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他俩各自强调了人性中不同因素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他俩各自强调了人性中不同因素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9 05:16:38
阅读: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战国时期儒家有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与荀子。孟子与荀子同属儒家,却在人性论上截然相反。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那么我们应该听谁的呢?

孟子所谓的“性善”,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是善良的,而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为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为善的可能性。

孟子说: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他俩各自强调了人性中不同因素

孟子承认,人和动物是差不多的,只有一点点差别——那就是人有为善的可能性。

孟子认为,这种为善的可能性,是人与动物的差别,是人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人性。人性的具体内容就是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和智之端。所谓“端”,也就是萌芽,四端并不是现成的善,而是善的起点、根源。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如果每个人都能好好培养自己的“四端”,保持之,扩充之,就能变成善人、好人。

当然,孟子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坏人。孟子认为,坏人的本性也是好的,只是由于在环境的作用下他们的本心陷溺了,走失了,他们不能保持和扩充自己的“四端”,所以变成了坏人。只要他们能找回走失的本心,也可以变成好人。

孟子的思想,被明朝的思想家王阳明继承了,发展出了彪炳千古的阳明心学。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他俩各自强调了人性中不同因素


荀子认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利己的,不论君子还是小人,都好荣恶辱,好利恶害。因此可以说,人的本性是恶的。

但是荀子同样无法否认人有为善的可能性,只是他认为那是后天教育的作用。荀子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这个“伪”字并不是虚伪、伪装,而是“人为”的意思。荀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是恶的,而善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培养。

要把本性恶的人培养为善人,除了需要个人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之外,还需要有外在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礼”和“法”。荀子认为,古代的圣王利用人性“好利”“疾恶”的特性,发明了礼和法这两种制度,用礼和法来规范人的行为,奖赏善举,惩罚恶行,一步步地导人向善。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荀子·性恶》)

荀子虽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他教出了两个学生:李斯与韩非子,都是法家人物。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他俩各自强调了人性中不同因素

孟子和荀子都承认人有两种属性,一种是为善的可能性,一种是为恶的可能性。只是孟子把善作为人的本性,将恶说成是环境的作用。而荀子把恶作为人的本性,把善说成是教育的结果。

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包括人在内的很多动物都同时具有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可以说,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所以不论主张性善还是性恶,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性善论和性恶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认同性善论,就会鼓励人向善,优点是可以发挥人的主体性,缺点是容易造就一批伪君子,这是儒家。如果你认同性恶论,就会禁止人为恶,优点是能够通过制度来约束人,缺点则是使人丧失了主动性,这是法家。

因此最重要的是,将性善论和性恶论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人向善,又要用制度来禁止人为恶。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他俩各自强调了人性中不同因素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