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明朝黄宗羲认为明朝的首都应该建在这里

明朝黄宗羲认为明朝的首都应该建在这里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0 12:24:48
阅读:

国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首都建于何处,对于国家的安危,百姓苦乐、民族盛衰,发展前途,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都城建于何处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和历史决策。

在《建都》篇中,黄宗羲认为明王朝的顷刻覆灭就在于都城的地理位置失利。黄宗羲将唐朝与明朝建都之所加以对比。他例举了唐代史事来印证:建都之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大国祚中急何代无之?安禄山之祸,玄宗幸蜀;吐藩之难,代宗幸映;朱池之乱,徳宗幸奉天;以汴京中原四达,就使有急而形势无所阻”,唐朝都城地势平坦通达,交通便利。在面临国运大乱时,唐代王公贵族和都城百姓从容避难,而后返国都,复兴王朝;在太平盛世,这都应归功于其都城地理位置绝佳,从而使三位皇帝得以,黄宗羲借此说明唐朝建都选址之正确。


明朝黄宗羲认为明朝的首都应该建在这里



明代毅宗皇帝却因都城在北京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不仅如此,明代因建都之弊导致“上下精神散于寇至”,无心“治天下”。两相对比,优劣自明。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陈述一个国家建都选址的要点,经过对多个历史古都的对比,他点明:有王者起,当建都在南京。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作为国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但黄宗羲认为长安不再适合做帝王之都,原因是时代。在秦汉时期,关中地区风气汇聚、周边的农业非常发达而且人口众多。在地形上来说长安也是易守难攻,作为都城足以睥睨东方。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南方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与发展终于摆脱了“蛮夷之地”的称号,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像南方偏移,尤其在南宋之后的南方更是在经济上突飞猛进,而北方则始终战乱不断,经济衰弱,民不聊生,已不适合当做国都。所以在明朝末年来说,当时的吴越之地就是国家的金库,此为建都最适合之地。


明朝黄宗羲认为明朝的首都应该建在这里


未来蕴含于历史。“有王者起,将复何都?”在建都问题面前,自古以来国人会有两种想法:向前看和向后看。

“向前看”,即:将来向何处去。建都于何处,才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未来,有利于巩固统治。

“向后看”,即:以历代帝王建都的历史为立足点,封建帝国的古都认为关中是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名都,人们历来将其作为封建帝国的象征加以囊扬,因而主张“还于故都”。可见,以此为立足点的人们,在建都问题士显然还没有摆脱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羁绊。

黄宗羲的论证,主要是针对封建主义陈旧保守的思想而展开的。黄宗羲认为取代燕京而成为都城的上乘之选应为金陵,因金陵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交通便利。同时,他用“金库”作比来论证此观点。黄宗羲认为,金库里的储钱柜是最重要的,应该由自己守护,而不应该委托于仆人。奴仆、侍妾,应用来看守次要的门庭的。而金陵和燕京就分别对应着储钱柜和门庭,现在把燕京作为都城,就相当于自己去看守次要的门庭;弃置金陵不用,就相当于把储钱柜交由奴仆、侍妾去守护,那么必将大祸临头。黄宗羲的这个比喻通俗易懂,易使我们知晓他主张建都于金陵的缘由。

《建都》点晴之笔是:“时不同也!”明清之际,关中地区早已落后于东南。东南地区物产丰富、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文化教育事业的日益繁荣,交通便利。黄宗羲出生、成长、游学、战斗江南地区的中心地带,对上述社会状况的体验是深刻的。通过历史的剖析和地域的对比,黄宗羲胸怀全局,面向未来,他坚信:金陵是未来理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黄宗羲认为明朝的首都应该建在这里



王朝的建都选址有其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考虑。黄宗羲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因其简单地认为都城所在地就是王朝灭亡的缘由,论证存在偶然性,没有认识到内在的历史规律。但是,从黄宗羲在选址问题上特别注重经济因素,体现他爱国为民的高尚情怀,与其“天下为主”社会蓝图一脉相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