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如何让黄宗羲定律不灵——把农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总开关

如何让黄宗羲定律不灵——把农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总开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19 19:15:53
阅读:

农民何在

农民何在?撒在大地上的农民,就像满天的星星一样,此起彼落、闪烁于历史的天幕。一茬一茬的,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不会被记载,不会被标注,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站在祖先们的坟茔前,看到一块块被时光侵蚀的墓碑,看到那些残缺不全的碑文,似乎都在倾诉着一代一代农民卑微如尘土的人生。几百年前,在我生活的地方,曾经也有他们的烟火人生,也有他们的命运悲喜,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就像从来都没有一样。

他们,就是历史车轮上粘着的尘土,随轮而走,随风而散。数千年漫漫长途,车轮滚滚,尘土就一直被粘附,被碾压,被抛弃。它没有名字,如果一定要有个名字,它就叫苦难,如果还不直观,就叫它农民。

翻阅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到宣统,明面上是帝王将相的相斫相杀,实际上是标的物的不断转手。农民和土地,成为胜利者的奖品。历朝历代,冠冕堂皇的说辞是如何如何重视农民、如何如何爱惜农民,但骨子里始终是如何如何榨取农民、如何如何压住农民。


如何让<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huangzongxidinglv_2876_1.html' target='_blank'>黄宗羲定律</a>不灵——把农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总开关


法国的重农学派曾经说,中国古代是全世界最重视农民的国度。相比欧洲中世纪,中国古代始终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没有欧洲那样的大量农奴。这与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是否仁慈无关,应该与中国的疆域广大有关,与中国较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关。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天然地不允许诸侯割据和尾大不掉,必然要反对土地兼并和大规模蓄奴。

重农,是道义制高点,是实际需要,也是坐稳天下的底线。没有农民,广袤田地谁来种?官府钱粮谁来供?工程徭役谁来干?疆域土地谁来守?开门七件事,件件要农民来干。所以,士农工商,农排第二,仅次于官员和准官员的知识分子。

这是正面思维。同时,重农还是一种逆向思维。

不重农,皇上的龙椅就坐不住了。我曾在《家国记忆三十年》中说过,“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王朝兴替看起来是帝王将相的英明神武,根子上还在于千千万万的小农失去了土地,成群结队、无地就食的流民,成为颠覆的利器”。皇帝为什么反对土地兼并、反对大规模蓄奴?历史上大多数时间,政府都是按户籍征粮收税派役,土地、人口都集中到豪强名下,政府的户籍册上人少了,地少了,钱粮哪里来?徭役派给谁?

历史上每次赋税改革,都是为了强“干”弱“枝”,都是为了中央财政和集权制度正常运转。当然,农民开始时是得利的,但历史总是有怪圈,就是明人黄宗羲总结的,每次赋税“算法”的调整,到最后都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今人将之称为黄宗羲定律。

但赋税“算法”毕竟压不过政权“算法”,所以,赋税制度的弊政总是在累积到不能不改时大改一下,以给政权和农民吸一口氧、缓一口气。唐朝的“租庸调”,明朝的“一条鞭”,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这样。相反,漠视或者政权“算法”不成功,就会付出王朝覆灭的代价。东汉压不住土地兼并,流民蜂起,刘氏天下归了三国;明朝皇帝把负担都集中在农民身上,所以刚刚从驿站失业的李自成登高一呼,“闯王来了不纳粮”,流民云集,最后让满洲得利。所以,为了龙椅,皇帝决不能自己破了底线,怎么着都要给农民一点喘息的机会。这就是封建皇权重农的终极目的 。

什么时候农民能够翻身?什么时候重农是为了农民?什么时候黄宗羲定律不灵了?20世纪上叶,我们党擎起了历史的火炬,发誓要实现历史的翻转,完成农民的夙愿。


如何让黄宗羲定律不灵——把农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总开关


我们党与中国农民天然的血脉相连。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农民都是主体主力,一部二十世纪的中国史,某种程度就是我们党与农民良性互动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能就能在她破译了中国历史前行的密码,深刻认知了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把农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枢纽和总开关,尤其是在解决好农民与土地关系问题上。

中国革命就是从“打土豪,分田地”开始的,发动农民,尤其是没有土地的穷苦农民到革命队伍里来,是我们党成功的最大因素。新四军当年在我的家乡高呼的口号就是,“万贯家财我有份,光蛋痞子跟我混”,就是要动员被地主老财瞧不起的“穷光蛋”“痞子”参加革命。这些直指贫苦农民人心的口号,其动员力可想而知。只要还想改变一下自己命运,只要还有一点不甘现状的念头,甚至只要还有一点自尊心,反正已经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了,反正失去的只是锁链和贫困,为什么不参加革命呢?搏一搏,前面可能就是一片天。

我们党依靠农民打下了天下,也确实帮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真正让每一个农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农村的第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巨大历史贡献还在于从土地改革开始,把曾经一盘散沙的农村社会,塑造成一个充满活力、有块状力量的社会;把原先犹如散乱存放的土豆一样的农民,组织为一个有归属、有力量的群体,彻底改变了封建时代“皇权不下县”的历史;甚至也出现了把传统小农业向互助合作、统一经营的农业转型的苗头和趋势,虽然后来走偏了,但组织、合作、集体的意识,还是深深植入中国农业的发展血脉,这也为1978年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某种程度上累积了一些经验,起码提供了负面的教训。

如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农村的第一场革命,那“大包干”就是第二场革命。2018年,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庆祝改开四十周年大型展上,展厅开篇第一个就是小岗村大包干18位农民群雕,这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农民的一种肯定和铭记。说大包干是一场革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但若他们看到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一番什么光景,他们就明白了。1978年的时候,各行各业是百废待兴,百姓生活极其匮乏,农村人穷得叮当响,城里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直到小岗村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才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

如今,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改革的历史地位也早已确定。但我们不要忘了,改革是谁启动的?是农民!“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宣言,彰显的就是农民的历史性贡献!

如何让黄宗羲定律不灵——把农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总开关

但农民的贡献还不仅在此。4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也离不开农民的巨大贡献。从早些年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到后来的城乡土地价格“双轨制”,是农业农村农民支撑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全球高楼大厦一半以上在中国,大多是农民工建的;大广场、大马路、高速公路、高铁管网,也多半是靠农民的土地、靠土地收入支持建起来的。农民创造了一度被称为“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如今,脱胎于乡镇企业的民营经济,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农民还贡献了大部分人口红利,用辛劳和汗水有力支撑了中国制造、中国奇迹和中国崛起。抛开宏大叙事,单从人们的切身感受来说,现在城里人每天吃喝拉撒睡,日用器具哪一件离得开农民?他们的重要性对时下城市来说,就像空气一样,有之不觉,失之难存。

如今,中国农村正迎来了第三场革命。乡村振兴开启了中国农村千年未有之变革。这场革命以三权分置为核心推动中国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以学“千万工程”为契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取消户籍制度限制促进人口城镇化。乡村振兴将着力塑造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历史新纪元。如今,这场革命正方兴未艾地在古老大地上迤逦展开。千年梦想将在新时代得以实现,这是历史重塑的时刻!我与农民一起期待。

正确处理农民问题,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的重要政策指向。从领导农民搞土改,到支持农民大包干;从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到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取消农业税,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必须始终牢记,过去,我们党靠农民打天下、搞建设、兴改革,现在,奔小康、抓振兴、谋复兴,同样离不开农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