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1 11:51:12
阅读:

当火红的旭日点燃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一片银装素裹,南疆早已洋溢起盎然的春色,在这片多娇的土地上,群山巍峨,江河奔腾,湖泊林秀,物产丰饶,从沃野千里的广袤平原,到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从风卷黄沙到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水乡泽国各具特色的山川地貌,共同组成中国这个地球上最具魅力的国度。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中国,这就是华夏儿女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在这片广袤富饶而又壮丽的国土上,无数的名山大川好似版图的骨架,撑起了疆域的格局,无数的风景名胜如同繁星一般闪耀着历史的光辉。从古至今,人们在名山大川中吟咏自然,在风景名胜中体悟人生,在这片孕育文明的土地上继往开来,这构成了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这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气质。

风景名胜的解读

什么是风景?简单的说风景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中国的自然风光可以说是变化万千、无穷无尽。东部以平原风光和丘陵山地为主,江南水乡泰山,黄山都是典型的代表,西部以高原雪山,沙漠戈壁为主,苍苍茫茫,雄浑辽阔。

名胜是什么呢?名胜不同于风景,常常是指有著名的,有厚重的文化的历史的一个地方,所以在汉语当中常常有一个词和名胜是连用的那就是古迹,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一个具体的遗产。

名胜古迹的溯源最早出现在《北齐书》。其实比《北齐书》还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对名胜有追求了,尽管当时没有使用这个词。

山水文化的历史起源

我们就从它的历史起源说起。先说人们对名山大川的认识,山这个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特别熟悉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就拿刚才说过的词汇来说,名山大川的山就放在了特别突出的位置,再比如我们把国家也称为江山社稷:形容剧烈的变化或者灾难的时候,我们会用山崩地裂;形容人的品格高洁影响深远的话,我们会说山高水长;我们还有像山穷水尽,山盟海誓,山南海北,山明水秀等等。

中国人对山有着特殊的复杂的一个情感,中国的风景名胜也大多数与山有关。打开地图可以发现中国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国家,山地的面积占了我们国土面积的70%以上,而真正的平原只有不到10%左右。

白日依山尽,千山鸟飞绝,一生好入名山游,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些我们随口就能吟诵的诗句,就说明了中国人对山的熟悉的程度,对山的一种情感。从古至今,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在一片片连绵不绝,有风韵各不相同的山地环境中生息劳作,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而这种情感直接的体现,其实就是中国人与生俱来又挥之不去的山水文化。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zhongguochuantongwenhua_23898_1.html' target='_blank'>中国传统文化</a>有什么影响?

山水的形成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山水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山与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仅仅是自然景致带来的审美愉悦,更是一份连接着家与国,天与地的精神纽带。山是这个国度的基本骨架,水是山中流淌出的生命源泉,自然山水的格局影响并决定着这个国家山水文化的基本发展脉络。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跨越了中国的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绵延250万米,是亚洲中部最大的山形之一。秦岭东接昆仑,长1160万米将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分割开来,李白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来形容秦岭山势的险峻。

昆仑山与秦岭宛如华夏版图,这个巨人的脊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被称为中国的中央山脊。在秦岭的东侧是一条宽广的大河淮河。他和秦岭一道构成了中国东部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也正是这条自然的界限,使得气候降水出现了巨大差异,逐渐形成了中国东部的南方与北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与此同时,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众多山脉的形成,使他们的东侧出现了阡陌纵横的三大平原,使他们的西侧拥有了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山,不仅与中国的地形息息相关,也是让中国文化无限丰富的自然要素。回顾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道道的大山到底有着怎样的具体作用呢?

回溯中国文明的产生,我们就会发现山从很早的远古时期,就和我们的祖先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大约在170多万年以前,在神州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人类。翻阅考古材料就会发现,不论是在云南的袁某人,还是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或者是2.7万年到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他们的生活都与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几乎所有的原始人类的遗址遗迹都发现于依山傍水的低山丘陵的山麓河谷地带,可以说正是这片大陆上众多的山岭山脉为孕育最早期的中华文明提供了最佳的温床,在强大的自然力,孕育下生活的人们对于高山深谷、洪水猛兽产生过畏惧,对于风云雨水等自然现象也缺乏科学的解释,由此他们最淳朴的产生了对山神的崇拜。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人们为了求得风调雨顺免受灾祸的袭击,进一步的产生了祭祀山神的想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经遍及了神州大地上的各个不同国家,并且形成了一套祭祀的礼仪。这种祭祀活动不仅在平民百姓中进行,而且也逐渐被帝王将相所利用,后来就演化出了一套所谓的封禅制度,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

最早实时记载的封禅活动是始于秦始皇,到了汉武帝时期,频繁的巡狩四方,封禅五岳之尊泰山。在思想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还出现了第一本对名山全景式记载的书籍,就是著名的《山海经》。

《山海经》原本据说有22篇,但是流传到现在只有18篇,在这18篇里有五篇叫做山经,在山经的第一篇里面记载到,南方有一座山叫鹊山,是山西的头一座山叫招摇山,屹立在西海的岸边,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玉石山中有一种草,形状非常像韭菜,但却开着青色的花。

这些内容既包括了地形地貌,还包括了这些植物的信息,并且它还记载了矿产资源已经有了那么几分像我们今天的现代地理学的著作了。在《山海经》里一共记载了451座山,26个山区都有不同形式和规格的这种祭祀活动,但是这些事儿绝大多数在今天我们没有办法在现代地图上找到确切对应的地点。

因为《山海经》是一部糅合了古人的奇幻的想象和民间传说所构成的神话的书籍,所以,按图索骥寻找那些珍禽异兽肯定是不可能的。通过《山海经》,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古人对地理的认识,也看到了中国人从那个时候起就已经有意识地把自然山体与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文化联系在了一起。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古人探索自然,利用自然,融入自然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这些地方都荒诞不经,但正是这些荒诞不经的文字,恰恰是我们中国人风景名胜这个概念的源头。

先秦时期,著名的学者管仲写出了《管子遗书》,其中的内容虽然大部分内容是宣传道家思想,但是也有很多关于当时的山川河流的记载,总结了当时我国古代医地学上的许多重要的成就。

到了北魏时期,郦道元所写著名的《水经注》,是以水经为刚重新详细梳理并记载了1252条大小河流,以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和神话传说等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著作,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研究价值。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关于山的一些诗

经历过对名山大川的自然崇拜时期,名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对于名山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的崇拜祭祀转向了游览和审美,一般在这个时期的文人都在江南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中过着悠闲的生活,一些政治上失意的文人也大部分都退隐了。

田园隐居并寄情于山水,南北朝时期最能体现人们对名山游览审美的要数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称为山水诗的鼻祖。他生活的地方就在我们今天浙江的南部温州地区,温州也有很多今天被列入到我们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地。谢灵运最著名的两句诗:“池塘生春草,国柳变鸣禽。”

首先从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心态以及整首诗的意境来考虑,谢灵运当时是刚刚大病初愈,从久卧的床铺下来刚刚能够走动,那个时候他的心境和我们普通人的心境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两句诗其实也暗藏着一个玄机,他很好地表现了初春时候的特征,还有诗人当时的心情。

池塘生春草,是讲池塘周围的草复苏的比较早,生长的快,清丽的颜色也特别的鲜嫩,有一种让人们过目不忘的欣欣向荣的生气。谢灵运当时久病初愈,这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一抹景色却突然触动了他,使他瞬间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自然的得到了这一清新的诗句。

“园柳变鸣禽"写的是园子里的柳枝上已经有刚刚迁徙过来的鸟儿在那儿鸣叫,变这个字同样是表达了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原来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诗人顿感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因此这两句诗看似很普通,但是仔细分析后大家都觉得写的非常的好,表现了是敏锐的感觉和细腻的心理,以及他抑郁的心情在初春时节的变化。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些普通的自然景观的要素,池塘柳树甚至普通的一个院子,在人们拥有游览审美的仙境后去欣赏也会发现一些细腻动人之处。

这实际上就是风景名胜令人流连忘返的很重要的原因,由谢灵运的诗可以看出,在他的时代,山水诗是人们对自然特别是山水美的最真实的感受与赞美,名山大川也已经变成是人们游览观赏陶冶性情的绝佳场所。

谢灵运这位被后世称为山水田园诗鼻祖的诗人,用自己非凡的心灵描绘着山水中那些直指人心的美丽,记录着天地间那份未经雕琢的清新,从此之后中国的文人雅士开始了对山水的体悟和赞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古人对于山形变化的描述。“山雨欲来风满楼”是人们对山中多变气候的直观体验。山不仅给予了文人墨客无尽的创作源泉,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除了吟咏与赞颂之外,中国的名山大川之中还给古代的文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特殊生存空间?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古人对山的喜爱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高人,是因为种种的原因隐居名山胜水之间,他们崇尚自然,不求功名利禄,情系山水之间,读书写作,陶冶情操,他们之中有许多与青山绿水长存的人物,其中有一位就是是非常著名的人物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期的时候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的思想,由于他的仕途较为坎坷,所以当他仕途不得志的时候就会更加怀念园林的好和隐居山水的生活。

在经历了十多年不顺畅的官场生涯后,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然后他不禁感叹生活还是归隐田园的好,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自然山水中,远离了城市的烦扰,超凡脱俗的生活娱乐去。可见正是这些自然山水,给陶渊明提供了隐居田园的居所。也正是陶渊明退隐官场所带来的山水审美观和桃花源的这种畅想,对后世的山水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唐宋时代,文人学者不但在名山之中隐居读书,而且还在名山里边开办书院,传播自己的学术与文化。并且去培养人才,这是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名山特有的一种现象,为名山提高了文化的品位,同样也使名山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书院这个名字最早的时候是来自于唐代,在唐玄宗开元初年的时候设立了一个叫吉贤的书院,实际上只是一个图书的收集的场所,

是整理和收藏书籍的这样的一个机构,它并不是我们士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真正意义上的书院是出现在唐末到五代南唐时期,公元940年,人们在庐山的五老峰下建起了庐山国学,也就是宋代以后的庐山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到宋明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这四大书院除了应天书院之外,其他三大书院都是分布在这种名山之间的。宋代建设的书院数量达到600多所,空间上分布主要在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朱熹出任南康军时,他从政了白鹿洞书院,使它达到了历史上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成为海内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办院和教学模式成为后来700多年中国人们创建书院的一个样板。为什么古人会把书院选址建设在名山大川之中呢?这不是很不方便吗?

那我们就要从书院设置的目的谈起,一方面书院的设置肯定和宗教不一样,肯定和这种寺院道观是不同的,他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逃离城市藏于深山傲骨之中,它是一种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追求的是什么呢?

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书院的选址是继承了唐末五代文人隐独山林这样的一个传统,书苑的选址主要选在杉林圣地,风景优美的这个名山。前面讲到四大书院当中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和嵩阳书院都是在名山之中,另外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古代儒家认为,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两者是有必然的关系和联系的。

古人认为自然山水的蜿蜒形态与文章的转折道理上是相通的,居住在有灵气的地方,才能够使文人才思泉涌,人才辈出,因此很多书院的选址的环境类型就是所谓的山平水仗,藏精聚气,钟灵慧秀或者枕山近水。

从公元940年开始,一座座文人聚集的读书之地,便在风景如画的名山之中错落的次第建起,直到光绪年间最后一座古代书院废止。

在将近1000年的时间里,数百座书院培养了数不胜数的知识分子,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阳明,曾国藩这一个个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的名字都与书院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从远古时期对自然的祭祀崇拜到封禅时期对自然山水的游览审美,再到唐宋时期隐独名山与山水的科学研究,我们能看出自然山水的发展都是与当时的文化过程紧密相连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理念的指导下,天下名山创造出了许多满足不同群体对大自然的精神追求与情感寄托的山水文化景观。最终形成了今天所说的风景名胜区,所以风景名胜区从本质上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闻名的一个保护地,象征了我国的江山社稷,展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人地关系,对于构建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 中国山水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名书院,当火红的旭日点燃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一片银装素裹,南疆早已洋溢起盎然的春色,在这片多娇的土地上,群山巍峨,江河奔腾,湖泊林秀,物产丰饶,从沃野千里的广袤平原,到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从风卷黄沙到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水乡泽国各具特色的

    佳句赏析
  • 杭州本周大回暖 周一到周五天天晴朗

    天天晴朗,明天情人节阳光灿烂实验证明在好天气里更容易追到心爱的女孩佑圣观路梅石园,梅花争艳报春来。 记者 陈中秋 摄过了元宵,年就真的过完了。伴随着元宵节的谢幕,上一股冷空气也正式鞠躬离场。回忆一下昨天灿烂的阳光,有没有感受到春暖花开的勃勃生机?

    文章阅读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人物工笔画的传神经典之作《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gù hóng zhōng)的作品。为绢本设色,横335.5厘米,纵28.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图共分为5个部分,每两个部分之间都用屏风隔断,随着宴会的进行而不断变化场景。

    诗词赏析
  • 中国被冠以“天下无二汪”的汪氏,十世同居皇帝钦题“义门”匾额

    天下无二,在中国的民间,人们在谈到姓氏方面有个顺口溜:“九刘、十八张、七十二家王、天下无二汪”。你知道吗?“天下无二汪”的汪氏虽然在全国姓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八,但是汪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也是第五十七位的大姓,总人口也比较多,也算是个大姓氏了。

    文章阅读
  • 精选名人名言、语段素材,为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名言名语,名言与语段名言1、一思尚存,此志不懈。——胡居仁适用主题:关于形容一个人的坚持与初心,对人民公仆的敬意,于平凡中坚守责任,讨论家风或敬业等作文主题。比如2017年全国卷《我看高考》,2012年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示例:一思尚存,此志不懈。

    佳句赏析
  • 《汉书》作者只有班固吗?不!还有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汉书的作者,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汉书》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呕心沥血数十年收集多方资料,编写了既《史记》之后又一编年体巨著。

    诗词赏析
  • 野心家,汉武帝刘彻,你了解多少?

    汉武帝刘彻,刘彻15岁登上皇位后,他娶了他的第一位皇后,她是那位有权势、乐于助人的公主的女儿。一、强大的敌人-匈奴刘彻的祖父和父亲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皇帝,他们给汉代带来了财富和稳定;特别是他的父亲打败了七个封建国家的叛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后,王国变得更加强大。

    诗词赏析
  • 不可不知:中国文学常识——汉赋四大家指的都是谁

    汉赋四大家,不可不知汉赋四大家包括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汉赋四大家的出现使大赋在内容和风格上趋于成熟。

    诗词赏析
  • 薪水加定期赏赐加封地税收:曹操年收入过亿

    汉书食货志,在分析曹操的年薪之前,让我们先翻开《三国志·魏书》。《魏书》里说,曹操20岁做官,66岁去世,在政坛混了47年,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骑都尉、典军校尉、司隶校尉、骁骑校尉、大将军、武平侯、丞相、魏公、魏王。其中武平侯、魏公和魏王是爵位,剩下的都是官职。

    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很有味的十首哲理诗

    哲理诗,《道德经•二十五章》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