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15 04:41:13
阅读:

“记得去年,烟暖杏园。春正发,雪飘香,江草绿,柳丝长。

钿车纤手卷帘望,眉学春山样。凤奴低袅翠鬟上,落梅妆。”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落梅妆”是古代女子喜爱的造型之一,又称为落梅妆。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相传一年正月初七,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园中赏梅,走累了便闲躺在含章殿小憩,忽有梅花悄然飘落,正好落在前额上,留下如五瓣梅花状的淡红痕迹。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寿阳公主本就是美丽女子,配上额前的五瓣梅花便更增娇美,她感既美又香,以后便照此形状来打扮自己,因之称为"梅花妆"。

宫女们竞相仿效,但腊梅不是四季都有,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这种装扮传到民间,世间女子都学起来,风行一时。

黄庭坚词"玉台弄粉花应妒",王禹诗"自当羞见落梅妆"都是借其典故。当时贵戚子弟爱慕寿阳公主美貌,对她大献殷勤,可她根本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只对这些公子哥任意戏弄。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武帝便教导她曰:"这么多男人围着你转,固是垂涎你的美色,但更因为你是公主,男人还是喜欢稳重大方,高雅端庄的美人。"寿阳公主从此收敛心性,练习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装束打扮也端庄大方。但这种装扮后来流传到,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宋代都非常流行。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梅花妆为的流传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呢?这与当时的社会风尚以及大众的审美眼光有着很大关系,:六朝的社会审美就是喜欢绮靡之风,衣裙多繁复装饰,甚至织进金线。金、翠、红是主色调,头饰和衣饰是配搭的。

在这样的艳妆之下,寡淡着一张脸显然很不协调。所以社会审美迅速认可了在面部也贴金描翠。隋唐两代延续了这种审美,特别是唐代,贴花钿的风气很强劲。花钿变得很大只,一张脸儿甚至贴好几片,大约唐代女子脸儿胖大,不多贴些显得太空旷。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色彩上不只是黄色,还有红色绿色;样式上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灯;材料也不只是金箔,还有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到了宋代,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对女子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衣服首饰等等趋于保守,女子的服装色彩渐渐素淡,梅花妆就渐渐消失了。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助颜梅点额","寿阳落梅妆",黄花闺女,都是来源于此,也有人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所以梅花不落,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所幸在许多古装剧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许多有关落梅妆的扮相

一眼望过去就惊艳了小编的图,点点落梅带着忧伤的气质又糅合巩俐自身的英气,着实迷人。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白发飞扬,肌肤赛雪,梅落额间。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落尽梅花妆巧额,六宫争学梅花妆

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寄情高远。不与凡尘染。玉立峰前,闲把经珠转。秋风便。雾收云卷。水月光中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