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3 23:37:47
阅读: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说起来,喜欢郑板桥这个人,其实也是得自于他的文字先声。

其一,自然是他的诗,最早是在中学读书时,读到他的这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二,便是那一句“难得糊涂”,已经成了民间流传甚广的俗语,觉得郑板桥这个人,还颇有些意思。后来,我对书画兴趣日浓,自然就由其人而喜欢上了他的书法与兰竹图。

去过潍坊几次,或者因为开会,或者为了采访,我一直为没有到十笏园里转转而耿耿于怀。尤其是2011年5月的那一次,开一个行业会,有半天的空闲,却因为我的胆小而没有独自到十笏园一游。因为我总觉得,那里有板桥先生的身影和踪迹;也总觉得,那是板桥先生在潍县任县令时留下的一段美好渊源。

其实十笏园并不是板桥先生的私家园林,更不是他曾经办公的衙署。那其实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园林。从园林的名字上就可以明确了,按园主说园太小只“十个笏板”大,故名十笏园。这当然是夸张,只是形容园的小。园内有板桥的书法石刻,有板桥的专题陈列室,第一部分为序言部分,除文字、实物外,还有郑板桥画像及塑像;第二部分重点陈列郑板桥在潍县遗留的碑刻,其中有板桥撰文并书写的“城隍庙碑”原碑,院中还有一方石刻,是郑板桥所书的“润格”,真隶相参,杂以行草,是板桥标志性的书法,也是板桥的书法代表作之一,殊为珍贵;第三部分陈列有郑板桥手迹以及文字图表等,介绍郑氏生平及艺术造诣;第四部分展出当代纪念和研究郑板桥的论文专著等。我的想去,只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郑板桥是江南八怪之一。他倒真是不负江南八怪的盛名。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鳝、汪士慎,江南八怪里各有各的怪异,各有各的独特,也各有各的卓绝。看到过启功先生评郑板桥的一段话:“先生之名高,或谓以书画,或谓以诗文,或谓以循绩,吾窃以为俱是而俱非也。盖其人秉刚直之性,而出以柔逊之行,胸中有不可言之事,笔下无不易解之辞,此其所以独绝今古也。”我也深以为然,启功先生的话总是深孚我心。启功仙翁真是板桥的知己。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郑板桥其人怪。

他的出身是真正的寒门,他靠着勤奋苦学,朝夕用功,因此得以出类拔萃。他是康熙朝的秀才,1732年雍正十年中了举,1736年乾隆元年中了进士,6年后做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4年后又调任潍县知县,7年后罢官回籍。这也可以说是他的官场履历。

在那个时代的大环境里,想做个洁身自好的清官也是难上加难。他不肯与贪官污吏们同流合污,不做唯唯诺诺的小官吏,更不愿做鱼肉乡民的恶官,毅然决然地罢官。

他同情劳苦人民、关心人民疾苦的心情,他做潍县知县时题在送给巡抚的一幅墨竹画上的四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就可见一斑。

也许因此,我敬仰他。

他为官清正,不会奉承上司,虽是进士出身,却当了十二年的县令。他自然会抑郁不平,他的不平也并不是单纯因为自己的仕途和怀才不遇,更多的是因为黑暗的政治和腐败的官场,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以实现,他不贪恋官场的名利,退而独善其身,毅然决然辞官不做,以卖文卖字卖画为生。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王羲之、陶渊明、苏轼、米芾……哪一个不是性情中人?哪一个不才情丰沛?但,哪一个在官场顺风顺水?而清朝官场的黑暗贪污腐败,简直就是历朝历代中第一,所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当时官场贪腐的写照。这样的黑暗腐败官场,自然是容不下板桥这样刚直不阿、清正廉洁、富有才情的人。据说有一次,钦差大臣到山东视察,明里暗里地受贿敛财。来到潍县,明知郑板桥秉性,但还想继续捞外快,这郑板桥也没有严辞拒绝。钦差大臣临离潍县时,果然得到郑板桥送的一个大礼盒,打开一看,全是潍县特产大萝卜!里面还附有一首诗: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这样含金量超低的礼盒,钦差大臣自然是气得不轻,估计可能会到朝里参上板桥一本。最终,郑板桥还是因“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罢官离任时曾留下如此诗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自此开启了自己卖字鬻画的后半生。

而不在黑暗的官场里混,专心致志地写写画画,这多少也成就了他——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郑板桥的诗词怪。

郑板桥的“诗、词皆别调”,且看他的诗《偶然作》:“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板桥虽自谦说是偶然作,这首诗却是大好,先不说诗句平仄,也不说炼字炼句,只说他诗中的情怀和意境,别有一种豪气、豪情在,别有一种阔大在。“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这首郑板桥的题画诗——《题竹》,意境开阔,

板桥先生的不少题画诗也写得精妙绝伦。比如这首《兰竹石图册页》题识诗:“兰花质性太清幽,卖与人间不自由。好将竹枝兼石块,故交相伴免春愁。”着实让我喜欢不已。特别是“故交相伴免春愁”这句,真真是爱煞死人了。

当然,郑板桥的字体更怪。

郑板桥自称自己的书法是“六分半书”。这六分半书是怎样的书法?他是把隶书、楷书、草书、篆书糅成一体,楷中有隶,隶中有草,草中带篆,真草隶篆相参,面貌新奇,别有风味,这是他的大胆创新,是他的不循规蹈矩。他的郑氏六分半书,乍看并不觉得怎么好,可是越看越觉得有味道,越看越觉得精彩纷呈,别有一番面貌。金农称他的书法:“狂草右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实为切实之言。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郑板桥的这幅行书八言联,立轴,书写内容为:秋水初晴浪澄烟外,幽兰未放香在云端,是他存世作品中的精品力作,也是他六分半书体的典范之作。取法钟繇、黄庭坚,参以汉隶和魏楷笔意,行中有楷、有隶,间有篆意,圆润自然,古朴丰茂,古雅大气。郑板桥题画的书法,见出率意自然,自在古朴,俯仰生姿,富有趣味。

郑板桥画兰竹,可谓专擅,以他的书法功底、诗词文章学问等个人学养,兰竹到了他的笔下,自然是不同寻常,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美妙境界。我觉得,这是他的明智,也是他的不贪婪。毕竟花鸟画的品种也是多不胜数。弱水三千,板桥先生只取那一瓢饮,他选了兰与竹,加上配景的石,就是兰竹石三样。郑板桥和兰竹石,还有他那独特的书法,就这样互为绝配。

古代文人多爱画梅兰竹菊,是为四君子。板桥先生一生只钟爱画兰竹,竹有节,兰脱俗。看郑板桥笔下的兰竹,葳蕤繁茂,丰饶多姿,兰叶飘飘,竹石瘦硬,用笔利落干净,长短合度,浓淡相宜,虚实相生,顾盼生姿,仿若神韵天成。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郑板桥画竹,画兰,画石,也是一笔笔地画自己;他写诗,写文,写字,也是一笔笔地写人生。文士的傲气与风骨,才子的情采和情怀,诗人的情志和情味,尽在一杆杆的竹中,也尽在一棵棵兰里,清气荡漾,神采飞扬,荡气回肠,水墨生姿,清骨铮铮。品读郑板桥的诗书画,读出板桥先生的心曲与情怀。板桥先生的一幅《竹石图》有如此款识:“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丛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这段款识见出郑板桥的可爱。也见出他的自信。板桥的竹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是注入了他的精气神的生命之竹,是如他自己所说的“如雷霆霹雳,草木丛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他为自己书斋所题的对联。板桥画兰画竹体现了这种精神。

郑板桥种兰竹、画兰竹,仔细观察、细心体味,创造了独特的板桥兰竹法。他在《题画》里写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这是板桥观竹、画竹的经验之谈。他的《墨竹图》,画面上,老竹嫩竹相间,用笔用墨浓淡相宜,恰到好处与妙处,新、老、前、后,层次清晰,谨严有致,杆杆修竹之间,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于立体感。

郑板桥在他的《兰石图》上如此题识:画兰之法,三枝五叶。画石之法,丛三聚五。皆起手法,非为竹兰一道。仅仅如此,遂了其生平,学问也。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此幅虽属小景,要是山脚下,洞穴旁之兰,不是盆中磊石凑成之兰,谓其气整。故尔聊作二十八字以系于后:敢云我画竞无师,亦是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读此题识,不禁想到东坡的那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两人在绘画精神上应该是相通的。真正优秀的画家,画的是内心的那块元气,画的境界是: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江南八怪之郑板桥:兰飘竹撇写离骚 笔墨之外有主张

有时想来,这郑板桥也是个正直、善良、可爱的倔老头,此段文字,见出郑板桥做为文人的风雅与自足,“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憧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何必十二金钗,梨园百辈.须置身于清风静响中也。”

“当年乳臭志弥骄,眼角何曾挂板桥。头白心降初解画,兰飘竹撇写离骚。”启功先生曾在《仿郑板桥兰竹自题》中如此写道。启功先生的诗句本意是对自己一生的关于绘画、习书、著述的总结与概括,也概括了郑板桥一生对绘画的情感和心路历程。徐悲鸿如此评说郑板桥:“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人总是有多面性的。从郑板桥的为官经历里,从他的诗词文章里,从他的竹兰图卷里,从他的私生活交往里,可以看到他孝慈仁爱的一面,他恪守儒家道德规范的一面,他诗酒风流的一面,他率真刚直的一面,他狂放不羁的一面……这些,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立体的郑板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