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9 07:06:38
阅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文图丨二指禅掌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在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有一座纪念文天祥的祠堂:文丞相祠。

文天祥,是中学时敬佩的大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我们作文中常常引用的诗句。但那时候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跟英雄离得这么近。

文天祥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概。

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掳至大都(今北京),关在兵马司土牢中。就是现在我站的位置。

有一天,文天祥收到女儿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换作常人,为了妻女的幸福,也许就直接投降了。但文天祥没有这么做,面对元朝丞相孛罗和元世祖的劝降,用《正气歌》作了回答。

现在我们走进文丞相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牌坊式的大门,简约而又庄重。顶覆筒瓦并饰以脊兽,门前一对抱鼓石,两侧砌有青砖反八字影壁,门楣内外正中各悬一匾,门外匾额书“文丞相祠”,门内匾额书“浩然之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天井中迎面一块石碑,篆额是“宋丞相信国公像碑”,碑上镌有文天祥所作“拟终时,书之衣带间”的赞辞:“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下面是文天祥的画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这不是一个传统的四合院,东面是一堵墙,墙上刻有文天祥名篇《正气歌》,为文徵明行书刻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绕过石碑后面就是前展厅,中间廊柱悬挂楹联:地老天荒,不忘一部中华史;山呼海啸,齐唱千秋正气歌。上款:吾祖文山公英灵以垂不朽,落款:二十四代裔孙文怀沙振董百拜撰书。

文怀沙是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

往两侧看,还有一副楹联: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魂再明。是著名书法家康殷写的七言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展厅内是文天祥的一些资料,及名人题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穿过前展厅来到后院,先是看到一棵歪脖子枣树。相传是文天祥被囚于兵马司时亲手栽种的。这棵枣树枝干虬曲,但却都自然倾斜向南,好像有非自然力量吸引一般。这是我自然想起文天祥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后展厅的门楣正中悬有一匾,曰:“万古纲常。”上款“康熙岁次癸未中秋望日榖旦”,下款“顺天府尹加一级钱晋锡敬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堂内正中立手持朝笏的彩塑文天祥坐像,像正上悬匾“古谊忠肝”,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的手笔。抬头四望,还有不少名人的牌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祠,曾是关押文天祥土牢

现在的文丞相祠,就是元代兵马司囚禁文天祥的土牢。文天祥就是在这里度过了非人的四年囚禁,然后在附近的柴市英勇就义。所以,明朝时改柴市为“教忠坊”。

【摄于北京。文图均为原创,请勿抄袭搬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