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思想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访禅宗故里南华寺

思想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访禅宗故里南华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7 07:43:32
阅读:

一、缘起

2018年1月8 日,韶关校友会成立。为参加韶关校友会,于7日乘高铁赶往韶关。校友会成立大会在8日下午,热心的校友安排我们上午参观南华寺。

听到南华寺,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名字,但一时想不起来。慧能当年在岭南一带传法,这又是一个名寺,当即就问,是慧能的南华寺?当听到校友肯定的回答,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晚上回到宾馆,急切打开房间书桌上的韶关导游,查找南华寺。书中虽有关于南华寺的相关介绍,但过于简单,主要是针对一般的游人,看了一下就合上了。

慧能当年在岭南传法,被称为曹溪大师。也因此,后人遂以曹溪代指禅宗南宗。一般人都是通过《坛经》及《灯录》了解禅宗,如果不是当地人(或去过南华寺)或研究宗教史的人,大概都只知曹溪而不知南华寺。

二、大雨中游南华寺

早晨六点多起床,七点刚过就去餐厅。早餐后,校友开车带我们去南华寺。

天气不好,雨下得很大。快到寺庙,附近有很多的建筑物。校友告诉我们,这些建筑都是南华寺的。尽管在车上,天又下着大雨,视线受到影响,但我还是感觉到南华寺的雄伟和广大。走到寺门口,大雨没有丝毫停下的迹象,地面积水已有厚厚的一层。寺庙的香客很少,除我们一行人外,其他只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个人。进门后,有免费的香供香客、游人使用。我们每人拿一把香,在门前的香炉点上。随后大家进入寺庙中。

南华寺与一般的寺庙布局相类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整个寺庙与其它寺庙不同之处,在我看来,主要是六祖殿、虚云塔及纪念馆。六祖殿供奉有六祖慧能的真身舍利。可能是为了保护的原因,不让香客、游人进入殿内。不能进殿礼拜大师,我们只能在殿门前远远的瞻仰。虚云塔占地很大,应该是为了纪念虚云和尚对南华寺及其作为近代佛教界的大德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吧。这些,在一般的寺庙是没有的。

看到寺庙中关于禅宗各祖师的介绍,不由想起一则禅宗的小故事。据《联灯会要》记载: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黯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一个传法的故事。从此,摩诃迦叶成为禅宗初祖,中国的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成了禅宗28祖,六祖慧能成了33祖。

以前不理解,禅宗为什么要把它的家谱上接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因为目前见到的各种版本的《坛经》,书名上都有“六祖坛经”等字样。这样做,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禅宗更具权威性,似乎有些不妥。后来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才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有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等于从佛祖那里得到尚方宝剑。这样,慧能就可以不用顾忌传入中国的印度佛经的教义,对中国佛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进而创立中国佛教——禅宗。有意思的是,禅宗“不立文字”,但禅宗是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文字记录最多的。顺便说一下,藏传佛教的学者或僧众,有些不承认禅宗是佛教。

慧能创立的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独树一帜。经唐武宗灭佛后,中国佛教的诸多宗派都式微了,只有禅宗一派一直流传到现在。

三、禅宗对佛教的改革

有学者把中国佛教分为三类:空宗、有宗和禅宗。慧能以前的禅,不能称为宗,只能称为禅学。慧能对中国佛教的改革,一般认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人的价值,将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印度佛教中,人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所以有轮回之说。

慧能认为佛性在自身中,“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尽)在自性。”等。慧能甚至宣称“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所以,慧能的解脱论,是“自力”,也就是靠自己。按通俗的说法,就是求人不如求已。而传统佛教的解脱论,靠“他力”,也就是祈求佛或菩萨的“救度”。也因此,慧能的思想,是向传统的佛教解脱论的挑战。

慧能的佛性论,使他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如“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这里,把凡人与佛等同起来了,人人都可成佛。

在中外佛教史上,凡是“经”,都是纪录佛说的话。其他人,那怕是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空宗)的创始人龙树、瑜伽行派(有宗)的创始人无著、世亲等大师,他们的著作也只能称为“论”而不能称为“经”。慧能的语录被称为“经”,这在佛教史上是例外,也是一个奇迹。

四、“本来无一物”的纷争

佛教,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禅宗的分量可能是最重的。现在年轻人中,很多不知道慧能,但都知道他那首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然,“本来无一物”也许并非慧能原意,是后人“篡“改而成。根据法海本《坛经》(敦煌写本,也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坛经》),慧能原本说的是“佛性常清净”。“本来无一物”,从学术上看,是有问题的,它与慧能的佛性论观点矛盾(其实,与空宗也有矛盾),但从传播学的观点来看,对人更有冲击力,更吸引眼球。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敦煌写本里,很多思想并不是慧能的,而是慧能的大弟子神会和尚的。其实,《坛经》与神会和尚的《神会语录》相近。所以,“佛性常清静”不是慧能的思想。胡适在《神会和尚传》中甚至认为,《坛经》是神会的作品。对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来说,只需要知道,目前的《坛经》,是经过禅宗派系增删修订,并得到禅宗各派认可的。

五、禅宗与中国文化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认为,影响中国文化主要有7本书(大学、中庸不能算书,只是两篇文章)——《老子》、《庄子》、《论语》、《孟子》、《传习录》、《近思录》,再有一本就是慧能的《坛经》。前4本书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有了,后面3本都与佛教,尤其是禅宗关系密切。

王阳明的思想受禅宗影响很深。慧能的禅宗,最重要的概念是“佛性”。王阳明的学说里,最重要的就是“良知”。《大学问》中,王阳明说:“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这句话与慧能的“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两人都认为,“佛性”或“良知”,都在人自身,无需向外求。有人根据近代西方哲学的解构主义,将王阳明的心学进行解构,最后的结论是,王阳明的心学,是儒、释、道的混合物。所以说,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有很多禅宗的思想。

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介绍了北宋五子中的4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思想,作为学人学习4人著作的入门书籍。这4人也与佛教关系密切。其实,中国古代的文人,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完全不与佛教发生关系的,恐怕极少。当然,这些人对佛教的兴趣,很多不是对其信仰的赞同,而是如柳宗元所说的“闲其情”,“安其性”,“唯山水之乐”,“泊焉而无求”的心灵境界。

六、禅宗与现代社会

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太快,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各种欲望多,精神压力大。佛教,就可作为人的精神的慰藉和寄托。但现在,人们到寺庙上香、拜菩萨,往往有着很重的功利意识,总想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升官发财。

据校友介绍,当地人一般不到南华寺,因为南华寺只保佑外地人。我想,慧能创立禅宗的初心,其实,是给人们的心灵提供一个港湾。

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马云设了一个饭局,名为“中国文化盛宴”。饭局邀请了包括总统、首相、国际机构负责人及企业家等一众名人。马云说,在中国,“佛家讲究养心”、“佛家解决人与内心的关系。”马云确实与众不同,一个企业家,当然是一个有思想的企业家,用最通俗的语言,向世界解释了,什么是中国佛教。

宋代著名的和尚智圆说“修身以儒,治心以释”,我个人觉得,这是对慧能禅宗功能最好的诠释。

七、一点感悟

进门时由于雨大,没注意寺庙的大门。从寺庙出来,雨停了。我们一行人在寺庙大门前拍起了照片,以作纪念。此时,才注意到寺庙大门写有“勅赐南华禅寺”匾额的上方,有两个大字“曹溪”。这两字在脑海一闪现,我立刻意识到,此处,就是当年慧能入住的“曹溪”了。

中国佛教史上,名僧辈出。许多高僧精通儒、释、道,名噪一时。但慧能,一个不识字(或者说识字很少)的僧人,一千多年前,在此传法,并创立了中国佛教——禅宗。禅宗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中国佛教的走向,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突然感悟到:思想比知识、能力更重要!

思想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访禅宗故里南华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