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文化百度」灿烂悠久古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传统乐器(一)

「文化百度」灿烂悠久古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传统乐器(一)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09 23:49:20
阅读:
「文化百度」灿烂悠久古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传统乐器(一)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为大家带来古代十大乐器,带您走进乐器的天堂。

1.鼓

「文化百度」灿烂悠久古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传统乐器(一)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

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有观点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由远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来。

2.笙

「文化百度」灿烂悠久古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传统乐器(一)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古代八音乐器之一的“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笙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感染力强。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笙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3.埙

「文化百度」灿烂悠久古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传统乐器(一)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4.琴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为五弦之琴,或云为神农所作。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琴”字从“今”,强调“当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郑重性而言。它是为高贵宾客演奏用的高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就如现代西方人欣赏古典音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那样,这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5.瑟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

传说在夏代已经有瑟了。甲骨文上的“樂”字,上面就是“丝”字,下面是一个“木”字。瑟要用弦,那么瑟的产生应该在蚕丝出现之后。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够巢丝的技术才可能制出弦线。先秦前后的弦乐器就是琴和瑟。

另外一个推测,像琴瑟这一类乐器,可能和狩猎的弓弦有关。当然,弓弦的原料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动物的皮筋条制作。

国学微语

儒家经典100句(二)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注释: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中庸》

注释: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中庸》

注释: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注释: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注释: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论语》

注释: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注释: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注释:君子吃饭不求过饱,居住不求舒适,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注释: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像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文史百科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被称为“龙头节”“青龙节”“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龙抬头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因常年干旱少雨影响农业生产,人们庆祝“龙头节”,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南方由于水多地少,龙抬头这天主要是祭祀土地社神。

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主编:李坤媛

编辑:王镇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