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4 01:54:52
阅读:

自古以来总是会用红颜祸水来形容贻误国家的女子,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两位别具美色的夫人。

人们以美艳花朵中的美蕊相比,称她俩为花蕊夫人:一个王建宠爱的妃子。费花蕊满庄俊秀,国色天香,才色俱佳,以才取胜,是后蜀主孟昶的夫人。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徐花蕊:前蜀高祖王建淑妃唐僖宗入蜀的权宦田令孜,得到僖宗的信任。

公元888年,唐僖宗去世,昭宗即皇帝位。昭宗委韦昭度为招讨使、王建为行营诸军都指挥使,统兵十万征讨成都,并建永平军,委王建为节度使。成都攻克后,王建成为成都尹、检校司徒。公元903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自立为帝。

徐花蕊是成都人,父亲名徐耕。徐耕有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人。王建占有蜀地以后,慕徐氏二女美名,纳两姐妹入宫。两姐妹王衍,进封贵妃,她便是徐花蕊。王衍封郑王,立皇太子,继王建之后即皇帝位。徐花蕊的妹妹封淑妃,也生下一个儿子,授封王爵。

两位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蜀后主孟昶虽然是亡国皇帝,但在短命的五代十国王朝中,他统治的时间最长。

孟昶本名孟仁赞,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以聪明懂事、知书达礼深受父皇喜爱,历任检校太保、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孟知祥去世前几天立孟昶为皇太子,遗诏大臣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辅政。孟昶即皇帝位年仅16岁。

孟昶治政颇有成效,但后来沉湎声色之中,而忘了富国强兵,不顾国家安危。孟昶喜好美色,潜心享乐,日夜寻欢。每年孟昶要广选美女入宫。广政六年,公元 943年,孟昶下令大选天下女子,凡年13—20岁的女子都在入选之列。百姓吏民骚动,人们纷纷将适龄女儿出嫁,称为惊婚。

费花蕊自小就以秀美闻名乡里,后才、色并重,选入后蜀深宫。孟昶见费氏有惊艳姿色,才艺出众,大加宠幸,称她为花蕊夫人。孟昶日夜陶醉在花蕊夫人的美色之中,纵情享乐,不能自拔。

费花蕊博学多才,最长于写宫词。后蜀宫中宫词盛行。孟昶在费花蕊的艳歌丽赋、脂粉香阵中神魂颠倒。后蜀陷入繁荣和奢靡之中。孟昶过着放荡的生活,连便壶也要用七宝装饰。公元965年,宋军大举南下,孟昶走投无路,投降宋军,后蜀灭亡。孟昶和他的后宫美人一夜之间便沦为阶下囚。

孟昶和太后、嫔妃、美人及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被押往汴京,住进了利仁坊为孟昶造好的府第。费花蕊也被押解汴京。费花蕊依依不舍,被迫离开这生她养她的繁荣蜀地。这里有她的青春欢乐,有她的无尽幸福。这是她的人生乐土。可是,沦为阶下囚,只能听任摆布。

宋太祖早就听说了费花蕊的芳名,对她的才气和美貌赵匡胤自然占有了这位绝色奇才的女子。渐渐地,太祖贪恋费花蕊的才情美色,不能自拔,政务懈怠。晋王赵光义忧心忡忡,多次进谏都没有用。晋王决定除掉费花蕊。

孟昶去世后,他的母亲李氏也随即去世。李氏为人仁厚,深明大义。李氏到了汴京,宋太祖对她十分尊重,下诏书称她为国母,时常召见抚慰,对她说:请国母好自珍重,不要太过伤感,思念蜀地,等天下平定了,我再送国母回故土。

李氏平静地说,家在太原,如果能老死故土,就死而无憾。太祖答应平定了刘钧就派人送她去太原老家。七天后,孟昶去世。李氏没有哭。

用酒祭奠死者,淡淡地说:你不能为江山社稷赴死,苟且偷生,自取羞辱;我一直不忍死去,只是因为有你;如今你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李氏绝食,几天后死去。

红颜自古多祸水,看来此言真真不假。

对于热爱文学的人,花蕊夫人绝对不是个陌生的名字。花蕊夫人写过多少诗,有哪些代表作,也许没几个人知道,但她亡国后写的名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却家喻户晓。

花蕊夫人诗中所涉及的是孟知祥开创的后蜀的灭亡。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赵匡胤命令忠武节度使王全斌率六万大军攻后蜀,后蜀十四万大军皇帝、孟和祥之子孟昶只好自缚出城请降。

花蕊夫人珍宝装饰,精美无比。后蜀国破后,部下将溺器拿给宋太祖赵匡胤看,赵匡胤大发感慨:溺器都要用七宝装成,那么用什么东西贮存食品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当即命令手下将它砸了个稀巴烂。

花蕊夫人无疑是个优秀的女人,但她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很少有直接的社会经验,对君民关系的思考自然很难深入。她没有意识到皇室的奢侈是建立在包括军人在内的广大老百姓被剥夺的基础之上,她更不懂这样的道理:对于老百姓而言,国家是个什么名称、谁做自己的统治者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必须给他们带来快乐、幸福,要让他产生对未来的信心。假若一个政权根本不具备造福于民的能力,又有什么理由要求老百姓流血牺牲保卫它呢?

对于花蕊夫人这首诗,最好的写法也许是:“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只因一人非男儿。”

述国亡诗

【原文】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

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注释

⑴妾:花蕊夫人自称。

⑵解甲:解除武装,指投降。

⑶更无:一作“宁无”。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作品鉴赏】

《述国亡诗》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

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述国亡诗》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名家评价】

王士禛《五代诗话》引《稗史汇编》:“蜀既破,其亡国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亦愤而悲矣。”

薛雪《一瓢诗话》:“落句云:‘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何等气魄?何等忠愤?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

作者介绍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女诗人、后蜀后主孟昶妃子,姓徐(一说姓费),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得幸蜀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代表作《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是如何亡国的?为什么说花蕊夫人思维局限?

本 名

花蕊夫人

字 号

慧妃

所处时代

后蜀(五代十国)

出生地

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

主要作品

《述国亡诗》

徐(一说费)

职 业

妃子、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