸侯并起的时代,张耳和陈馀两个人的感情往往为人所称道。二人皆是魏国名士,秦灭六国后以千金通缉张耳,以五百金通缉陈馀。

    美文欣赏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郭嘉根本没那么厉害

    郭嘉遗计定辽东,公元207年,郭嘉协助曹操打完袁绍后,病逝于柳城,同年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草庐出山,所以有很多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诗词赏析
  • 鬼谷子简介

    鬼谷子的作者,鬼谷子简介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