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4 19:17:37
阅读: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01

晚唐诗坛有“郊寒岛瘦”之说,是指的孟郊和贾岛两位诗人的创作特色,尤其是诗人贾岛又有“苦吟一年得”的写作传奇,他们两位对诗歌的遣词造句尤为苛刻,几经反复推敲,才能成诗。

同样,在宋朝也有这么一类群体,就是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和诗人黄庭坚倡导建立的“江西诗派”,他们强调诗歌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诗句中的字字均要有之出处。

到了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一位成员,名曰曾几,他冲破群体思维的藩篱,虽然他也讲究用字炼句,但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一改“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创作出了一些接地气、意简约的诗歌,还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生陆游,使其成为了南宋诗坛的大家。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一下曾几的名诗佳作《三衢道中》。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用现代散文的风格,可以这样叙说:

初夏正值梅雨连绵的时候,却碰上了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02

曾几,何许人也,他不仅是南宋诗人,更是一位“徐霞客”式的旅游爱好者,喜欢用诗文书写游玩心历。这首《三衢道中》是他去浙江衢州(现在的浙江省常山县)三衢山游玩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诗,语言明白如话,极富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天时,也就是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呢,一般指五月初夏时节,正是江南梅雨时节,连阴天比较多,诗人却遇到了难得好天气,“日日晴”与“梅子黄时”正好相对,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更浓。

第二句写行程。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小溪到头了,可是游玩的还不尽兴,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自然也会写下上好的佳作诗篇。李白不也是酒兴所致,有过斗酒诗百篇的传说吗?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诗歌的三、四句紧承“山行”,分别描述了沿途宁静的景色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有绿树成荫,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有力地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诗人虽然要踏上归程,而兴致不减、流连不止的情况下,忽然注意到回家途中,还有黄鹂前来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把诗人的愉悦心态也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语言平实的意趣。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03

曾几呢,还是陆游的老师。陆游从小开始读诗,很早就仰慕曾几,他十八岁时开始学习曾几的诗文作品,这还不够,感觉自学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二十七岁的陆游就到了曾几任职的越州(现在的浙江绍兴市),专门拜曾几为师,研学诗作。学有所成以后,他写下了《别曾学士》一诗:

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后诵公文,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无由缘。忽闻高轩过,欢喜忘食眠,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

老师曾几去世之后,陆游为其作《曾文清公墓志铭》,称之:

道学既为儒者宗,而诗益高,遂擅天下。

由此可见,曾几在陆游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其实,曾几虽说是“江西诗派”成员,他更是一位爱国志士,这也深深感染了陆游,并且影响了一生,虽然是他壮志难酬。下面是曾几的爱国诗作之一《寓居吴兴》: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陆游后来由于工作变动,在途经衢州时也写下了《衢州道中作》,其中“耿耿孤忠不自胜,南来清梦遶觚棱”两句,表达了他梦中不忘国事的忧国情怀。

只不过,曾几的《三衢道中》是表达一种闲游的乐趣,而陆游呢,虽然同样以衢道为题,却把他老师恬静务实的文风和衷心爱国的热情融在一起,写出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

他是陆游一生仰慕的老师,一首《三衢道中》很接地气而不失雅趣

曾几和陆游的师生经历告诉我们,老师的责任之大,而做个好老师又是多么的有意义啊!

八十二岁的陆游在《跋曾文清公奏议稿》中专门提及曾几的教诲之深:“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

其中的“茶山先生”就是指曾几,曾几自号“茶山居士”。陆游在文中其他的什么也没多谈,唯独念念不忘的是老师的忧国救国之情。

而在此跋稿的末尾,陆游还专门署名“门生”二字,可见陆游对老师的敬畏景仰以及自己的谦善美德。

为师者,徒有类放翁者,一人即可!

文|鹤鸣甘棠

原创的动力是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