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10-24 05:19:01
阅读:

伴随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熟悉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农村的谷堆旁边。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卫星地图上,放大、放大、再放大,就会在灰色的中间出现一片绿色,在绿色的北端会出现一片蓝色。灰色区域是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绿色区域是举世闻名的额济纳胡杨林区,蓝色区域就是额济纳河的尽头居延海。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鸟瞰胡杨林区和居延海

​这个十月,首先是在电视前看国庆阅兵。看完阅兵仪式后就该四处走走了,尤其是哪些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在偌大的美好山河面前,有一个被称之为秘境的地方,你猜对了,就是额济纳旗。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胡杨树“吻”上额济纳河

在胡杨林区,额济纳河自南向北穿过。静怡之时,闲暇之间,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1)

额济纳旗嵌在内蒙古最西端的巴丹吉林沙漠中,一片总面积5636公顷的胡杨林在顽强地捍卫着大漠深处的绿意。

胡杨是“沙漠英雄树”,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胡杨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胡杨区并称全球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夜幕来临,摄影爱好者与胡杨景致融为一体

​额济纳河从胡杨林穿过,继续向北,最后一头扎进居延海。

《额济纳旗志》记载:“额济纳河流程约270公里。河宽平均在150米左右,正常水位在1.5米,在狼心山分为东、西两条河,东西河总长分别为179公里和177公里,北流途中,又分为19条支岔。”

额济纳河,并不是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它的官名叫做“黑河”,额济纳河只是黑河下游的称呼。提起黑河,喜欢历史和地理的人多有所耳闻。

历史上黑河称“弱水”(蒙古语为“先祖之地”),蒙元帝国时期的史料上也称“鄂博河 ”,《蒙古秘史》里曾多次提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往返鄂博河,与西夏、辽金、中原汉室议事或者征战。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黑河进入内蒙古段称额济纳河

​在地理上,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干流全长821公里。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和内蒙古。上游叫羌谷水,流淌在甘肃张掖,当流到酒泉就称为弱水了,进入内蒙古阿拉善盟,便叫额济纳河。《蒙古游牧记》注释“额济纳”为蒙古语,意为“幽隐也”。而更多的学者认为“额济纳”为党项语,属于“亦集乃”的音转,意为黑水或黑河。不论“额济纳”是蒙古语还是党项语,额济纳河千回百转已经流淌了千年。

(2)

额济纳河从河西新湖附近进入内蒙古后,一路向北,首先流过的是东风镇,东风镇里有著名的东风航天城(又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额济纳河就从东风航天城西边流过,它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翻天覆地。也看到了额济纳旗人民支持国防科技发展的所有付出。

1958年上半年,中央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决定在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靶场,5月12日内蒙古党委、政府同意在额济纳旗进行国防建设。至此,额济纳以其不同凡响的气度拉开了整体搬迁的大幕。为了保证周围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发射场有足够的空间,凡在发射场规划范围内的牧民住户和旗、苏木两级党政机关都必须搬迁到远离现在居住地的地方。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东风航天城

​故土难离,因为这里有祖先的魂,家园难舍,因为他们在此世代居住。

但所有的人都义无反顾,第一批搬迁从5月29日开始,那时的额济纳还没有从寒冷的冬天苏醒,沙漠中的夜里在零下40多度。没有现代的运输工具,牧民们把蒙古包和生活的家当捆在了骆驼身上,用手里的鞭子赶着相依为命的羊、牛、马和骆驼,沿着额济纳河向北走去。夜里气温骤降,搬迁的牧民们的一部分马和骆驼被活活冻死了。

四周的狼见有机可乘,便疯狂地咬吃骆驼、羊和马。牧民们拿着手电筒在后面追,狼在前面跑,追着追着,一不小心,羊就被狼叼跑了。

就这样,从5月29日开始,到9月25日结束,巴彦宝格德和依如布拉格两个苏木(乡)的260户牧民、1112人,牲畜7081头(只),冒着严寒和群狼不断袭击的危险,全部从当时这片最好的牧场转移到了黑河下游地区。

额济纳人民为了支持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为了共和国的和平安宁,默默地走上了艰辛的迁徙之路,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美好的家园。他们用甘于奉献,为今日的航天城奠基。他们的承诺比胡杨还坚定,他们的胸怀比苍天还宽广。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蒙古族牧民迁徒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额济纳旗当年给共和国腾出来的那个摇篮里,已经成就了中国航空航天梦。额济纳,依旧像一个老额吉(母亲),守护在她的枕边

就在天宫一号即将进入太空的那个秋天,当年搬迁的老牧民诺木汗所述,在八年的搬迁过程中,有117人离开人世。有的就病故在搬迁的路上。

2010年7月,当地组织了一次返乡观光活动。原计划去200人,结果到了七八百人,年轻人搀扶着老人,有的挂着双拐,有的坐着轮椅来。当他们看到过去小时候放羊的地方,已经成为航天圣地时,激动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是啊,他们肯定没想到,当年搬迁的艰难困苦变成了眼前世界著名的航天城。但他们知道,搬自己的小家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大的家。

在航天城附近,至今仍留下一片荒凉的废墟,2000年卫星发射中心在这里竖立了一块碑,上面铭刻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宝日乌拉。”

(3)

额济纳河涛涛不绝的向前奔流,古老的故事携带着两岸的文化琼浆,继续向北流淌。

在进入额济纳旗政府驻地达来呼布镇之前,河的东岸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黑城,黑城又被称作黑水城,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19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银川,因地处中原汉室的西北部,史称“西夏”。西夏王朝是由党项人建立的政权,东南和东面与宋朝为邻,东北部与辽接壤,西南部是吐蕃,西北部是回鹘,西夏处在当时的大国包围之中。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黑城遗址似乎在向世人召唤什么

​李元昊为了防卫回鹘的进犯,1036年,也就是元昊即将称帝前两年,西夏开始向今内蒙古额济纳地区实行移民屯戍,修筑黑水城。城池建好之后,又在这里设置了黑水镇燕军司(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承担起守卫西夏王朝西北边疆的重任。

黑水城居民有党项,汉、藏、契丹、鲜卑、回鹘等民族,居民亦民亦兵,党项族属于游牧民族,畜牧业是当时黑城社会重要的经济支柱。

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蒙古从草原上开始不断南侵。1226年,成吉思汗亲自统兵10万,发起了对西夏王朝最后致命一击。蒙古军队先攻破西夏兀刺海城,再向西进。于当年三月即攻占黑水城,而后一路攻取瓜州、沙州、肃州、甘州和凉州等地。河西走廊全部沦陷后,成吉思汗经六盘山向西夏都城中兴府进军。1227年,夏末帝李睍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后被蒙古军尊照成吉思汗遗嘱所杀,被杀时他也不知道成吉思汗在此前已经死亡。西夏经历了190年的跌宕起伏,在蒙古大军的铁蹄践踏之下。终于彻底土崩瓦解。

元朝建立后,黑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派遣军队驻黑水城。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下设行省,亦集乃路则属于甘肃行省。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在元朝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来到酒泉,再到张掖,后沿弱水向东行,曾经过亦集乃城。他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以此甘州城首途,若骑行1日,可抵一城,名曰‘亦集乃’城在北方沙漠边界,属唐古式州,居民是偶像教徒,颇有骆驼牲畜。”,元朝称黑城为“亦集乃”,称党项人为“唐古人”。

元末明初,朱元璋得势后举行北伐。1372年夏初,明军大将冯胜和傅友德率领的西路军攻占河西走廊、攻打亦集乃城。纵然将黑城攻下,但冯胜因被人检举有“私匿驼马”的违法违纪行为,虽然征战有功但没得到朱元璋的嘉奖。伴随战争的破坏与环境的变迁,黑城被明朝统治者彻底废弃,当年这里的繁华与喧嚣一去不返,最终成为一片废墟。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番汉合时掌中珠》封面

​19世纪末期开始,欧洲的探险家开始对亚洲中部地区进行探险考察。目前所知,俄国人科兹洛夫两次从黑城盗挖的文物共计11500多件。1909年岁末,俄国著名汉学家伊风阁在科兹洛夫盗挖的黑城文献中,发现了一本汉文和西夏文的双解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文字和汉字相互对照的工具书。这本词典的发现,成为破解黑水城文献之谜的钥匙。至此,俄国人才明白,原来科兹洛夫用骆驼驮回来的是中国西夏王朝190年的历史。

黑城的文物被洗劫时正是清末民初,那时国难当头,民不聊生。来黑城拣食残羹剩饭的人还有美国人兰登·华尔纳,这些盗窃者注定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因为额济纳河可以作证。

(4)

额济纳河继续向北,奔腾不息,在过了达来呼布镇后,穿过胡杨林区,向北流淌60公里,最后一头扎进居延海。

在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往东,还有一个地方叫“古居延泽”。此地与居延海两地虽然名字不一,但其实原本就是一个湖。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此湖后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西湖即居延海(西居延海),东湖称古居延泽(东居延海)。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光怪陆离的居延海

​西汉时期,官至伏波将军的路博德来到居延海地区,他是史料记载最早来到居延海的朝廷要员。

《汉书·武帝纪》“使强都尉路博德筑居延。”又《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路博德“屯居延,卒。”路博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常年的征战奔波中,东到辽宁,南抵今海南岛境内,北至朔方,西屯居延,他的踪迹几乎遍及了大半个中国。

太初三年(前102年),经历了人生起伏的路博德奉命到居延屯戍,开始修筑“遮虏障”。在路博德的指挥下,屯戍居延的广大军民在额济纳河流域几百里的狭长地,构筑了城、障、亭、燧一系列军事防御工事,统称“遮虏障”或“居延边塞”。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古居延泽的无限风光

​居延边塞防御体系的建成,标志着居延地区从此归入中原西汉王朝的版图,成为西汉王朝保卫丝绸之路的边防重地和前哨营垒,使居延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命运从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今天的额济纳河两岸,这些遗迹依然星罗棋布,依稀可寻。

东汉和帝三年(公元91年),大将军窦宪遣左校尉耿羹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微山,大破之,获其母氏,北匈奴从此破散。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改居延属国为西海郡,治所即在居延,辖居延一县。之后,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地区一直有人居住,只不过因这个历史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历朝政府无暇顾及此地。

1927年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作为第一批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队员来到额济纳时,就曾在居延地区的一处废墟中发现了写有汉字的木简残片,他认为这些木简均是汉晋时期的物品,说明这一带就是汉代的“遮虏障”所在。三年后科考队员贝格曼再次来到居延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汉简。1972年至1976年间,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地区和驻军部队等单位组成居延考古队,对额济纳旗境内汉代居延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又一次发现了大量的居延汉简。1998年至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阿拉善博物馆、额济纳旗文物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居延遗址再次进行调查和发掘,也新发现了不少汉简。仅汉代在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持续200多年,期间形成了大量的居延汉简。

坐在胡杨树旁边,听额济纳河讲那过去的事情……

巨岩汉简现已风行书法界

​由于居延汉简出土的时间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旧简”、“新简”和“额济纳汉简”之称。即把1930年出土的1万余枚居延汉简称为“旧简”;1972年以后出土的2万余枚居延汉简称为“新简”;1998年以来出土的500余枚居延汉简称为“额济纳汉简”。

居延汉简中,年代最早的纪年简为元朔元年(前128年),最晚的一枚是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九月七日,现保存于额济纳旗文物所。

千百年来,额济纳河自南向北奔流,孕育了两岸的文明,岸上的一草一木,额济纳河都是记忆犹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