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素问表

黄帝内经素问表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3 20:31:50
阅读:

黄帝内经素问

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痪,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於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痒,国家代有。将欲叙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後世。於是雷公之伦,受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於左史。厥後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束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次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而荐绅先生罕育之,去圣已远,其卫#1暗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殊不知三坟之余,帝王之高致,圣贤之能事,唐尧之授四时,虞舜之齐七政,神禹修六府以兴帝功,文王推六子以叔卦气,伊尹调五味以致君,箕子陈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奈何以至#2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

顷在嘉佑中,仁宗念圣祖之遗事,将坠於地,乃韶通知其学者,俾之是正。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遂乃搜访中外,裒集众本,浸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窃谓未足以称明诏,副圣意,而又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於世者,得数十家,叔而考正焉。贯穿错综,磅砖会通,或端本以寻支,或溯流而讨源,定其可知,次以旧目,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义,於是详明,以之治身,可以消患於未兆,施於有政,可以广生於无穷。恭惟皇帝抚大同之运,拥无疆之休,述先志以奉成,兴微学而永正,则和气可召,灾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跻於寿域矣。

国子博士臣高保街、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谨上

#1原作『述』,据顾本改。

#2原作『致』,据顾本改。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一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新校正云:按王氏不解所以名《素问》之义,及《素问》之名起於何代。按《隋书经籍志》始有《素问》之名。《甲乙经》序,晋皇甫谧之文,已云《素问》论病精辩。五叔和西晋人,撰《脉经》云出《素问》、《针经》。汉张仲景撰《伤寒卒病论集》,云撰用《素问》。是则《素问》之名,着於《隋喜,上见於汉代也。自仲景已前,无文可见,莫得而知,据今世所存之书,则《素问》之名,起汉世也。所以名《素问》之义,全元起有说云: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日《素问》。元起虽有此解,义未甚明。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於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1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2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疳疗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

上古天真论篇#3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徇,疾也。敦,信也。敏,达也。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平定天下,珍灭蚩尤。以土德王,都轩辕之丘,故号之日轩辕黄帝。後铸鼎於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群臣葬衣冠於桥山,墓今犹在。徇,徐闰切。

乃问於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天师,岐伯也。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

上古,谓玄古也。知道,谓知修养之道也。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衍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者铃馑先之。《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此之谓也。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食饮者,充虚之滋味,起居者,动止之纲纪,故修养者馑而行之。《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生气通天论》曰: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是恶妄动也。《广成子》曰:叉静叉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故圣人先之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不作。《太素》同。杨上善云:以理而取声色芳味,不妄视听也。循理而动,不为分外之事。

故能形与神俱乃去。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形与神俱,同臻寿分,馑於修养,以奉天真,故尽得终其天年。去,谓去离於形骸也。《灵枢经》曰:人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以其知道,故年长寿延年。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尚书洪范》日一日寿,百二十岁也。

今时之人不然也,

动之死地,离於道也。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

以酒为浆,溺於饮也。以妄为常,寡於信也。醉以入房,过於色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乐色日欲,轻用曰耗,乐色不节则精竭,轻用不止则真散,是以圣人爱精重施,髓满骨坚。《老子》曰:弱其志,强其骨。河上公曰:有欲者亡身。《曲礼》曰:欲不可纵。○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耗作好。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言轻用而纵欲也。《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言爱精保神,如持盈满之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真诰》曰:常不能慎事,自致百疳,岂可怨咎於神明乎。此之谓也。○新校正云:按别本时作解。

务快其心,逆於生乐,

快於心欲之用,则逆养生之乐矣。《老子》曰:甚爱爻大费。此之类欤。夫甚爱而不能救,议道而以为未然者,伐生之大息也。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亦耗散而致是也。夫道者不可斯须离,於道则寿不能终尽於天年矣。《老子》曰: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4。此之谓离道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避之有时,谓八节之日,及太一入从之於中官,朝八风之日也。《灵枢经》曰:邪气不得其虚,不能独伤人。谓人虚乃邪胜之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太素》、《千金》同。杨上善云:上古圣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众,故日下皆为之。太一入从於中官朝八风义,具《天元玉册》中。

恬檐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怆虚无,静也。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虚邪不能为害。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内机息故少欲,外纷静故心安,然情欲两亡,是非一贯,起居皆适,故不倦也。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志不食故所欲皆顺,心易足故所愿叉从,以不异求,故无难得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美其食者,顺精粗也。任其服者,随美恶也。乐其俗者,去倾慕也。○新校正云:按别本美一作甘。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

至无求也,是所谓心足也。《老子》曰: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盖非谓物足者为知足,心足者乃为知足矣,不恣於欲,是则朴同,故圣人云:我无欲,而民自朴。○新校正云:按别本日作日。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目不妄视,故嗜欲不能劳,心与玄同,故淫邪不能惑。《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又曰:圣人为腹,不为目。

愚智贤不肖,不惧於物,故合於道。

情计两亡,不为谋府,冥心一观,胜负俱捐,故心志保安,合同於道。《庚桑楚》曰:养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合於道数。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不涉於危,故德全也。《庄子》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圣人之道也。又曰:无为而性命不全者,未之有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村,谓村干,可以立身者。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老阳之数极於九,少阳之数次於七,女子为少阴之气,故以少阳数偶之,明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其形体,故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癸谓壬癸,北方水干名也。任豚、冲豚,皆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而一见也。故愆期者谓之有病。○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及《太素》、《甲乙经》俱作伏冲,下太冲同○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真牙,谓牙之最後生者。肾气平而真牙生者,表牙齿为骨之余也。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女子天癸之数,七七而终。年居四七,村力之半,故身体盛壮,长极於斯。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阳明之脉气营於面,故其衰也,发堕面焦。《灵枢经》曰:足阳明之脉,起於鼻,交频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後下康,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手阳明之脉,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侠口,故面焦发堕也。类,於葛切。侠,胡荚切,颇,落胡切。

六七,三阳脉衰於上,面皆焦,发始白。

三阳之脉,尽上於头,故三阳衰,则面皆焦,发始白,所以衰者,妇人之生也,有余於气,不足於血,以其经月数泄脱之故。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经水绝止,是为地道不通。冲任衰微,故云形坏无子。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老阴之数极於十,少阴之数次於八,男子为少阳之气,故以少阴数合之。《易系辞》曰:天九地十。则其数也。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

男女有阴阳之质不同,天癸则精血之形亦异,阴静海满而去血,阳动应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易系辞》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之谓也。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以其好用故尔。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丈夫天癸,八八而终,年居四八,亦村之半也。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一肾主於骨,齿为骨余,肾气既衰,精无所养,故令发堕,齿复乾枯。

六八,阳气衰竭於上,面焦,发鬓颁白。

阳气,亦阳明之气,也。《灵枢经》曰:足阳明之豚,起於鼻,交频中,口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後下康,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故衰於上,则面焦发鬓白也。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肝气养筋,肝衰故筋不能动,肾气养骨,肾衰故形体痕极。天癸已竭,故精少也。匪惟材力衰谢,固当天数使然。

八八,则齿发去。

阳气竭,精气衰,故齿发不坚,鸡形骸矣。去,落也。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五藏六府,精气淫溢,而渗灌於肾,肾藏乃受而藏之。何以明之?《灵枢经》曰:五藏主藏精,藏精者不可伤。由是则五藏各有精,随用而灌注於肾,此乃肾为都会关司之所,非肾一藏而独有精。故日五藏盛乃能写也。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所谓物壮则老,谓之天道者也。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言似非天癸之数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所禀天真之气,本自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虽老而生子,子寿亦不能过天癸之数。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是所谓得道之人也。道成之证,如下章云。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真人,谓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隐见莫测,其为小也,入於无间,其为大也,遍於空境,其变化也,出入天地,内外莫见,逵顺至真,以表道成之证。几如此者,故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也。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真人心合於气,气合於神,神合於无,故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云:身肌宗一。《太素》同。杨上善云:真人身之肌体,与太极同质,故云宗一。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体同於道,寿与道同,故能无有终时,而寿尽天地也。敝,皮祭切,尽也。

此其道生。

惟至道生,乃能如是。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

全其至道,故日至人。然至人以此淳朴之德,全彼妙用之道。○新校正云:详杨上善云:积精全神,能.至於德,故称至人也。

和於阴阳,调於四时,

和谓同和,调谓调适,言至人动静,必适中於四时生长收藏之令,参同於阴阳寒暑升降之宜。

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心远世纷,身离俗染,故能积精而复全神。

游行天地之问,视听八远之外,

神全故也。《庚桑楚》曰: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若天地然。又曰:体合於心,心合於气,气合於神,神合於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际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吾叉尽知之。夫如是者神全,故所以能矣。睫,音接。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於真人。

同归於道也。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日圣人。所以处天地之淳和,顺八风之正理者,欲其养正避彼虚邪。

适嗜欲於世俗之问,无志瞋之心,

圣人志深於道,故适於嗜欲,心全广爱,故不有患真,是以常德不离,段身不殆。

行不欲离於世,被服章,

新校正云:详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5下文不属。

举不欲观於俗,

圣人举事行止,虽常在时俗之闲,然其见为,则与时俗有异尔。何者?贵法道之清静也。《老子》曰: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於母。母,亦谕道也。

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

圣人为无为,事无事,是以内无思想,外不劳形。

以恬偷为务,以自得为功,

恬,静也。愉,悦也。法道清静,适性而动,故日而自得也。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外不劳形,内无思想,故形体不敝。精神保全,神守不离,故年登百数,此皆全性之所政尔。《庚桑楚》曰:圣人之於声色滋味也。利於性则取之,害於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敝,疲敝也。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次圣人者,谓之贤人。然自强不息,精了百端,不虑而通,发谋铃当,志同於天地,心烛於洞幽,故云法则天地,象似日月也。

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星,众星也。辰,北辰也。辫列者,谓定内外星官座位之所於天,三百六十五度远近之分次也。逆从阴阳者,谓以六甲等法,逆顺数而推步吉凶之徵兆也。《阴阳书》曰:人中甲子,从甲子起,以乙豆为次,顺数之。地下甲子,从甲戌起,以癸酉为次,逆数之。此之谓逆从也。分别四时者,谓分其气序也。春温、夏暑热、秋清冻、冬冰冽,此四时之气序也。

将从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将从上古合同於道,谓如上古知道之人。法於阴阳,和於衍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也。上古知道之人,年度百岁而去,故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也。

黄帝内经素问补住释文卷之一竟

#1初:原作『素』,据显本改。

#2者:原作『素』,据顾本改。

#3篇:此下原有『第一仕』字,『一』字下有『新校正:按全元起注本,王氏重次篇第,移冠篇首。今注逐篇必具全元起本之卷第者,欲存《素问》旧第目,见今之篇次皆王氏之所移也』五十二字注文,循《道藏》本体例刷。

#4已:颇本作『亡』。

#5上:原作『一』,据顾本改。

黄帝内经素问表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素问表

    黄帝内经素问,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於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痒,国家代有。

    诗词赏析
  • 「学习内经」灵枢·第二十一篇 寒热病篇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原文和白话文翻译: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之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翻译】皮寒热病的表现为,皮肤疼痛甚至不能接近席子,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诗词赏析
  • 「学习内经」灵枢·第七十篇 寒热

    黄帝内经灵枢,歧伯曰:此皆鼠瘻,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歧伯曰:鼠瘻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5 玉版论要篇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第15玉版论要篇原文诵读《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5玉版论要篇【原文】黄帝问曰:余闻揆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6 诊要经终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之灵枢·天年

    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

    诗词赏析
  • 「学习内经」灵枢·第五十四篇 天年

    黄帝内经灵枢,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在人体生命开始的时候,以什么作为基础,又以什么作为保障,丧失了什么便会死亡,保持了什么才能生存呢。

    诗词赏析
  • 「学习内经」灵枢·第六十三篇 五味论

    黄帝内经灵枢,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诗词赏析
  • 《黄帝内经》传奇般的流传历程

    黄帝内经下载,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

    诗词赏析
  • 让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教你冬三月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养生,让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教你冬三月的养生之道……2019年离2002年的第一场雪已经过去了17年,可能00后的年轻人已经听不懂,因为这是属于80、90一代叔叔阿姨的梗,在中年危机的debuff加持下,他们已经从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的支棱青年,变成了防脱发、抗衰老、

    诗词赏析