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带你了解郑板桥的二三事

带你了解郑板桥的二三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6 02:50:58
阅读:

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上,郑板桥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特立独行,一生超然,在艺术的世界里苦心研究,戮力前行,并最终在诗书画三个领域都取得非凡成就。几百年的历史风尘已经吹过,当我们回眸书画艺术的浩然星空,郑板桥的作品始终在那里散发着熠熠辉光。他为人处世的铮铮风骨更是成为后世人做人做事的标杆和方向。郑板桥出身卑微,四十四岁考中进士,身处官场的他面对权贵从不屈膝。在他眼里,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心心念念想的只有百姓的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一生虽屡遭坎坷,但他却愈挫愈奋,并最终在有限的生命里程里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说到郑板桥,最为我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他的书画艺术,尤其是他画的《墨竹图》和他亦庄亦谐的奇怪书法“六分半书”。那么,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郑板桥和他这些书画作品?在他的为官以及书画艺术生涯中,又发生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呢?

带你了解郑板桥的二三事

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天,在扬州府兴化县县城东门外,有一个绿竹掩映的农家小院。在这个院子里只见有三位成年男子正在围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好像他们之间正在讨论着一件什么事情。仔细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说是兴化县乡下有一个叫李四的农民,准备把自己家的一台风车转让给另外一个农民郑五。在当时,风车是一件重要的农具,因为风车制作费时长,用料又多,所以制造这样的风车需要花费大量的财物。所以对于风车的转让,买卖双方都要立下字据,以免引起什么纠纷。李四和郑五是不识字的农民,就找到了本县的秀才郑立庵来立一个字据。这个秀才为人宽厚,待人热心,一边询问双方的姓名,一边让自己八九岁的儿子研墨,眼看着墨水越来越多,可是郑秀才还没有让他停下来的意思。又过了一会儿,小男孩迟疑了一下,然后就抬头问郑秀才,他说父亲,写一张字据能用这么多墨汁吗?郑秀才就说我要把买卖双方的姓名家庭住址写清楚还得要写明这件风车的质量如何,所以如果没有五六百字这个字据是写不完的。李四和郑五也觉得秀才说的对,连声在旁边附和。

说完之后,郑秀才就坐下来拿起笔准备写这张字据。这个时候小男孩略微思考了一下,抬头又说,父亲我认为不需要那么多字,有二十个字就足够了,说是“李四有风车,卖给郑五家,竖起转三转,一件也不差。”郑秀才看到自己年幼的儿子反应是如此机敏,内心也是十分高兴。这个小男孩就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

郑板桥是康熙的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他中进士以后,还在山东的范县和潍县当过十二年的知县,可以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且政绩显著。他的这些事迹后来都被收入《清史稿》中。郑板桥从山东辞官以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最终又称为了“央行走八怪”的代表性人物,这和他本人在诗书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重要的关系。

带你了解郑板桥的二三事

比如,郑板桥的诗歌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诗风,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往往用白描的手法,可以说是直抒胸臆,通俗易懂。郑板桥的书法也是独创一体,被公认为是一代书法变革的领袖。他的字义楷书为基础,有篆,隶,草,行等书体。另外他还把竹子,兰草的画法引入到书写当中,使他的字看起来摇曳多姿。他在书法布局上追求一种“乱石铺街”的这种错落之美,极具个性,他自己戏称是“六分半书”,后人称他这种书体为“板桥体”或者是“乱石铺街体”。郑板桥的绘画以墨竹最为著名,注重写生,常说“我有胸中十万竿”,在落笔的时候又强调心中无竹,人们就称他的这个竹子为“板桥竹”。郑板桥在艺术上是一个能将“诗书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艺术家。在乾隆朝,他把中国文人画又推向了一个高峰,所以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

当代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就高度赞赏郑板桥,“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书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徐悲鸿热爱郑板桥,喜爱他的艺术,曾经收藏有多幅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有一次,徐悲鸿又得到了一幅郑板桥的《墨竹图》,他感觉到这幅画左右的构图不太对称,徐悲鸿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拿起笔来,随手就在画的右侧添写了一层墨竹,虽然它不是郑板桥的笔迹,但是看起来却浑然天成。这件作品也被徐悲鸿看作是他和郑板桥作为异代知己的一个笔墨见证。

当代的著名学者,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启功先生也十分景仰郑板桥的艺品和人品。启功先生曾经由衷地赞扬郑板桥说“二百数十年来,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郑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

带你了解郑板桥的二三事

对于自己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郑板桥自己也是自信满满。他曾经用四句话来总结概括自己在书画创作和性格为人方面的特征,“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后,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代表性的人物,无论是从他的艺术创作还是性格为人来看,他都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位艺术家。郑板桥曾给自己的书画作品明码标价,自定润格。在重农轻商的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竟然公开的经商,谈钱,在当时确实是一种惊世骇俗的事情。

郑板桥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93年,原名叫郑燮。要说板桥这个名字的由来,还要从郑板桥郑氏家族的迁徙历史谈起。咱们先来了解一下郑氏的起源,其实中国的姓氏很多都是来自先祖当初的分封地,郑国原来是周朝的分封国,第一代国君就是郑桓公。郑桓公后来就以自己的封地郑国的郑为姓,历史上很早就有“天下郑氏出荥阳”的说法。郑板桥本人也刻有一方“荥阳郑生”的印章,以此来表明自己就是荥阳郑氏的后裔。根据郑板桥的家族的族谱,也就是《昭阳郑氏谱》记载,这个郑板桥的直系祖先就是东汉的经学家郑玄。郑玄是儒家学者,可以说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东晋的时候因为使北方恶毒士族大批南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郑板桥的祖上从山东迁到了江南,最终在苏州阊门这个地方落地生根。

那么又是什么时候到兴化县的呢?到如今一直在兴化县有这样一个传说,说这段历史和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元末兴华的盐民也是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有重要的关系。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主要农民领袖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朱元璋先是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盘踞在苏州城中,因为苏州的百姓十分拥护张士诚,据说朱元璋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牺牲了很多将士,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把苏州城攻下,消灭了张士诚。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但是朱元璋对苏州城和他的老家兴化两地的百姓还是放心不下,为了永远的杜绝后患,就想了这么一个主意。把兴化的老百姓迁到了今天的天津,良乡一带,把苏州的百姓迁到兴化,就这样郑板桥的始迁祖郑重一从苏州的阊门来到了兴化。

带你了解郑板桥的二三事

随着郑氏子孙不断增丁添口,始迁祖郑重一再兴化的郑氏后裔逐渐分成三支。我们看下郑板桥在《板桥自叙》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铁郑”和“糖郑”一目了然,一支从事打铁,一支从事制糖业。“板桥郑”还是和这一支郑氏的居住环境有关系,原来郑板桥这一支郑氏主要居住兴化县城的东门外,离他们家不远的护城河上有一座遗留下来的明代的古木板桥。郑家人进城出城都必须要从这个桥上经过,所以久而久之当地人就把郑家这一支称为“板桥郑 ”了。

郑板桥出生于1693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二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在兴化乡下是传说中雪婆婆的生日,郑板桥就刻有一方“雪婆婆同日生”印章,经常把这一方印章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以纪念自己出生的日期。郑板桥出生以后,他祖父给他取名叫燮,字克柔。古人除了名和字以外,都还有一个号。名和字一般都是由父辈或者长辈给自己取好,写在自己的族谱里。号可以等到男子读书成年以后自己来取,所以又称“自号”。“自号”大都富有寓意,或者彰显自己的爱好,抱负,或者纪念自己的出生地,居住地,所以他就以“板桥”为号,自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在他的自叙中也是这样说的“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郑板桥云。

在郑板桥小的时候,据说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乳名,叫做麻丫头。原来在兴化的乡下,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习俗,就是生下孩子以后必须要取一个乳名,尤其是生下男孩,为了好养活,就往往要取一个女孩子的名字,或者狗剩等等,名字越俗越好,据说这样才引不起阎王爷的注意,孩子们才能顺利健康长大成人。据传说郑板桥生下来的时候脸上就带着几颗淡淡的麻子,所以家里人就根据这一点,给他取乳名就叫麻丫头。这个貌似难听的乳名在郑板桥长大成名以后,别人都不记得了,反倒是郑板桥却刻了一方“麻丫头针线”的印章,经常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以此来纪念母亲。

关于这块“麻丫头针线”的印章,在今天的兴化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据说郑板桥咱很小的时候就跟随自己的父亲读书,学习琴棋书画。板桥从小天分就非常高,在他少年时期,画的墨竹已经是小有名气。在耕读之余,板桥经常画一些斗方,条幅拿到县城去卖,然后补贴家用。有一年,兴化县县衙贴出一个告示,昭告兴化县的童生,说是在扬州府要举行院试了。作为童生的郑板桥要积极准备考试,可是回到家却发现家中的米和面都不多了,如果不去赚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家里就要到了断炊的地步了。那到扬州考试的路费更是没有着落了。晚上是月光如水,郑板桥就披衣来到院子里闲逛,微风中,竹子沙沙作响,竹影平铺在地上,这不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墨竹图吗?郑板桥就立马回到案前作画。这个时候郑立庵看到儿子夜不能寐,分明就是为路费的事情发愁,他看到板桥刚刚画好的一幅水墨淋漓的《墨竹图》笔墨潇洒, 遒劲有力,是一幅上等的佳作。郑秀才就对板桥说“麻丫头啊,父亲知道你肯定是在为赶考的路费的事发愁”郑板桥听了以后点了点头,沉默不语。秀才又说“县城的屠财主喜欢附庸风雅,你不如明天拿着这幅墨竹图到他家去。如果这屠财主知道你要去考秀才,没准儿还能换回来几两银子呢。”

带你了解郑板桥的二三事

第二天一大早,郑板桥就在父亲的催促之下带着《墨竹图》来到了屠财主家,当屠财主知道了郑板桥的来意之后,不但不买画,还阴阳怪气地冷嘲热讽郑板桥,指着那幅《墨竹图》说“麻丫头的针线活,还想卖钱?没门儿。”于是郑板桥回家之后就刻了一枚“麻丫头针线”印章,时时让这件屈辱的往事来激励自己。

关于郑板桥,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