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4 14:51:46
阅读: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马一浮

六年前的黄梅天,我为了避雨躲进了一家旧书铺,百无聊赖地翻书打哈欠,直到翻开一部《马一浮手札》——这书法写得真是好!好到一个什么概念,年少的我还说不出,只记得当时灰扑扑的四壁一下子亮了起来,疾风骤雨竟也成了深夜嚼读的点缀,那通身的惬意现在想起都能引得会心一笑。那是我第一次知晓,清末民初有个书法家叫马一浮。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马一浮书法展现场

六年后的今天,恰巧也是黄梅,雨幕中的浙江美术馆立起了“游艺证道”的宣传画,过往驻足渐多,原来是马一浮先生的书法展开幕了。于是趁着雨歇欣然前往。这个展的作品林林总总近180件,且对联、诗稿、手札、临帖摹碑等形式繁多,甚至连给猫开的药方都有,可谓前所未见的丰厚。四个展厅看下来异常满足,同窗更是直呼不虚此行。

先生是通儒大家,他的书法不论笔墨还是内容,都透着一股雅正之风。这让读者多少都心有惴惴,连说话都要放轻几度,唯恐声高会惊扰到先生沉穆的书魂。但先生也是个常人,他的日常生活展现在手札中,酣畅淋漓也自在随性,让人不自觉地便放松了心情。也许是因为最初以手札结缘先生,我的关注点始终在这上面。先生手札的书写是自发随意的,没有太多刻意的修饰,兴之所至,心之所及,从而达到前人“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比之其他更具天籁之趣,可谓功到天成。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感事诗稿 作者马一浮

于马先生而言,手札是私人的、非正式的,更是一个心灵的自留地,于是情绪就会不自觉地游走在其中。所有的书写情形,都是自然而然的,墨笔逡巡、圈点肆意才更有本真的意味。毕竟一切的有意为之都带着雕琢的痕迹。试想若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写得中规中矩,再无逾越,书法史将会是什么样子?手札的本真,就是通过率意旷达的文字去窥探书法大家的性灵、才气、风度及修养。就像马先生评论:“书法大家与名家不同,名家如黄山谷、董香光,近人如康有为等等,写来写去总是一副面目。大家如钟、王,如李阳冰,则每写一碑一帖,便有一种精神,包罗万象、变化不测,此其所以为大家也。”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齿坏重安戏谢牙医师诗稿 作者马一浮

在这些手札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齿坏重安戏谢牙医师诗稿》。一开始是因为名字,既长又带着少有的幽默促狭,似是让我窥见先生的另一面。旋即又惊讶于如此小的信笺上居然挤得下四首诗并注,字非蝇头也不远矣,却仍可见用笔的精微和用墨的精妙。然笔墨文心,若无文何来字?诗文的平朴厚重也是不辍先生硕儒的名号。“拔坏齿戏作,方时患饥,市中无米可购。舌在先亡齿,髭留尚掩唇。口中衔石阙,肠内转车轮。粒食忧无地,方瞳不见人。(适并有目疾,视茫茫无所见。)诸根今欲坏,回首念生民。”、“艺菊二首:此户休粮夕膳空,卷帘犹自避西风。何堪鸡鹜闲来往,畦菜同凋细雨中。(鸡鹜啄食其视菊与畦菜无别,若皆为彼罩设者意,郎惜之。)蘅杜芳兰一梦闲,尘中何处著仙山。东篱更比西方远,如此秋光付冬闲。”和“诸根欲坏齿先亡,地缺天倾亦故常。编贝重生能满口,梅花细嚼可充肠。舌知辨味如衔橛,言出兴戒且括襄。不羡残年多吃饭,犹堪大笑百千场。”前后两首写老先生齿坏拔牙,中间艺菊两首实则写无米之忧。乍看之下,貌似艺菊略显突兀,但是通篇读下来,仍能感受到先生前承后接的思维脉络。

这张诗稿,我来来回回看过三遍,仍旧不舍。先生磨墨作书的习惯使得其行草用墨活络见天真;同时收敛魏碑笔法章草体式,枯中含润、多骨丰筋,虽凝练沉着,亦可感受到骨子里的俊逸与温润;章法一改往日温吞的行距,“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其起伏跌宕颇有魏晋孤神独逸之势。马一浮先生的行草书札尚古而脱古,达到古人欲到而未到之境,可谓“得意于笔墨之外,非资神悟亦难语法”。1942年的马一浮先生虽满腹经纶、烟茶伴书,但处在乱世,自然也有腹中无米之苦、缠绵病榻之痛。这张诗稿即是记录他的牙痛与饥荒。第一首诗是自嘲无奈,透着无限的辛酸。然而先生的自嘲是矜持的,无奈也是短暂的。书写至艺菊时,心境便和缓悠然起来。到了最后,一切都已不再是困扰,“不羡残年多吃饭,犹堪大笑百千场。”善观者能从他行文的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其激荡的心境。而这种豁然开朗,何尝不是一种自勉。可见年逾花甲尚在为复性书院奔波的他,心性是怎样的坚韧!这时,我才明白书写在先生生命及学问中的重要性,并非只是“游艺”,而在“证道”。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答啬庵诗稿 作者马一浮

“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你看,这就是一位大家在乱世中的日常心境,大气磅礴,愈挫弥坚,终其一生未曾改变。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作者简介

刘海源

女,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主攻中国画山水。

转载自青藤艺术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名家访谈

【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上)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下)

经典专题

《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

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 赵佶 书法专辑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学术论坛实况报道

推荐展览

事茗——东一书画雅集

陈忠康精品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最全记录)

"望岳——南岳纪游书画展

傅志伟篆刻展

山房写字——廖伟夫书法作品集

相关推荐

  • 马一浮先生手札管窥

    马一浮,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廖伟夫 13510562597QQ:19689887邮箱:cmlwf@126.com往期经典书画高清资料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名

    佳句赏析
  • 宋朝“网红”米芾,简直是个奇葩!(附米芾高清手札集)

    米芾简介,关注书法频道,了解更多精彩推荐米芾手札集米芾行书《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帖,融裹藏、肥瘦、疏密、简繁于一体,书写中一泻千里而又随意而安,举重若轻,独出机巧。而侧倾体势尚能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向背、转折、顿挫体式之曼妙,俊逸飞扬、跌宕跳跃的华美神气得千古书法之雄厚底气。

    佳句赏析
  • 两首诗一幅字,苏轼的这个寒食节,让人传颂了近2000年

    寒食节的诗句,苏轼冒着细雨,在屋外的空地上站立良久,看着山坡上“子规啼血”般的红杜鹃,若有所思,转身回到屋中,拿起书桌上的笔,铺好纸张,一气呵成写就了两首诗: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诗词赏析
  • 明代王守仁行书《矫亭说》赏析

    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书法多以行草为主。

    文章阅读
  • 王世贞行书《手札》欣赏

    王世贞,王世贞,明代诗文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其父为严嵩所害,隆庆时替父昭雪,出任浙江,山西、湖广、广西地方长官,入为太仆卿。万历时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主盟文坛。攀龙死,名望日高,独主文坛二十年。

    文章阅读
  • 明代王世贞书法欣赏

    王世贞,来自网络王世贞(1526-1590),明代诗文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王世贞书学虽非当家,而议论翩翩,笔法古雅。这副书法作品就是王世贞的《行书手札》,看起来很秀气有没有?

    文章阅读
  • 罕见文征明晚年大字行书《醉翁亭记》,遒丽潇洒,神彩飘逸,好字

    醉翁亭记,清雅阁的创办之初就是传播中华书画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

    美文欣赏
  •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全本高清)

    王羲之传,【历代书法】王羲之传本墨迹十三帖<姨母帖>行书,纵八寸三分,<万岁通天帖>中第一帖,藏辽宁省博物馆.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寒切帖>又名<谢司马帖>,<廿七日帖>.草书纸本,纵二十六厘米,横二十一点五厘米,五行五

    文章阅读
  • 别被周星驰骗了!祝枝山是四大才子老大,唐伯虎才是他小弟

    祝枝山,馆阁体虽然好看,但它跟八股文一样,十分僵化,不利于个性的表达,不利于艺术的发挥。所以即使在明代,也有一些人对它举起了反叛的旗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吴门四家”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王宠。

    美文欣赏
  • 他精研行书20余年,发现王羲之14部手札经典,竟蕴藏14个秘密

    王羲之,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过“带有王羲之标题签名的《平安帖》摹本被拍卖3.08亿”,《平安帖》总共41个字,仅摹本一个字差不多要751万。不得不承认“书圣”非浪得虚名,真迹作品想必更是无人能敌。学小楷和行草书,不用想都是从学习“二王”开始。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