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里的新年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里的新年俗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5 13:37:12
阅读: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漫子)一卷红,几许墨香,年味儿飘荡;孩子们簇拥在案旁,看长辈以墨蘸满憧憬、在正丹纸上勾勒对来年的寄望。

中国春联,以及其中的平平仄仄,流传了千年。今天,它又有怎样的新风尚?

春联里的“全家福”

如果说,置年货、挂春联、挑灯笼是中国春节的标配,那么自制春联就是深圳“90后”工程师梁婷珺一家的春节标配。

腊月二十九,梁婷珺遵照童年时爷爷的教诲,在条案上铺好正丹纸,研墨、构思,一字一句工整成联,一笔一划着墨书写。姑姑、姑丈在她身后,姐弟和爸妈围在她左右,猜测着下联。

平日里一家人各奔东西,年关时候才能相聚。写春联,无疑为每次的团圆做了媒,“红对联挑起来,才觉得年真正开始了。”梁婷珺告诉记者,“爷爷说‘无联不成春’。”

关于春联,梁爷爷留下的讲究和说法还有很多。比如,正大门四字联,次大门五字联,小门七字联,堂联为十一眼或十三眼。他还说,是南迁而来的客家人,把中原的春联文化带到了南方。

“不能小看写春联、猜字谜、挑花灯等祖辈留下的文化,这些是我们的财富。”爷爷去世后,一家人手写春联的习惯一直保留下来。算起来,每写一次春联,就是一幅团圆的全家福。

一家人搬出文房四宝,展开红纸,对对子、写春联、交换春联的过程,给新春佳节添了些许仪式感。“一笔一划,你一言我一语,放慢了生活的节奏。我们都很珍惜每年的这个时刻。”

对梁家来说,春联意味着团圆和传承。

春联里的“生意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80后”李超当年在小学语文课上学习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时并没有想到,可以从“旧符”“新桃”里掘出生意经。

从2016年底到2017年1月,每天都有很多人从李超的淘宝店里“订制”春联。李超介绍,以前自己的淘宝店主要依托家乡货源,做些宣纸和墨汁生意,自从去年有人通过“旺旺”问他,可不可以找人手写春联时,李超发现了新的商机。

“现在人们想法也多,不再喜欢千篇一律、老式的机打春联,而是喜欢贴些特别的、或者干脆自己对春联。”李超开始着手寻找能写字儿的人。

张福忠是李超的远房亲戚,是当地乡镇医院的一名医生。因为字写得秀气、漂亮,每逢过年、或有人结婚时,总有街坊、朋友找他写“福”写“喜”、写对子。

“一顿酒之后,张福忠答应帮我忙,说写写试试。”作为回报,每写一百幅春联,李超也给张福忠包个红包。

他们俩都没想到的是,订单越来越多,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好几百个。从去年10月份开始接单,到年前一周,张福忠已写了近万幅。“托互联网的福,全国各地的人,家里都能贴上我写的春联。”

更让张福忠兴趣盎然的是,从全国各地“飞”来的订单里,许多网民自创的春联妙趣横生。“紫燕衔春,染绿风儿萌哒哒;金鸡报晓,啼红日子乐呵呵”“梅花香自苦寒来,职称考试门门过”……

不少收到春联的买家很满意,专门点评春联上的字儿写得好。张福忠笑笑说,“我这新的一年更得好好练字了!”

春联里的中国之美

“80后”英国白领玛丽,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工作。除夕前夜,她收到了中国朋友寄来的春联。

“似剪春风裁画卷,如歌日子唱鸡年。”尽管不能确切明白含义,但借助电子词典,玛丽可以流畅地读出上下联。

她按照朋友的“提醒”将上下联贴到大门两侧,马上自拍,并发给远在曼彻斯特的爸妈。“哈哈,我知道春联,它相当于我们圣诞时家家户户门脸上的冬青花环(Holly Wreath)。”

一次在北京语言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她得知春联是楹联的一种。简明的语句,精妙的词汇,优美的韵律,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成就了春联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玛丽告诉记者,一次去东南亚的旅途中,她在越南中部一个小地方,见到当地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带着孩子到寺里,求僧人在红色的“对联纸”上竖写汉字。“好像也是2月初,虽然当年的我还不识汉字,但我知道那对母子将这作为一种祈福的方式,把吉祥和祝愿带回家。”

来到中国四年多,如今玛丽对汉字和汉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汉字是很迷人的文字,我喜欢与汉字有关的艺术形式。”在她看来,汉字与英文不同,一个字有可能有多个含义,由字组成的春联给人一种神秘、玄妙的感觉。

“郑老师告诉我,许多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春联里面,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更含有‘和’的中国精神在里面。”

提到春节计划,玛丽兴奋不已。“去年我在中国朋友家尝到了手工饺子,今年我们约好去逛庙会。我会在今年的春节里慢慢体会这些中国之美。”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里的新年俗

相关推荐

  •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里的新年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华社北京1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漫子)一卷红,几许墨香,年味儿飘荡;孩子们簇拥在案旁,看长辈以墨蘸满憧憬、在正丹纸上勾勒对来年的寄望。中国春联,以及其中的平平仄仄,流传了千年。今天,它又有怎样的新风尚?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