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8 21:07:33
阅读:

本文乃“logo三月哦”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终南山

此诗选自《全唐诗》。在《南部新书》、《文苑英华》、《唐诗别裁》等书中,诗题又作《雪霁望终南》、《终南霁色雪》和《望终南残雪》等。揣摩诗意,实是表现作者从长安远望终南山余雪之情状,因而题目似以“望终南残雪”最为切当。用此题,也就不会有诗人在终南山中眺望的误解了。终南山是秦岭山脉从陕西关中周至县境,东到蓝田县境一段的总称,位于唐长安南,也就是今西安市中心到南郊四十余公里处。它又有南山、太乙山、中南山等不同的名称,包括有圭峰、南五台、翠华山、骊山等著名峰峦。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骊山

每当雨、雪乍晴时,空气中浮尘减少,终南山便清晰地呈现在长安人家的门窗前,正如贾岛《望山》诗中描绘的:“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壮美的终南山色,曾触发多少诗人的雅兴,使他们不惜用大量笔墨,来描述自己观赏中的感受,以及它与长安城的深厚缘分,如林宽的“标奇耸峻壮长安,影人千门万户寒”(《终南山》);王贞白的“终南异五岳,列翠满长安”(<终南山》);李白也写了“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等深情的句子。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终南山雪景

我们所选这首诗,则集中表现早春乍暖还寒时节终南山的残雪景色。全篇四句二十个字,紧扣诗题,提纲挈要,依照诗人看到的顺序和感受款款道来:终南山北坡(阴岭)已披上绿装,山顶尚未消融的积雪像是漂浮在流云里,新晴后的斜阳照亮了高山上(带有雪花)的林梢,冷光逼人,使傍晚的长安也增加了几分寒意。前两句纵向写终南山“带雪复衔春”(张乔《终南山》)的季节特点和高大气象,后两句横向写在一天中的傍晚时刻,它所带给长安的影响。“万里寒光生积雪”(祖咏<望蓟门》),望梅既能止渴,望雪也就能生寒。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终南山雪景

实际是诗人通过视觉的感受,将南山的雪景与长安初春时早、晚寒凉的自然气候特征,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这样,作者本人也就成了整个画面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作者不用典故,不加雕饰,不用难词险语,如大师的素描一般,淡淡几笔,就使人看到了终南山早春的秀色和生机,也感受到了即将退去的严冬的余威。但由于毕竟只是“余雪”,只能略增“暮寒“。衬托之下,秀色和霁景更显得明媚劫人。诗中“浮”、“明”、“增”等字的运用非常成功,这不仅使画面上的景色活灵活现,使白雪、霁色、寒气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也使我们得以品昧到这些变化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关系。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余雪

难怪王士镇的《渔洋诗话》要把祖咏此诗,列为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了。还要提到的是,据《唐诗纪事》、《南 部新书》等文献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参加进士参试时在考场所作。《南部新书》说当时“限六十字”,祖咏写了这四句便交卷,主考官问其原因,他回答“意尽”。唐代诗贴试(应试诗)规定写排律,一般要求六韵或八韵,除讲求平仄对仗外,并限用韵脚。这许多清规戒律,就使考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好的作品来。祖咏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敢于打破常规,不矫情造作,不随意拼凑,而力求诗作的完美,无疑是值得称颂的。

为何说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古代“最佳”的咏雪诗之一?

冬雪

在题材类似的作品中,姑且不论--些生硬空洞的试贴诗,即以皎然的《晨起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为例:“凌晨拥蔽裘,闲上古原头。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曜影含朝日,播光夺寸眸。寒空标瑞色,爽气袭皇州。清眺何人得,终当独再游。”语句繁复,缺乏新意,并且一览无余。对照之下,就更显出了祖诗的蕴藉有味。这便是许多评选家推崇祖咏这首小诗的缘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