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5 01:17:01
阅读: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意译:

八月秋,天高风狂,吹散屋顶层茅草。茅草飞过江去,散落在水里和边,飞得高的缠绕在高树梢上,飞得低的飘池塘和洼地。南村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力,居然忍心当面做“贼”,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我喊得嘴干唇燥也不行只好家,在家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漫天天色迷蒙,黄昏渐黑。棉被盖了多年,冷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时乱蹬,把被子蹬破了。雨水像麻线一样下个不停屋顶漏水,床头屋角几乎没有一干的地方。安史之乱后,我睡眠很少,长夜漫漫,屋漏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为天下所有贫寒之人遮风挡雨使他们都能满脸欢笑,任凭狂风暴雨,房子也一动不动,稳如泰山。唉!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只有我的房子破旧不堪,我冻死也心甘情愿

通过对自家房破屋漏这一“超时间”的精细描述,经由“伤感——感伤——了悟”的心里转变,诗人由个人疾苦联想到广大人民的疾苦,抒发了高远的悲天悯人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异曲同工,受到了后世的景仰和推崇,千古流芳。他们的个人境界已经超越了世俗功利,达到了哲学大家冯友兰倡导的“天地境界”,闪耀着高贵的人性之光。


文丨店主抱朴

淘宝·一封家书名店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相关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八月秋,****天高风****狂,****吹散****我****家****屋顶****多****层茅草。

    佳句赏析
  • 25篇经典古文,传诵了千年,道尽了人生,你还会背几首

    归有光项脊轩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诗词赏析
  • 亭、台、楼、阁,你真的分得清吗?

    桂殿兰宫,在诗词中,亭台楼阁的出现率特别高。《园冶》中言:“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诗词赏析
  • 有关战争的诗句

    战争诗句,——张可久《卖花声·怀古》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美文欣赏
  • 听说,这是十首最美的宋词!

    唐诗宋词,——周邦彦《苏幕遮》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文章阅读
  • 21首诗歌、23个景点,一大波风景图串联,走遍中国最有意蕴的景色

    桂殿兰宫,久溺于城市的喧嚣,山水和田园仿佛成了悠远的记忆,纸上的山水便成了唯一的慰藉。想要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要碧波泛舟、临碣观海,想要去看看那诗词歌赋里的山水中国...江川湖泊长江《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词赏析
  •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寒山寺和枫桥

    寒山寺简介,火车站南广场上耸立的范仲淹雕像,在细雨薄雾中更显沧桑和凝重。选择平门楼宾馆就是因为它离苏州火车站和苏州北广场汽车客运站都很近,目力可及,步行不到十分钟。

    诗词赏析
  • 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句句精辟,流传千古!

    含有哲理的诗句,三、人可有傲骨,但不可有媚气;人不可有傲气,但可有正气。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元·无名氏——《争报恩》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诗词赏析
  • 初中生请注意:初中三年,你必须掌握的文言文通假字,太全了!

    桃花源记通假字,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音通假”。

    文章阅读
  • 写岳阳楼的词作很多,张孝祥的这一首堪称上上佳作,沉郁、开阔

    张孝祥,乾道五年三月,张孝祥请假回家侍奉父母,获准后便沿江而行,但是途中却因为天气原因,滞留了几天,而滞留的地点,便是在岳阳楼附近,于是孝祥有感而发,写下了下面这首词作。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