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每日唐诗(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每日唐诗(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9 07:39:58
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每日唐诗(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注释]

茅屋:指杜甫入蜀后建成的浣花草堂,在成都附近的郊区。

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译文]

八月,秋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高的茅草缠绕在树梢上,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情来,堂而皇之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不安稳把被子都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人们,使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每日唐诗(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赏析]

此诗明面上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在杜甫身上最应赞美的,是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他把对人民生死祸福的关心与对祖国的挚爱结合在一起,他一生不求个人的超脱,不求个人的幸福,而是将个体融入在对人世苦难的同情和抚慰中,并把这作为人生终极目标和创作的最高使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这种伟大人格的真切体现。

每日唐诗(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名人典故】

杜甫在夔州一所破旧的草堂寓居期间,一天深夜,他正为国家内乱而忧虑,加之当时贫病交迫,不免感慨万分。睡在身边的妻子杨氏忽然用胳膊推了推他,轻轻地对他说:“你听,外边有响动。”杜甫侧耳听了一会儿,果然听到草堂外有动静。

于是,他悄悄地下了床,将帘子拉开,见枣树下依稀有个人影在晃动。杜甫轻轻地走了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妇人在用竹竿打树上的枣子。这老妇人每打落几个枣子,便用手在地上乱摸乱寻,捡到了枣子,连忙塞进嘴里囫囵咽进了肚里,看样子几天没有吃饭了。杜甫也就没有惊动她,折身回到了屋内。

杨氏问:“有人么?”“有个老妇人在打枣子。”“这么深更半夜来打枣子吃,怕是饿坏了!”杨氏说,“桌上还留有一碗菜粥,我去端给她充充饥吧。”杨氏边说边穿好粗布衣裙,端起碗就往外走。杜甫也随手取衣披上,跟了出来。那老妇人见有人来了,扔下竹竿,跌跌撞撞地朝外跑。杨氏轻声唤她:“老嫂子,请留步。”老妇人见来者好声好气并无恶意,也就喘着气停下了脚步。

惨淡的月光下,杜甫见老妇人瘦骨嶙峋,衣不蔽体,顿时大动恻隐之心,忙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搭在老妇人的肩上。杨氏又把一碗菜粥递了过去,让老妇人吃了。老妇人顿感一阵温暖,望着杜甫夫妇,老泪纵横……

当杜甫问起老妇人的身世时,老妇人哭道:“我就在草堂西边那间草棚子里住。丈夫和儿子早被官军拉去当苦力,至今不知死活……现如今我无依无靠,只有靠挖野菜糊口度日。这几天因挖不到野菜,饿得实在不行了,才来偷枣子……”杜甫说:“老嫂子,快别说‘偷’字了,这枣你要吃就打吧!”杨氏也关切地说:“以后你白天来打吧,半夜三更的,可不要跌倒了。”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了。

杜甫和杨氏默然回屋,点起小油灯,再也无法入睡。转眼一年过去,杜甫全家买舟东下。临行前,杜甫找来老妇人,对她说:“我走后,新来的主人姓吴名南卿,是我的好友,我已嘱托过他,你还是可以照样来打枣!他不会为难你的!”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真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却无从开口。她朝杜甫拜了三拜,默默地祝愿恩人全家一路平安……

谁知杜甫走后,吴南卿不但没有按杜甫的嘱托办,反在草屋周围筑上了高高的篱笆。杜甫得知此事后,特意写了一首题为《又呈吴郎》的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吴南卿读后,马上领悟到杜甫的良苦用心:既表达了对老妇人哀怜的感情,又抨击了不平的社会以及战争引来的灾难。他顿觉羞愧不已,忙叫人拆除篱笆,并亲自去老妇人家赔礼道歉。

几个月后,吴南卿离开夔州回到忠州。临走那天,他把草堂收拾得干干净净,请老妇人住进来。吴南卿说:“遵照杜公的意思,我走后,这草堂便是你的了。那棵枣树望悉心照料,杜公最喜爱吃枣,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来!”

从此,老妇人晚上施肥,早上浇水,枣树越长越粗,枣儿越来越甜。老妇人非常怀念杜甫,每逢收枣,她都要精选一批饱满的、颜色好的枣子,摊在草席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蜜水浸泡数日再捞起来,风干后,贮藏在坛子里。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枣坛一只只增多,杜甫却再没有回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